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郝錦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9 首
① 在白巖之東,吾祖舍山歸明慶院而立是庵。四山環(huán)合,形如蟠龍,前到南高山,形如舞鳳
飛鳳吹歸思竹實(自注:庵山多竹。),蟠龍高臥戀山泉。
吾家松槚今三世,僧舍鐘魚已百年(自注:吾高祖母葬庵之虎山腰,曾祖葬于青龍首,曾祖母葬于庵前平地,先妣葬于庵后山。)。
松林深處數(shù)間庵,孤臥風(fēng)檐鶴夢酣。
客扣云扉驚午睡,一場茶話興難堪。
按:時家君避熱氣。寓于庵過夏。邊先友偶訪有詩。命好文和之。即步韻呈之。家君喜動于顏。只今追思。不覺沾襟。幸此絕留在舊紙中。錄抄于玆。
浩劫曇無竭,跏趺絕巘頭。
蓮花開界別,桂樹護(hù)龕幽。
官燭來清夜,禪扉敞素秋。
高哦憑萬瀑,天籟與颼颼。
聞?wù)f船庵事更奇,庵邊曾系海舡為。
何當(dāng)手拍麻姑背,又見玆山變海時。
未到庵前問去路,山僧指著云生處。
到來忽看云在下,始信庵高乃如許。
天王峰 清 · 樸來吾
五言律詩
行過公田村。至新川里門外。此距院村幾數(shù)十里。峽口一路轉(zhuǎn)覺深幽。而猶有民人數(shù)十家比椽而居。舂火互酬。頗有按堵之樂。然其民俗巧而野。無樸古之風(fēng)。一行為路役所困。休于村前林木下。為愛其陰翳引清風(fēng)也。于時日已亭午。不可久留。發(fā)向普聞庵。行數(shù)里馀。路傍有小亭樹。樹底有巖。上可坐十馀人。行者傳之謂廣巖云。徑向田間小路。直抵于庵。雘宇數(shù)十間。緇徒三十馀。洞下流峙。別無可觀。而間有一二誦經(jīng)者。亦欠頭陀氣像。誠知其如此。豈作無益之行。而徑費(fèi)上山之力乎。午飯后出庵門外。向山腰樵路而行。西望半天靈岳。儼立而盤據(jù)者。即天王峰也。一行相顧嘖嘖曰危乎高哉。山之雄且大也。吾輩之?dāng)?shù)日跋涉。專為陟彼而發(fā)。則此間豈無遣懷之吟乎。
崒乎萬仞山,雄據(jù)嶺湖間。
岳補(bǔ)天官豁,洞無地勢寬。
云煙多古氣,蒼翠露新顏。
石路輕藜響,清秋意自閒。
昔泌川樸公(彝敘)朝明。會遼路梗。航海而東。敗沒于鐵山嘴。公之子大瓠公(??)。號泣于海上三年。只得一革履。后建望海閣于九月山頭而居之。為其望鐵山嘴也。大瓠遺照。至今奉安于庵之夾室。李而循具茶需參拜。余亦從而瞻拜。相與遲回愴傷。謹(jǐn)次板上韻。
楚些招招極目天,鐵山風(fēng)浪斷歸船。
河源取石終無日,滄海成田倘有年。
革舄浮來誠意感,霜綃留寫淚痕傳。
精靈千載知難暝,木道蒼茫落照邊。
游行經(jīng) 其七 當(dāng)代 · 鐘錦
七言絕句
行年八十敢安居,背上時時痛不除。
三月慈心誰解得,一生慧命又何如?
注:行年八十二句:《長阿含經(jīng)·游行經(jīng)》:“吾已老矣,年且八十。”又:“吾患背痛?!庇郑骸盃枙r,世尊于庵婆羅村,隨宜住已。佛告阿難:‘汝等皆嚴(yán)!當(dāng)詣?wù)捌糯?、揵茶村、婆梨婆村及詣負(fù)彌城?!? 三月:《長阿含經(jīng)·游行經(jīng)》:“如來不久,是后三月當(dāng)般泥洹?!?br />釋:行年八十,終壽三月,益自精勤,不憂疾苦。救世慈心,能解之人漸少;非凡慧命,曾傳之法猶存。不以世移俗易,便為道叛經(jīng)離。瞻之在前,責(zé)焉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