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人物:馬昂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5—1468 【介紹】: 明廬陵人,字安簡,號褧齋。正統(tǒng)元年進士,授編修。歷云南、廣東布政使。英宗復位,召為詹事。天順七年,以禮部侍郎兼學士,入內(nèi)閣。成化時累官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修《英宗實錄》。文任外官頗著效績。及參大政,無所建明,專務(wù)請屬,睚眥之怨必報,士論鄙之。卒謚莊靖。
維基
陳文(1405年—1468年),字安簡,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明朝正統(tǒng)至成化年間大臣。
宣德十年(1435年)乙卯科鄉(xiāng)試第一,正統(tǒng)元年(1436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正統(tǒng)十二年命進學東閣。
秩滿,遷侍講。
景泰年間,任云南右布政使,減少當?shù)氐馁x捐,一時名譽日起。
英宗復位,天順年間,學士呂原去世后,由李賢、王翱推薦入閣。
天順七年,禮部右侍郎兼學士。
陳文卻數(shù)次阻擾李賢,自己說并非像李賢推薦的那樣好。
后與侍讀學士錢溥結(jié)交,錢溥此人與太監(jiān)交往頻繁;英宗即將過世之前,太監(jiān)王綸與錢溥內(nèi)謀草詔,欲逐李賢以錢溥代之,而以兵部侍郎韓雍代尚書馬昂,卻在英宗過世時,李賢要撰寫草詔(常會由首輔來進行這個工作)時,由陳文揭露出。
此事過后改任吏部左侍郎,同知經(jīng)筵事。
成化元年(1567年)進禮部尚書。
后來李賢因奪情一事被羅倫所批評,陳文暗助李賢驅(qū)逐羅倫,被當時與論所鄙。
還建議管理京營必須要跟太監(jiān)共同行事,并且推薦了太監(jiān)懷恩。
《英宗實錄》成,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
成化四年(1570年)卒。
贈少傅,謚莊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咸寧人,字宗器。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編修。嘗建言修飭戎備、通漕三邊。也先寇京師,詔行監(jiān)察御史事,募兵兗州。成化四年累官戶部尚書。湖廣頻歲饑,發(fā)廩已盡,用鼎言,發(fā)庫貯銀布,易米備災?;础⑿?、臨、德四倉,粟且匱,鼎議上贖罪、中鹽、折鈔、征逋六事行之,諸倉有儲蓄。居官持廉,致仕卒。
維基
楊鼎(1409年—1485年),字宗器,陜西咸寧縣(今屬西安市)人,宣德乙卯解元,正統(tǒng)己未榜眼及第,官至戶部尚書,謚莊敏。
楊鼎家貧。
宣德十年(1435年)舉乙卯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一(解元)。
正統(tǒng)四年(1439年)中會元,殿試第二(榜眼),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多年后,與侍講杜寧等十人入東閣。
也先進攻明朝時,楊鼎任監(jiān)察御史,在兗州募兵。
景泰三年(1452年),進翰林院侍講兼詹事府中允。
景泰五年,升戶部右侍郎。
天順初年轉(zhuǎn)為戶部左侍郎。
天順三年,因陪祀陵寢不謹下獄,此后還職。
天順七年,因上書年富有疾,楊鼎掌管戶部事。
成化四年(1468年),代替馬昂為戶部尚書。
成化六年,負庫貯銀布籌集賑災,加封太子少保。
成化十五年(1479年),被給事中御史彈劾后,楊鼎辭職,賜給役四人。
