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全祖望

相關(guān)人物:共 21 位
共 1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其二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更有鄰墻全處士,醉吟能泛百杯寬(又)
按:宋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三三《跋戴剡源與先泉翁倡和詩》
鰲背霜寒菊自開,欣看萸佩宴吹臺。
尚書履近東山駐,大將旗聯(lián)西府回。
香冷金華雙使至,秋明玉樹二難來。
追陪誰復(fù)題糕字,愧向鑾坡問筆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或作榥);為周藩安昌王長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張公肯堂議行日本乞師之說,嘗請王偕行。張定西、王朝先輩討黃斌卿,又嘗與張公肯堂上章待罪,且為之議和于諸營(見「張公年譜」及「海東逸史」、「東南紀(jì)事」)。
黃虎癡:名斌卿,字明輔;福建莆田人(「海東逸史」作興化衛(wèi)人)。其先以御倭功,授千戶;父奢,死崇明之難,又晉世襲。崇禎末,為翁洲參軍。福王時,升九江總兵;改廣西征蠻將軍,未赴。唐王立,擢水陸官義兵馬招討總兵官,封肅鹵伯、太子太師,賜尚方劍印,屯舟山;后晉爵威鹵侯。性沈毅,好聚書。夜讀史,雞鳴治軍;日以為常。著有「來威堂存稿」、「東南紀(jì)略」、「駢麗疏鈔」、「閩浙雜詠」凡數(shù)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張公年譜」作庚寅年),為諸將所討,沈于水死。國朝賜謚「節(jié)憫」(「海東逸史」、「東南紀(jì)事」及「福建通志」均有傳)。
張鯢淵(「南疆繹史」、「小腆紀(jì)年」鯢均作鯤):名肯堂,字載寧;華亭人。天啟乙丑進士。崇禎末,以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乙酉南都亡,鄭氏擁唐王入閩;以勸進功,擢兵部尚書,改掌都察院事。尋復(fù)加少師、少保兼戶、工、吏三部尚書。丙戌八月閩陷,飄泊海外,嘗出私財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魯王拜為東閣大學(xué)士,加太傅。張定西奉魯王搗吳淞,以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從容賦詩自縊死。國朝賜謚「忠穆」(「明史」有傳)。
朱聞玄:名永祐,字爰啟;南直隸上海人。崇禎甲戌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選司;罷歸。南都亡,豫于松江陳、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遷太常寺卿兼原官;張公肯堂薦為北征監(jiān)軍。閩中破,魯王擢拜刑部侍郎,監(jiān)軍如故;尋轉(zhuǎn)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國,晉工部尚書,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執(zhí)之;令跪,挺立不屈,大罵而死。國朝賜謚「烈憫」(「海東逸史」及「南疆繹史」有傳)。
徐闇公:名孚遠,號復(fù)齋;直隸華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孫。崇禎壬午舉人。兩京陷,與夏允彝、陳子龍謀勤王,不克;遂間道入閩。唐王時,由司李加兵科給事中。閩、浙繼陷,王航海,從之;至舟山,擢祭酒。從至廈門,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問,隨使入覲,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詩稿」。松江破,死島中(徐公死所,其說非一,詳楊本「海東逸史」注中;茲從「明史」。「明史」有傳。張美翊案曰:『全謝山「外編」有「徐都御史傳」。黃東井「文鈔」有「書鮚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傳為墓志,殆誤記也』)。著有「釣璜集」行世(壽鏞補)。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據(jù)「海東逸史」稱: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語;夫曰嗣子,似崇明無子,而以從子為嗣者。則即稱「嗣子」為「公子」,恐無昆季之說。未知是否?
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國殯宮 其二 (癸巳) 明末清初 · 張煌言
七言律詩
勾余霸氣已成灰,轉(zhuǎn)憶當(dāng)年漢幟開。
王、謝聲名原伯仲,溫、劉事業(yè)總追陪。
自從化劍分豐獄,誰復(fù)調(diào)琴到夜臺!
戎馬南方猶未息,故人空負炙雞來!
