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趙參魯
相關(guān)人物:
共 5 位
。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題群山二友圖
(為金君志遠,趙君士安作。)
明 ·
權(quán)韠
漢陽
趙夫子
眼如九秋鷹,南州金秀才心貯玉壺冰。
二君相去千馀里,二君氣味乃相似。
浮游湖海偶見之,相視一笑無復(fù)疑。
男兒得意有如此,??赊D(zhuǎn)兮山可移。
百年情義比瓜葛,死生貴賤焉足說。
白石清川松桂林,晤言不暇煩招尋。
古來世事無不有,卻恐會合難可久。
故用寫作風(fēng)流圖,趙子丹青絕代手。
昂藏相對兩幅巾,標格不是塵中人。
從此千秋更萬歲,傳之仍云期勿替。
我手撫圖三嘆息,管鮑古道今誰識。
君唯畫貌不畫心,所以不可無我吟。
挽趙參判
(威明)
清 ·
李瑞雨
心正則筆正,聞諸柳誠懸。
及見
趙夫子
,此語寧不然。
內(nèi)蘊實剛健,外盎卻和妍。
所以揮灑間,矯若鸞鳳鶱。
我從杏園游,一往三十年。
諫草透紙背,鋒铓絕頗偏。
官務(wù)畫蠅頭,毫發(fā)不流遷。
連城價遂擅,一柱訓(xùn)真?zhèn)鳌?div class="mdizud8" id='poem_sentence_7_1747917_comment'>
方隆圣際用,忽驚短齡遄。
冥司簿豈滯,玉樓詔或宣。
我欲叩司命,招魂返松泉。
錮其心孔靈,右手病使拳。
不才復(fù)不貴,碌碌阿母前。
悲慟謾癡想,窈冥無化權(quán)。
北堂樹萱草,萱春空舞筵。
有孫語相慰,呼兒中自煎。
惻愴何可道,因之御朱弦。
弦絕不復(fù)彈,縮手私自憐。
贈趙松一
(趙曾著《讀史質(zhì)疑》一書。)
清 ·
唐孫華
尼父著《春秋》,大義揭星漢。
功罪無匿情,是非有
定案
。
作史與論史,宜以經(jīng)為斷。
后儒恣穿鑿,如絲各
棼亂
。
收夸爾朱功,壽訾武侯短。
蜀魏爭正閏,島索互
詆讕
。
馮道善變通,武媚宜
郊祼
。
邪說
既紛紜,大道日離畔。
矯矯
趙夫子
,朱墨久
研鉆
。
家貧出負米,賓席弄柔翰。
《六經(jīng)》貯巾箱,
三史
供點竄。
上下數(shù)千年,一一如珠貫。
筆挾董狐直,書過袁豹半。
辯如
懸河
注,目如巖電爛。
論準《過秦》核,語陋《美新》謾。
示我兩卷書,明窗得
吟玩
。
潛德有必彰,奸諛死無逭。
南山豈可移,先零何足按。
霍若
雺霧
披,渙若春冰泮。
《明史》今未成,授簡多疑憚。
白頭雖有期,青竹何由汗?
如君著作才,固宜參史館。
說經(jīng)常
硁硁
,陳史亦侃侃。
形諸直如筆,千秋事可判。
庶稟魯史程,得隨游夏贊。
惜哉擅三長,無人置一算。
抱書菰蘆中,慨然發(fā)永嘆
⑴
。
⑴ 概舉論事不平者,逐一披駁,而以“以經(jīng)為斷”一語該之,何等光明正大。
次詠梅韻
其三
清 ·
趙泰億
五言律詩
羅浮
趙夫子
,夜遇美人妝。
豈我前生夢,憐渠抵死香。
奇聞?wù)媾己?,好事且誇張。
賴有諸君作,傳芳翰墨場。
遺碑行
①
清 ·
李夏坤
① 在綾州。是靜庵先生畢命之地。碑刻靜庵趙先生謫廬遺墟追慕碑十二字。閔參判為牧?xí)r所建。
朝發(fā)南平暮綾州,忽見穹碑立道周。
上刻煌煌十二字,下馬讀之雙涕流。
靜庵先生
趙夫子
,在昔己卯謫居此。
茅舍無存煙草深,故老指點為遺址。
尚疑九原藏碧血,不待百年定國是。
尤翁作記春翁書,伐石為碑表舊閭。
當時事實此特詳,見者孰不為欷歔。
先生有道學(xué)程朱,先生有志慕唐虞。
皇王帝伯辨真?zhèn)?,詩書禮樂用工夫。
上欲致君三代際,下欲雍熙變斯世。
垂紳端笏立天陛,正言直辭陳大計。
入長憲司振風(fēng)采,男婦異行不同袂。
中外矯首想太平,奸壬切齒思深嚌。
上林楊葉忽成字,巧計夜開神武閉。
同時正士網(wǎng)打盡,大者流竄小幽系。
連珠山上秋蕭瑟,憔悴行吟怨碧蕙。
白日昏昏蔽光晶,氛雺塞天終風(fēng)曀。
嵇康自彈廣陵散,孟博只愿西山瘞。
三復(fù)愛君如愛父,至今烈士猶抆涕。
天道本自與善人,世運終能有屈伸。
袞貞朽骨人皆誅,先生大名日星新。
莫言一時榮枯異,且看千秋袞鉞陳。
遺墟尚令過者式,盛德終為舉世尊。
回視東山萬竿竹,想見先生舊精神。
夜從趙戚老
(英述)
會話孤云寺
