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句因包含“觀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觀樂
第 31 句因包含“四方,志”,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四方志
第 32 句因包含“匏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匏瓜
第 36 句因包含“周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周公
第 48 句因包含“八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風(fēng)
第 48 句因包含“八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風(fēng)
第 120 句因包含“仲尼”,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尼
第 120 句因包含“吳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吳公
第 124 句因包含“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第 124 句因包含“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第 31 句因包含“四方,志”,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四方志
第 32 句因包含“匏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匏瓜
第 36 句因包含“周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周公
第 48 句因包含“八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風(fēng)
第 48 句因包含“八風(fēng)”,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風(fēng)
第 120 句因包含“仲尼”,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尼
第 120 句因包含“吳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吳公
第 124 句因包含“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第 124 句因包含“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觀周樂 明末清初 · 黃?
出處:漫浪集卷之六
盍觀夫易之觀乎,仰觀天俯觀地。觀乎人文,觀乎物理。先王以之而設(shè)教,圣人以之而體道。斯觀之時義,罔不孚感兮,遂通天下之故。鬼神且猶明之,而況于聲音乎,而況于禮樂乎。余嘗逖觀于古昔兮,韙季子之觀樂,是豈鐘鼓云哉。審以知之之謂得,夫季子者何如人也。吳君之嗣而天所啟,耕于野而不顧,視千乘如草芥。富有貴為而不動其心,此豈所謂觀于道之大而得其樂者非耶。慈父于子而死于道,雖常情之隆愛。顧節(jié)文之有度,葬之號之而能放乎禮,抑亦所謂觀乎樂之和而得其中也然矣。語其高節(jié)則無忝于泰伯,論其明智則孰多乎子臧。爾其窺觀可丑,志在四方。匏瓜有恥,觀國之光。遵泰山以于邁兮,言屆乎魯之疆。周公之廟在焉,文武之樂備焉。吾其從周,非魯何觀。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也。札未逮而有志焉,斯足徵也。請寓目焉,于是展禮容施軒懸。陳先王之器,奏先王之樂。八風(fēng)歟六律歟,奚其疏越。奚其純繹,厲乎厲蹈乎蹈。孰為肆夏,孰為濩韶。時異功殊,各有權(quán)經(jīng)。方分類別,間以柔剛。般紛紛布揮而叢生兮,將于何而觀德。觀之固有術(shù)焉,吾豈以吾日哉。矢口而言,鑿鑿中窾。曰彼曰此,有善有不善。至其道德功業(yè),美惡隆替之徵。若燭照龜卜而曾不一失,大夫改觀。工師動色,博哉觀哉,蓋至此乎。嗚呼噫嘻,今有鼓樂于此,使人觀而聽之。鍧鍧并作,蹌蹌迭興。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觀其為樂之器而已。箾籥干戚羽旄翟簧,知其為樂之容而已。啴諧寬裕奮厲滌濫之音,惟是焉聞矣。屈伸俯仰綴兆舒疾之文,亦唯是焉取矣。曠技策而靡記,牙專葉而有遺。眩若海鳥之饗,矇若瞽者之觀。非君子之大觀,其孰能與于此焉。周道既衰,圣徂賢伏。其崩其壞,不講不作。雖鄒魯之老師宿儒,久莫得而知其制也。而況句吳也蠻國也,夫夫也傖父也。地遠(yuǎn)兮千里,焉足以知之。世后兮百載,孰從而聞之。蓋其宇泰定官,知聰寂而感動也通。耳聞之而理會,目遇之而神凝。觀夫圣人之德之備也,故稱其盡善盡美。觀夫雅頌之無邪思也,故識其如天如地。記曰樂觀其深,其庶幾矣乎。非特此也,觀于人者又有大焉。其之齊之鄭之衛(wèi)之晉而評論列卿者,其諸異乎人之觀。古所謂多聞多能者,亶其然乎。是故仲尼書諸經(jīng)言吳公子來聘,谷梁氏為之傳曰吳夷也而中國之。又曰其稱公子,亦美之也。以余觀于季子,如其賢如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