注:人物考略
錢希聲:名肅樂,一字虞孫,號止亭;鄞縣人。崇禎丁丑進士,授太倉知州;遷刑部員外郎,丁憂歸。乙酉南京亡,與時所稱六狂生者起義畫江而守。奉魯王監(jiān)國,擢為右僉都御史;尋晉右副都御史,復(fù)加兵部右侍郎。江上師潰,航海至舟山。唐王召之,甫入境而延平陷。丁亥,魯王入長垣,召為兵部尚書。戊子,王次閩安,拜東閣大學(xué)士。時鄭氏專權(quán),遂憂憤作疾,卒于海外瑯琦山。贈太保,謚「忠介」。后六年,葉尚寶葬之福清黃檗山。國朝改謚「忠節(jié)」(「明史」有傳)。全祖望編「忠介公遺集」二十卷(壽鏞補)。
次孫靜紫中翰見贈韻(己巳) 明末清初 · 黃宗羲
有明一代才,東林殿其后。
熱血吐寒芒,利刃齒腐朽。
蘭鋤桂復(fù)薪,冷汰長墨守。
子一取功名,方如屈伸肘。
鯢妖毀王度,下與文謝友。
子佩驗參同,高懷賤狗茍。
來拜忠端墓,曾將鏡具負。
膚公著野記,邪正辨卯酉。
長生憐余弱,稚葉培風(fēng)厚。
紛紛芳杜落,斯人無善誘。
吾幸寫聲徽,幽石皆眾口(同難志銘皆余所作。)。
因思獄急時,奸威奪北斗。
容城數(shù)弓地,重將渾沌剖。
匹馬走塞外,九折若坎塿。
范陽留紀(jì)事,大火照卑牖。
后世或讀之,將無同久久(《久久書》,鄭思肖所著。)
況吾同難家,豈敢忘拜手。
壽母積感慨,宗傳別玞玖
崎嶇自夏峰,其意良非偶。
時文為理學(xué),講舍逢陽九。
蕺山寄薪傳,太始留玄酒。
先生自署名,九十有三壽。
潛庵言先生,家傳實富有。
千尋拔瑤干,足以駭群丑。
忽枉青云作,不知其可否。
甕牖發(fā)珠光,薰沐及馬走。
淵聞譯舊學(xué),藻性出新扣。
天下爭先睹,九九太玄首。
〖孫泉:生平心折誰,二三忠烈后。各能慎箕裘,努力圖不朽。江村久消沈,密觀獨株守。(鹿忠節(jié)公孫。)四壁長依人,一襟不蔽肘。嘉善獨賢裔,昆弟相師友。(謂交讓兄弟。)學(xué)博品益醇,言動都不茍。忠介貽謀臧,蕓齋終無負。文孫推敉寧,掩關(guān)發(fā)二酉。諸君愛吾深,交比古人厚。勉吾振家聲,戒吾防世誘。書來多藥言,覿面亦苦口。忠端嗣更賢,世仰如泰斗。真?zhèn)髯赞?,道源細分剖。學(xué)案藏名山,群言皆培塿。惜也經(jīng)世儒,抱膝老窗牖。孺子面未謀,魂夢歸依久。主一披塵來,燕市偶握手。窮愁早著書,筆墨咸瓊玖。繩武才稱奇,淪落復(fù)不偶。慇勤問高堂,行年七十九。燈前作細書,花下釃醇酒。碩果天長留,嗜學(xué)增眉壽。我年近知非,家學(xué)曾何有。骨脆染時蹊,自顧形骸丑。矩矱儼在茲,執(zhí)經(jīng)許我否。解組荷書籯,會向姚江走。寒雪護柴荊,洪鐘擬一扣。請示紹衣方,床下連稽首?!?br />
⑴ 癸丑,鐘元先生以壽吾母八旬詩及《理學(xué)宗傳》見寄。
鑒湖八月秋水融,金塘十里青芙蓉。
越中遺老盡耆俊,其中尤健推吳公。
吳公少小射猛虎,羽獵曾經(jīng)負彊弩。
奪得翹關(guān)第一人,望重燕城數(shù)千戶。
金書鐵券累代傳,中朝司馬前名賢。