大臣致仕有給賜,自楊鼎始。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六月卒,享年77歲,贈太子太保,謚莊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7—1482 【介紹】: 明福建寧德人,字季聰。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景泰時進都給事中,論事無所諱。累遷右副都御史。天順四年,曹欽之反既平,將士妄殺冒功,市人不敢出門。時聰署院事急令制止。成化中官至刑部尚書。卒謚莊敏。
維基
林聰(1417年—1482年),字季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寧德縣(今福建省寧德市)人,正統(tǒng)己未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左都御史。
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九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進士,授吏科給事中。
景泰元年(1450年),進都給事中。
當時,中官金英家人違法,都御史陳鎰、王文治案卻均不罪于金英。
林聰率領(lǐng)同官彈劾陳鎰、王文畏勢從奸,一并彈劾御史宋瑮、謝琚均下獄,之后恢復職位,林聰繼續(xù)彈劾,宋瑮、謝琚被調(diào)外。
太監(jiān)單增督京營受寵,當時士兵稍忤者輒遭辱,其家奴白晝殺人,奪民產(chǎn)。
林聰舉發(fā)其事,單增下詔獄,后獲寬宥,不敢再作亂。
景泰三年,上疏請糾察刑獄治理妖僧趙才、湖廣副使邢端等,后均得準。
當時建造東宮,林聰因反對,遷春坊司直郎。
景泰四年(1453年),大學士商輅稱其敢言,不宜置之散地,于是恢復為吏科都給事中。
隨后請減輕福建銀場額重。
景泰五年,以災異偕同官條上八事,限制武清侯石亨、指揮鄭倫等分田等。
林聰最初彈劾吏部尚書何文淵下獄后致仕。
之后彈劾山西布政使王瑛老等,均罷免。
御史白仲賢擢廣東按察使。
林聰言其奔競不當超擢,乃遷鎮(zhèn)江知府。
兵部主事吳誠夤緣得入吏部,因林聰彈劾,遂改工部。
各司均忌憚林聰風裁,其所言未有不敢遵從的。
內(nèi)閣及諸御史亦并以林聰好論建,并非善臣。
同年冬,林聰甥陳和為教官,欲得近地便養(yǎng),林聰對吏部官吏陳說此事。
御史黃溥等遂劾林聰挾制吏部,加之此前得罪的眾多官運均彈劾,后下廷訊,坐專擅選法,論斬。
因高谷、胡濙力救得免,貶為國子監(jiān)學正。
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后,拜其為左僉都御史,巡撫山東,賑災饑荒,使得饑民得活者多達一百四十五萬人。
后進升右副都御史,逮捕江淮鹽盜,平定并懲治當?shù)刎澒佟?div id="9masetm" class='inline' id='people_50287_1_23_comment'>
后母丁憂,起復,再辭,不予批準。
天順四年,曹石之變爆發(fā),將士妄殺,至割乞兒首報功。
林聰署都察院事,令獲賊者必生致,濫殺為止。
成化二年,外出巡視淮南淮北饑荒,奏貸漕糧及江南余糧以賑災,得到批準。
次年,與戶部尚書馬昂清理京軍,進升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代王越擔任大同巡撫,后遇疾致仕。
再過一年,以故官起掌南京都察院。
成化十三年(1477年),召拜刑部尚書,尋加太子少保。
成化十五年,與中官汪直、定西侯蔣琬按察遼東失事,汪直包庇巡撫陳鉞,林聰無法與之爭。
成化十八年,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歲。
贈少保,謚莊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廣昌人,字憲章,號雯峰。
正統(tǒng)九年舉人。
會試下第,卒業(yè)國子監(jiān)。
景泰間除肇慶府同知,佐馬昂鎮(zhèn)壓瀧水瑤,官終廉州知府。
有《雯峰集》等。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瑯(1428年—?