其一
清 ·
李獻慶
七言律詩
塞寒元不限江南,萬木霜深一草庵。
四序平分渾過半,八仙團會更除三。
云煙滿戶難為曙,風(fēng)露侵樽不作酣。
晚遇南昌
趙夫子
,百年何幸接清談。
辛卯仲冬十六夜雷
清 ·
李德懋
辛卯南至前一日,月哉生魄夜之乙。
婆娑城客
趙夫子
,共坐讀書歡促膝。
方其悟時心俱適,雨忽地搗雷天劈。
閃青陰火奪眸光,孤燈色沮搖難赤。
玲瓏??眼燦堪計,??綷屋脊劃欲啟。
萬膜云藏一顆月,天光蠕蠕黑黃界。
稚兒竄衾婦掩聰,喚我圍繞劇倥傯。
蟣虱微臣安所知,震懾天怒省其躬。
雷當眾陰貴不攄,未俟陽生太躁歟。
驚定欲編五行志,不知何祥不敢書。
四月十三夕宿壺舍
其三
清 ·
金祖淳
五言絕句
前巷
趙夫子
,持齋耐寥寂。
相邀不肯來,送敬惟山仆。
自警
其九
清 ·
李溆
七言絕句
遠色無如柳下惠,孔明云長翟梁公。
欠伸起敬
趙夫子
,近有鄭公亦可宗
(自注。
趙夫子
靜庵。鄭公即鄭洙閔。)
。
題北海亭圖
(戊申)
清 ·
鄭珍
北海亭在定興縣東南三十里西江村,明鹿侍御久徵搆以為其孫忠節(jié)公伯順讀書地也。伯順事跡具《理學(xué)
宗傳
》《明儒學(xué)桉》洎《明史》。其父正,字成宇,海內(nèi)稱鹿太公,為范陽三烈士之一。亭當江村草堂之后,知止居之東。團茅涂堊,撬插為垣。前一柳樹,旁皆種蔬,兩行灌木。《無欲齋詩》所稱「東園」,即在是。萬歷己未,伯順以爭金花銀移疾歸里。明年,魏忠節(jié)公來訪之,適孫徵君鐘元亦至,同館亭中,唱和歡極。相與如容城拜楊忠憫祠,賦詩而去。天啟乙丑,魏珰羅織魏忠節(jié)及左忠毅公坐熊烈憫贓下詔獄。左之弟光明、魏之子學(xué)洢等潛行偵視,莫敢舍者。時伯順在榆關(guān)參孫文忠公軍事,太公與孫徵君謀館諸子弟于亭,遣徵君兄奇遇偕伯順門人張于度果中,變姓名入京,職饘橐,遣徵君弟奇彥與其孫石卿化麟,馳書出關(guān)求文忠援,而設(shè)匭置表于門,招鄉(xiāng)人輸金應(yīng)比。太公日騎驢,冒暑走醵,數(shù)百里內(nèi),助者響應(yīng)。而左、魏已拷死。明年,周忠介公復(fù)以贓逮,其友朱完天祖文護行,先馳至江村,館于亭者三月。時伯順辭武選,方里居,與徵君輸三百金,四醵為完贓計。范文貞公時謝政,令完天持書往,文貞即輸二百金。赍至,忠介亦斃杖。孫文忠之解兵柄,媚珰者借茅止生元儀傾之,矯旨削籍,幾不免刀鋸。止生客亭中前后三載,以數(shù)年來此為嵩融之壁,天下皆仰北海風(fēng),因顏曰「北海亭」,且為之記。崇禎丙子,伯順殉城。石卿伏闕頌父忠,不勝喪死。徵君為集石卿詩文于亭內(nèi),遂名《北海亭集》。同邑范一泉孫箕生士楫,石卿子盡心妻父也,故師友伯順,順治戊戌,屬天津戴司農(nóng)道默明說為圖,謂當稱乾坤北海亭,系七古一篇,極悲壯。司農(nóng)擘窠分書五字于首。圖橫紙卷,全用米法,中無一人。向藏鹿氏,后失去。伯順七世孫丕宗復(fù)獲之容城孫家,道光戊申,守都勻,余過其署,出觀之。以亭之掌故傳記錯見,乃括為序,復(fù)志以詩。六月廿七日。
黃芝萎地茄花明,十狗五彪恣縱橫。
地轟天鳴覆乾清,北海亭子乃孤?lián)巍?div class="4td0gdd" id='poem_sentence_1_317509_comment'>
亭中老翁一諸生,舉手欲障斗內(nèi)星。
惜哉當日事不成,正氣耿耿留元精,吾觀史家已吞聲。
此圖復(fù)出二百載,澒洞千秋思古情。
蟒山壓筵蒼郁蔥,展圖慘憺來悲風(fēng)。
江光黯黯云冥濛,若有人兮煙樹叢。
倏忽置身畫圖里,眼底盡是人中龍。
舉幡慷慨孫夏峰,赤幘從之張果中。
策蹇掀髯去匆匆,醵金無乃鹿太公。
團瓢深墨小鐙籠,破柱復(fù)壁難為容。
完天朱老俠膽雄,吳橋歸臥齁隆隆。
秘獄此時走尸蟲,傷心投匭仍未終。
后來者誰茅止翁,此老十萬兵羅胸。
婆娑柳下杖瘢紅,戟指尚自談遼東。
太常堂堂儒者宗,晚學(xué)農(nóng)圃悲天夢。
矯首似望孫文忠,歷歷斯人肝肺同。
一重一掩吾安從,大叫乃止一畝宮。
吾知畫師非俗工,直以浩氣還太空。
吁嗟陽球不作司隸死,清流故讓此曹子。
朱家魯褒徒為耳,獨此炯炯差足恃。
長嘆英賢皆已矣,捲去斯亭擲杯起,白虹正貫旁溝水。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