紹衣兩世公再振,鉤陳羽衛(wèi)相盤旋。
東宮出傅長宴見,至尊復(fù)召南薰殿。
晚食嘗餐?帳糜,朝陽親賜雕輪扇。
予之內(nèi)舅公難兄,同官先作金吾公。
公之難弟懸豹尾,侍御南臺掌文史。
鳴珂舊里三棨列,相見還留半床笏。
悠然故國山澤肥,共返金塘看新月。
沉沉甲第繞鑒湖,花間畫戟垂朱弧。
酒酣耳熱尚拊髀,青天白眼誰吾徒。
生平負氣喜壯節(jié),每嘆袁絲少奇烈。
信陵何處訪夷門,越石終教解縲紲。
公家事業(yè)留史編,公家世緒長聯(lián)綿。
獨難志節(jié)永皦皦,秋霄健翮爭攀騫。
君不見芙蓉八月鼓蘭棹,七十吳公似年少。
楊母九十壽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岧岧東廂桐,下有青瓊枝。
有母秉懿德,郁若鸞鳳姿。
君子夙砥行,藝苑垂風(fēng)規(guī)。
趨庭善繼志,早歲能紹衣。
筮仕出麟府,閒堂坐彈絲。
中間分虎節(jié),遠在汾水涯。
板輿逖難將,養(yǎng)邸疏未期。
菽水代榮祿,歸來戀庭闈。
下壽躋上壽,星會三周馳。
依結(jié)兩不釋,子孝母正慈。
今當(dāng)捧瑤爵,于焉慶期頤。
明星在中天,百歲總不移。
① 己未作,久刪去。偶見鈍老刻集載見荅詩,因追錄存之。
吳中高士謝山靈,共指文星傍帝廷。
今夜堯峰高處望,不知何處少微星。
次正使謝山靈詩韻(辛亥) 清 · 柳尚運
七言絕句
射石神弓真小技,渡河前績較將多。
更兼泣鬼詩難和,竟夕頻拈凍筆呵。
故人宰山陰,地有脩竹林。
不剪作時世蕩平扇,只結(jié)畸叟平?jīng)鲶摇?div class="q4db0hc" id='poem_sentence_1_1568705_comment'>
應(yīng)憂老夫白頭復(fù)彈冠,間歲遺之緊首箍。
不知初來便作隱居服,弁髦烏紗戴青箬。
斜風(fēng)細雨櫛沐馀,弊漏堪插貧翁匙。
嗚呼此物倍顏色,一朝頂出驚鄰里。
松石亭中不必送一件,主人猶未忘露冕。
山陰老民今有如放翁者否,何不招之以笠加其首。
煙蓑雨笠若更賦,定勝后溪長短句。
靈井湯湯藥最良,翠華行幸自先王。
天護圣躬集百祥,請試一浴醫(yī)計長。
千官奔走小民忙,三月三日發(fā)漢陽。
山谷賤臣謝名韁,拜辭北闕七年強。
葵藿微誠死不忘,將迎羽旄官途傍。
離家齋宿全家莊,午渡羅津水洋洋。
伐垈盛村花滿廧,車谷深山松桂芳。
諸公待卬止行裝,弓院逆旅笑相將。
廣德之山遠入望,陟降深澗與復(fù)岡。
寺僧猶識舊金章,童行不記前玉堂。
歲月滔滔鬢發(fā)霜,??事悤匆夢黃粱。
孟相故里冠此鄉(xiāng),手種七槐老不僵。
主人迎客置壺觴,美酒十千勸我嘗。
共候大駕野中央,旌旄照日御路香。
不圖今日近耿光,仰瞻玉色何煌煌。
稽首清塵涕數(shù)行,但祈圣壽天無疆。
⑴ 甲申尹兄守天安。余以修撰上疏。待批是寺。
共 1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