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觀夫太極之未判也,一理無形,淪淪混混。
理寓于氣,氣著理隱。
理無際氣有限,氣萬殊理一本。
無方無所,無體無象。
微乎微乎,自形而上。
暨夫太一肇判,陽升陰降。
一動(dòng)一靜,磨戛相蕩。
乾男坤女,兩儀斯立。
互為其根,剛?cè)崤浜稀?div id="8tojq4e"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8_1615702_comment'>
位乎上下,生成闔辟。
天之為天也,其體至圓,周圍三百六十五度。
其性至健,周行一日九十萬里。
轉(zhuǎn)如車轂之運(yùn),傾如砧杵之倚。
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確然而常見不隱。
南極入地下三十六度,隤然而常隱不見。
上下七十有二度,一軸共貫而斡轉(zhuǎn)。
至高無上,秉陽包地。
明明貞觀,垂象下示。
廣無窮遠(yuǎn)不極,蒼色浮赤陽積。
太極之子,諸陽之父。
大地之所囿,萬物之所覆。
大哉乾元,蕩蕩難名。
司一言而盡,不過曰誠。
地之為地也,其體至方,四海內(nèi)相距,五億十萬九千馀步。
其性至順,八柱下承載,一億一萬七千馀丈。
元?dú)庵?,品物之所養(yǎng)。
兼五行而次序,統(tǒng)六府而孔脩。
輸五岳之方輿,載百貨之大舟。
至卑無底,秉陰流謙。
食弘光大,柔順安恬。
老夫之妻,諸陰之母。
敏樹養(yǎng)材,九地五土。
為陽之根,應(yīng)天無疆。
其靜也柔,其動(dòng)也剛。
至哉坤元,其德含章。
無成有終,直而且方。
人之為人也,得二氣之正理,稟五行之秀氣,合理氣而成形。
一能言之天地,其體至正,頭向天而足履地。
其性至善,仁與義而忠信。
圣人又得其秀之秀者,純粹至精,而與天齊準(zhǔn)。
首出庶物,寵于四方。
繼天立極,穆穆皇皇。
皇者煌也,明一者曰皇。
帝者天,號(hào)治功之表。
王者人,稱御以正度。
君者群也,群天下而為君。
臣者伏也,伏于君而為臣。
王者位乎兩間,兼天地而統(tǒng)萬類。
是以王字三畫而連其中,象一人貫三才以為主。
王者建國于華夏之中,設(shè)都于天室之下。
橧巢列乾象之墟,營窟鎮(zhèn)坤靈之野。
南朝北市,左祖右社。
蒿宮不陋,土階可舍。
垂衣而治,卷領(lǐng)而化。
合而觀之,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自然。
陰陽之謂天,剛?cè)嶂^地,仁義之謂人,名雖殊而理不異。
是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
元以生貞以成。
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
仁以愛,智以別。
教化法度,無非義也。
何以守位,曰仁與義而中正。
何以保民,曰綱與紀(jì)而財(cái)利也。
其為輔相也,大則范圍天地而不過,小則曲成萬物而不遺。
一歲裁為四時(shí),一月裁為三十日,一日裁為十二時(shí)。
凡物之大小輕重高下文質(zhì),皆有數(shù)度而不差毫釐。
其為制禮作樂也,天高地下,百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流而不息,萬化合同而樂文興焉。
禮以配地,樂以應(yīng)天。
經(jīng)禮三百,曲禮三千。
樂敦而無憂,禮備而不偏。
遠(yuǎn)取諸物,定萬用之限。
近取諸身,嚴(yán)一身之限。
議德行求中節(jié),貴賤上下。
各安其分,日月星辰之為天四象也。
日者實(shí)也,大陽之精。
月者闕也,大陰之靈。
在天為日月而成象,在地為水火而成形。
晝夜乎黃道青道,朝夕乎東溟西溟。
人君之象,天使之行。
后妃之德,地使之靈。
金烏騰翥,光滿六合。
玉兔飛空,清煇八極。
雙鏡乎弦望之際,合璧乎晦朔之間。
臨曾泉之赤水,至連石之蒼山。
揚(yáng)火德于王淵,漾水精于金波。
繞四維而色正,歷九野而光多。
乾坤以之而明暗,庶類以之而燥濕。
誠天道之大用,照萬古而無息。
至若星者,散也,五行之精。
辰者,天壤無物之名。
隨天運(yùn)而隱見,拱北辰而環(huán)向,本在地而應(yīng)天。
像人間之物,象三光之末。
七曜之一,曜麗乎天,迭行從日。
水火土石之為地四象也,水生天一,為云為雨。
在天為月,在地為水。
果行其材,潤(rùn)下其性。
為道玄樞,潔潔凈凈。
坎西北而潮汐,澤東南而底定。
通遠(yuǎn)道之任重,準(zhǔn)萬里之平格。
涵九萬之乾綱,環(huán)大地之坤軸。
若夫火生地二,成于天七。
于地為火,于天為日。
文明之材,炎上之質(zhì)。
麗物而起,無形而成。
焰焰灼灼,內(nèi)暗外明。
俾夜為晝,為燈為燭。
易堅(jiān)為柔,變腥成孰。
君子以之,順天休命。
破暗長(zhǎng)明,其德炳炳。
及夫山者,宣也,陽土之散。
結(jié)成元?dú)?,流通江漢。
秀出太虛,峻極于天。
飛鳥集焉,走獸伏焉。
留春深谷,導(dǎo)風(fēng)絕巘。
興云作雨,生物不倦。
至若石者,托也,托為止物。
太柔之精,少剛之質(zhì)。
小石曰磝,大石曰礐。
礐者學(xué)也,小學(xué)而大積。
云觸水投,生金鞰玉。
秦梁漢柱,神鞭仙跡。
文鏡磨平,炊鼎凝重。
神靈滋液,萬民寶用。
是以日月星辰而天之象盡矣,水火土石而地之體盡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變化之成象成形,陰與陽而已,動(dòng)植之生也。
動(dòng)物飛走之屬,植物草木之類。
自根生者草木,自首生者禽獸。
洪纖高下,各正性命。
得天氣者動(dòng),得地氣者靜。
鳥飛天而獸走地,草則柔而木則剛。
陰與柔而陽與剛,各以所性而循其常。
且復(fù)鳥有鸞鳳,獸有麒麟。
鳳質(zhì)其文,麟性其仁。
草有芝蘭,木有松柏。
芝蘭馨香,松柏貞節(jié)。
抑有蜂蟻之君臣,虎狼之父子。
一路明而能通,物亦有乎仁義。
然則塞中之通,偏中之正。
比于吾人,則猶眾之于賢圣。
人而不仁,氣質(zhì)之惡。
五中之偏,通中之塞。
其唯圣人,與天地同。
正中之正,通中之通。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
觀于山,山于天地,為物最高。
恒垈啟東北之阯,衡華表西南之郊。
惟嵩山之秀出,鎮(zhèn)元?dú)庵蹴纭?div id="dw9y8ak"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49_1615702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