人物:包莘

共 3 首
① 在青縣城西南五里,舊志云有茂林修竹,今無存。
青縣唐置蘆臺軍,故又稱蘆臺,后面張斛、潘榛、尹耕、王緘、高樂志,乾隆等人詩中的蘆臺,均為青縣古稱,不再一一注明。
晴光疊翠與云期,共說西山景物奇。
千古夷齊風(fēng)致遠(yuǎn),蕨薇滋味幾人知。
上長安,起自石屏,龍湖異海最關(guān)情。
流連贈別,昏暮臨城,明朝欣赴曲江春。
只見茫茫流水通海竅,淼淼江川出海門。
往晉寧、層層先上關(guān)嶺,又只見雙眺滇澄。
入云南、驂轡稍停,祗為去鄉(xiāng)邦,遲遲吾行。
由板橋竟過楊林,策鞭易隆無故人。
喜得馬如龍,直抵交城。
看那白水波恬,果然是平彝路穩(wěn)。
誰知過了亦資孔,普安崎嶇路難行。
新興坎坷,層層石磴,盤江河隔斷安南境。
頂站苦游人,關(guān)索嶺一線,云霄荒涼甚。
安莊、普定、平壩、威清,歷到貴州無鴻信。
過龍里,新添離情。
那堪那、黃絲牽惹,流連平越,楊老至清平。
石路迢遙鋪遠(yuǎn)行,縱有佳興隆情,偏橋勝覽無心問。
到鎮(zhèn)遠(yuǎn),才喜得、清浪溪平。
入滉洲地界,黔楚須記著,蜈蚣關(guān)下,踽踽莫行。
若逢便水,一葦渡至沅州城。
羅舊、盈口、懷化幾時尋,山塘多曲徑,船溪轉(zhuǎn)瞬至沅陵。
只說馬底鞍山高難上,又難料、界亭驛,四十八渡石連層。
行來新店報休寧,鄭家驛、漸入桃源境。
常德好,武陵、大龍、清化不遠(yuǎn)澧州城。
順林驛下孫黃達(dá)公安,欲往荊州早登程,午船風(fēng)大槳莫行。
建陽左道入荊門,石橋下、麗陽溪淺,蠻河過渡至宜城。
童口紛紛說到襄陽府,古來是、子胥樊城。
呂堰驛、境入河南,南北天地從此分。
又不見新野縣,猶想見、伊尹耕莘
曾經(jīng)過瓦店,南陽三使往聘,也只博望那堯舜君民。
幾百年后起光武,斬蛇碑,裕州猶存。
保安呵,不改了、遵化汝墳。
葉縣呵,曾經(jīng)了、子路問津。
沮溺不答,何處問襄城。
禹州船,何由渡,新鄭、鄭州此去風(fēng)波險。
由滎澤,過黃河,入亢村,當(dāng)想著履薄臨深。
趕過新鄉(xiāng)驛,暫寄臨清。
又向衛(wèi)輝問淇濱,果然菉竹尚青青。
只說武公在此曾游息,不想宜溝驛,孔子在此哭麒麟。
湯陰縣,文王留下羑里城。
到彰德、磁州一帶,歷了許多圣人。
試覓仙蹤邯鄲縣,猶遺下、呂洞賓黃粱夢枕。
臨洺驛,冉牛碑,德政留名。
過沙河,誰知風(fēng)大難行。
忙從順德過金堤,內(nèi)丘紅日已西沉。
明朝前去柏鄉(xiāng)也,見趙州橋下,張果老驢蹄跡痕。
想欒城、真定那驢兒,曾往這路行。
新樂縣、定州城,明月清風(fēng)多可人。
休貪戀,須往慶都門。
將近涇陽,一去保定。
此身歷過了安肅、定興,轉(zhuǎn)瞬間,涿州儼臨。
走到良鄉(xiāng),望見長安境。
噫,也祗為瓊林一醉,走遍了萬里途程。
只待三槐九棘衣錦歸,返轡入滇云。
君莫嘆不讀書,何用年年苦讀書。
君雖能好讀書,安能盡讀萬古書。
有口讀書口易燥,何必焦吻長讀書。
有眼看書眼易瞇,何必揩眸長讀書。
吾道之統(tǒng)自伏羲,伏羲以前未有書。
但聞炎帝嘗百草,但聞黃帝造歷書。
堯舜恭己化無為,豈嘗勞神于讀書。
大禹兒啼不窺家,亦豈焦思于讀書。
湯囚夏臺文羑里,幽憂郁悒何暇書。
尹耕莘野說筑巖,樂道囂囂不在書。
武有天下一戎衣,聰明作后豈待書。
周公制作一部禮,太公謀猷六韜書。
槩知圣人生知姿,雖不讀書自有書。
天縱大圣又多能,雅言執(zhí)禮與詩書。
轍環(huán)諸國席不暖,晚乃述禮刪詩書。
胸中自是一大易,系以彖象十翼書。
筆削春秋止獲麟,大書特書不一書。
韋編三絕吾未信,盡信不如元無書。
未聞曾思多讀書,只有庸學(xué)一編書。
鄒圣難疑作七篇,亦未聞其嘗讀書。
濂洛關(guān)閩諸大賢,何嘗屑屑徒讀書。
沉潛反覆通大義,發(fā)揮訓(xùn)釋經(jīng)傳書。
顯微闡幽太極圖,內(nèi)圣外王經(jīng)世書。
性命備論正蒙篇,義理昭晰程朱書。
達(dá)則行道以濟世,窮則明道以著書。
圣賢以道殉其身,尚友古人黃卷書。
肯效應(yīng)舉俗子輩,終日唔咿空讀書。
吾觀自古文章士,窮餓挫揠皆由書。
子長空被蠶室刑,謾勞龍門誦古書。
子云竟投天祿閣,徒爾閉關(guān)識奇書。
太白溺死采石江,浪讀匡山十年書。
子美餓死耒陽縣,枉殺讀破萬卷書。
孝標(biāo)之窮淫于書,張籍之盲癖于書。
囊螢映雪渾無賴,島瘦郊寒皆坐書。
古來文士例寒餓,枵腹徒然浪讀書。
試看明經(jīng)科第人,恒讀三經(jīng)與四書。
百遍千遍至萬遍,不問大注小注書。
誦如冰瓢與坂丸,聽之可謂多讀書。
口徒能誦群圣書,心不能辨一字書。
既不能寫一片簡,矧可能制一篇書。
心口相背讀奚益,人自人兮書自書。
嗚呼吾意固有在,非謂平生專廢書。
靜幾明窗凈無塵,端坐焚香看古書。
潛心玩味理會得,可見古人所為書。
優(yōu)游厭飫忽有透,圣賢之書乃吾書。
況復(fù)年衰精力短,日日安能長讀書。
口沫手顫秪自勞,弊精刓神何有書。
我今年已滿六旬,對案欠伸厭見書。
老眼當(dāng)晝眩生花,燈下其能讀古書。
坐時常少臥常多,體倦神疲輒掩書。
老年所讀盡忘失,時或粗記少讀書。
兒時不讀不解書,少時不讀不成書。
既老雖讀盡無效,不如怡神休讀書。
興至看書亦有味,君莫嘆不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