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十九年。避蒙兵移都江華。二十年。筑外城。入保凡二十五年。蒙兵連歲來侵。列邑盡破。勢不能支。不得已議降。蒙主曰。汝國出陸乃罷兵。遣使者周者等。諭以壞城。始壞江都內(nèi)城。蒙使督役甚急。諸領(lǐng)兵不堪其苦曰。若知如此。不如不城。城郭摧折。聲如疾雷。街童巷婦。皆為之悲泣。蒙使聞外城不壞。曰外城猶在。可謂誠服乎。即令都房。又壞外城。初設(shè)江都外城。沿江環(huán)筑。浦溆植木。上置樓寨。高岸設(shè)鋪。以為屯營。上作城廊可以走馬。表里完固。周遭幾數(shù)百里。至今遺址尚存。蒙將初攻江都。還告其主曰。江狹積甲可渡云。故仍名甲串江。
誰謂城可筑,土役民搰搰。
誰謂城可保,畢竟勞毀撤。
麗代昔被兵,入避海島中。
積甲江擬越,筑城防其沖。
立國不自強,還撤不旋踵。
始也虜兵抗,終焉虜命用。
廊摧聲如雷,城塌夷為地。
當(dāng)年周仡仡,才能認(rèn)遺址。
民勞迄可息,可哀亦可憐。
怨氣感傷和,怨聲上撤天。
筑城尚可撤不可,無使后人怨則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