),字朝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
天順三年(1459年)己卯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一名。
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進士。
授監(jiān)察御史。
憲宗初,上疏乞罷尚書馬昂、翰林學士倪謙,請起尚書王竑,召還給事中王徽、修撰羅倫,皆不報。
巡按浙江,升江西按察司僉事,改山東,提督學政,賑災途中染病卒于東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9—1486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士賢,號克庵。
陳員韜子。
以圣賢自期。
天順四年會試第一,成進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盡黜貪殘吏。
憲宗即位,疏劾尚書馬昂等,救修撰羅倫等,一時憚其風采。
遷河南副使,尋改督學政。
汪直出巡獨長揖。
后為廣東布政使,忤中官韋眷,被誣與番禺知縣高瑤朋比為貪墨,被逐。
行至南昌,患病而死。
明詩紀事·丙簽·卷四
選字士賢,臨海人。大順庚辰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擢河南按察使,進廣東布政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9—1522 【介紹】: 明四川遂寧人,字鳴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龍陽知縣,歷兵部侍郎、南京都御史,官至工部尚書。正德初朱宸濠謀復護衛(wèi),珂堅執(zhí)不署,時以為難。卒謚簡肅。
維基
黃珂(1449年—1522年),字鳴玉,號蕨山,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州遂寧縣(今四川省遂寧市)人,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三甲十三名進士,授龍陽縣知縣,丁父母憂,服闋,弘治六年(1493年)擢升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東城,出按貴州等地,整理當?shù)乩糁喂倜?,奏劾巡撫錢鉞、總兵官焦俊等罪,改巡按京畿順天等府,督修內(nèi)皇城,征貴州土官米魯,任監(jiān)軍及紀功御史。
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巡視海道,正德三年(1508年)升任山西按察使。
正德四年(1509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并參與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謀反。
正德六年(1511年),與總兵官馬昂督軍戰(zhàn),平定亦不剌寇亂。
同年秋,入為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
改刑部左侍郎。
寧王朱宸濠意圖恢復護衛(wèi),黃珂堅持阻擋。
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十一年拜南京工部尚書,之后致仕。
嘉靖元年十二月卒,享年七十四,贈太子少保,謚簡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6—1544 【介紹】: 明陜西寧州人,字道夫,號九川。正德三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乾清宮災,上疏極論義子、番僧、邊帥之害。遷吏科都給事中,復極論馬升妹入宮事,又劾方面最貪暴者四人。群小咸惡之,謫蒲州同知。又以事忤中官黃玉,誣劾系獄。世宗即位,擢山東參政,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役軍筑邊墻,督促過嚴,激起兵變。謫戍茂州。隆慶初復官。
維基
呂經(jīng)(1476年—1544年),字道夫,號九川,陜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寧州(今甘肅省寧縣)人,正德戊辰進士,嘉靖時官至遼東巡撫。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苛虐激起兵變,謫戍茂州。
治《書經(jīng)》,行三,由國子生中式辛酉科(1501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年三十三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四十八名,第三甲第九十六名進士。
同年十月授禮科給事中。
正德七年(1512年)八月升戶科右給事中,正德九年三月升禮科左,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升至吏科都給事中,反對馬昂將懷孕的女子呈入宮事。
正德十一年十月被貶為蒲州同知。
又以事忤中官黃玉,被誣陷彈劾下獄。
明世宗繼位后,于正德十六年五月起復,升為山東右參政,分守東兗道。
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升任四川按察司按察使,后改右布政使,升云南布政司左布政使。
