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簡介
共43,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云南詩僧,號憨懶頭陀、笠庵,有《南旋詩集》。
五言律詩
半世空飄泊,頻年虛歲華。
喜逢湘楚客,同泛洞庭槎。
遠浪推云白,遙山落日斜。
吾將歸未遠,獨愧我無家。
蘇臺常步月,雙雁影搖空。
素逼清宵魄,鈴敲午夜風。
今歸居化外,猶見在滇中。
彷佛吳門勝,離離古寺東。
七言律詩
薄暮來登最上峰,蒼煙轉盼幾重重。
泉清靜照初生月(予時初次登山也。),松吼遙聞遠達鐘。
山險不辭閑客到,門高未許白云封。
曾經(jīng)踏破蒼苔石,今時重來履舊蹤。
螳川羅公為駐守鐵鎖橋,每于政事之馀,頗愛山水,搜羅名勝,探討奇蹤,新創(chuàng)八景,題詠成編。予過安南,得之羅公自述近體七言絕句并杲公七言律詩,持以索詠。予亦走筆,聊賦八章。
一關雄踞在江干,把斷衡門雁過難(滇黔之關,惟此最緊。)。
日麗龍旌千樹曉,云屯虎暮萬山攢。
金聲颯颯秋風瑟,苦霧漫漫夜雨寒。
最是滇黔天塹險,江山永固賴君安(羅公鎮(zhèn)守之功也。)。
長江何處鑿山來,萬仞渾如斧劈開。
一道飛虹橫碧漢,千尋巨練鎖巉巖。
波聲日夜頻吞吐,戎馬朝昏自往回。
幾度雨馀云散后,常瞻螮蝀臥樓臺。
天奇造化孰能尋,千古幽藏一竅深。
不遇金麾頻扣擊,罕逢高士共哦吟。
洪聲足可傳清梵,佳韻真堪寄素心。
簴獸高懸云外賞,往來幾個得知音。
遙從山外轉山來,忽聽江濤吼似雷。
淜湃已驚山劈斷,匉訇只欲石迸開。
較晴量雨聲常震,透壁穿云勢更摧。
卻喜龜龍乘變化,幾多燒尾躍天垓。
危巒矗矗碧崚嶒,步步凌空信足登。
石發(fā)梳煙濃密密,青螺旋髻峰層層。
猿梯高蹈神愈暢,瓊漢逍遙興更增。
直上云頭回首望,一聲長嘯萬山應。
蘇堤白岸幾經(jīng)過,未似盤江錦浪多。
樹樹垂門如綠苒,絲絲拂面若金拖。
休教系馬長安道,聊贈揚鞭滇國坡。
金齒紫桑春未遍,鶯簧朝奏影婆娑。
柳營遙拒鎮(zhèn)三邊,德令能令石號傳。
警戍夜聞噓似角,阞歌朝聽葉如弦。
松頭鶴唳霜風日,江上龍吟暮雨天。
應是山靈奇絕處,臨風不惜賦瑤篇。
莎平草軟綠如茵,久乏呼船渡孟津。
水氣連云霾荻岸,煙嵐帶雨暗江濱。
參差磯石如鷗立,斷續(xù)漁歌似鳥嚬。
今日喜逢征往事,山川風物一時新。
愛此山靈秀所鐘,特從云外訪奇峰。
松篁夾道無人剪,猿鳥相呼少客逢。
行到上方神倍暢,登來極頂興愈濃。
幽尋法苑臨深坐,笑看虬枝起臥龍。
一峰秀色冠層巔,曲水環(huán)山繞檻前。
音吼禪林深密密(音吼,寺名也。),曹源巨浪涌潺潺。
錦攢未許金針繡,樣紐難容玉線穿⑴。
久羨法幢高海國,宗雷萬古震南天。
⑴ 河上之宗,偏正回互,而絺密深細也。
游倦還思逸老鄉(xiāng),故園山色望蒼蒼。
尋幽仍愛法幢寺(即庵之名也。),訪勝重登古祖堂。
逶迤青山橫郭外,汪洋金汁繞村傍。
昔時蹤跡多忘記,領略高談喜倍詳。
幾年云外憶慈容,萬里還家不我逢。
何遣雙輪齊掩耀,致令連璧盡潛蹤。
傷心痛失禪家眼,折衷難尋人世龍。
登座唯瞻空室在,扣庭愁倚北門松。
喜雞足印梅兄時在斗光、勝音二剎,連晤并敘。重更彌勒院于次基,兼承致書于蘇州虎丘山,茲回又得先遇,不勝釋其填積之渴。而于本常住之師友、合山之耆德咸在,一敘盡得聆其福祉矣。賦此志感 清 · 釋正脈
七言律詩
愛君風致逼人清,談笑能令四座驚。
秋月襟懷誰比潔,高松節(jié)操孰同貞。
重更法社垂秋際,砥柱中流障海聲。
遠賜鴻音遙寄我,江南誰不羨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