嘉靖十三年九月,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
十四年四月因與邊疆都指揮劉尚德、袁璘發(fā)生矛盾,發(fā)生兵變,呂經(jīng)被剝光衣服關(guān)入監(jiān)獄虐辱,隨后被逮捕入京下詔獄,謫戍四川茂州。
數(shù)年釋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享年六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岳池人,字季瞻,號國棟。正德三年進士。授戶科試給事中,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武宗巡游,欲至宣府。天柱刺血書疏進諫,引隋煬帝游江都事為鑒。逾月,兵部尚書王瓊欲陷害都御史彭澤,天柱力爭,遂出為臨安推官。世宗即位,復舊職,遷大理寺丞。
維基
石天柱(1479年—1524年),字季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順慶府岳池縣(今四川省岳池縣),正德戊辰進士。
官都給事中時,以刺血上疏諫武宗南巡聞名。
治《易經(jīng)》,行四,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舉人,年三十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十八名,第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
當授給事中,吏科李憲請按照監(jiān)察御史例,給其試職一年,授戶科試給事中。
乾清宮火災,石天柱上疏稱朝廷弊病,累遷工科都給事中。
正德十一年(1515年),都督馬昂獻其妹馬氏給武宗,而此女已有身孕。
石天柱率領(lǐng)同僚聯(lián)名兩次上疏,不報。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宦官黎鑒請求徵收香火錢作為修葺費用。
石天柱稱祀典中只祭祀東岳神,沒有所謂的碧霞元君,屬于不合禮法的淫祀,不能許可。
正德十二年四月,武宗下詔清出西安門外鳴玉、積慶二坊民居,并所有修建,石天柱等上疏請求停止,武宗全然不省察。
同年,武宗開始在塞外巡游,并在宣府修建鎮(zhèn)國府,石天柱率領(lǐng)同僚盡力進諫。
孝貞純皇后將要安葬,武宗借動土名義又要巡游。
石天柱念及皇帝游樂無度,朝廷大臣雖進諫,武宗仍不回心轉(zhuǎn)意,遂思感動的方法,于是決定寫刺血奏疏。
大致為:奏疏共有數(shù)千字,當石天柱刺血時,恐怕被家人阻攔,他就躲到密室里面,即使妻兒也不知。
上疏后,便換下衣服等待罪罰。
得知此事的人都感到悲愴,而武宗仍然不省悟。
一個月過后,兵部尚書王瓊欲借哈密戰(zhàn)事殺害都御史彭澤。
群臣商議時,王瓊盛氣凌人,眾人不敢發(fā)言。
石天柱與同僚王爌力辨彭澤無罪。
最后,彭澤僅遭到罷免處分而已。
王瓊為此報復,發(fā)天柱為臨安府推官。
明世宗繼位后,王瓊免職。
石天柱復職。
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未任卒。
嘉靖四年(1525年),其子石忠請恤,特予祭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用光,一作用先。
正德三年進士。
授大理評事。
擢御史,巡撫貴州,鎮(zhèn)壓乖西苗阿雜等起事。
江西副使胡世寧,坐論寧王宸濠下獄,文華抗疏救之,不納。
帝遺中官迎佛烏斯藏,馬昂納懷孕女弟于帝,文華均力諫。
尋以所上宗廟禮儀,忤帝,黜為民。
世宗即位,復官,為大理少卿。
大禮議起,忤張璁、桂萼意,借故戍邊,卒于道。
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文華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戊辰進上,授大理評事。擢監(jiān)察御史,以言事下韶獄,黜為民。嘉靖初,起故官,歷河南副使,人為大理少卿,以議禮再奪俸。尋以李福達獄遣戍遼陽。隆慶初,贈左僉都御史。有《遼陽集》。
維基
徐文華(1480年—1537年),字用先,號東巖,四川嘉定州(今四川省樂山市)人。正德戊辰進士。嘉靖初官至大理寺少卿,因李福達案遣戍。徐文華治《詩經(jīng)》,由州學增廣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十七名舉人,年二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十一名,第三甲第四十三名進士。授大理評事,五年三月擢拔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六年巡按貴州,曾與巡撫魏英平定苗亂。與程啟充、彭汝實、安磐同為嘉定人,時稱嘉定四諫。又改云南道御史,十一年十月因進諫武宗而下詔獄,廢黜為民。明世宗即位起用,正德十六年六月起任陜西按察副使。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調(diào)任河南提學副使,閏四月入為大理寺右少卿,三年八月轉(zhuǎn)左少卿。大禮議事件爆發(fā),反對世宗立場,次年七月再次倡導廷臣伏闕哭諫,停俸四月。嘉靖六年(1527年),李福達案起,而下獄,后貶戍遼陽,十五年閏十二月被赦免回籍為民,死于歸途。隆慶初年,贈左僉都御史。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