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句因包含“境,桃源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桃源客
第 59、60 句因包含“萬壑,千巖”,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萬壑千巖
第 97 句因包含“玲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玲瓏
第 110 句因包含“鐵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鐵笛
第 111 句因包含“祝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祝融
第 131 句因包含“振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134 句因包含“清風(fēng),生,兩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清風(fēng)生兩腋
第 136 句因包含“玉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雪
第 136 句因包含“玉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雪
第 141 句因包含“從,赤松,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從赤松游
第 141 句因包含“赤松,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赤松游
第 142 句因包含“不死,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不死藥
第 148 句因包含“下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下山
第 161 句因包含“巨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巨靈
第 179 句因包含“金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臺
第 179 句因包含“金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臺
第 187 句因包含“三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山
第 191 句因包含“秦皇”,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秦皇
第 199 句因包含“白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白華
第 225 句因包含“張吾,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張吾軍
第 232 句因包含“扶?!保瑩?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扶桑
第 235 句因包含“三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周
第 236 句因包含“參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參商
第 238 句因包含“徐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徐子
第 244 句因包含“安期,舄”,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安期舄
第 251 句因包含“浮丘,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浮丘袂
第 253 句因包含“月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月窟
第 253 句因包含“月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月窟
第 258 句因包含“初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初服
第 262 句因包含“天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人
第 274、273、274 句因包含“折腰,五斗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斗粟
第 280 句因包含“金玉,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玉音
歸自楓岳。紀(jì)游述懷。錄寄伯祥,魯望兩兄。求和 清 · 李喜朝
 出處: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一
自我東邑,日欲見楓岳。
始之荒政急,中焉憂患迫。
郁郁未就終歲幽獨。
昨夜秋氣深,忽念萬千色。
仙風(fēng)高興,欲遏不可得。
蕭然謝旟隼,一馬又二仆(余自此來。即欲入山春夏間則因有賑政未暇。八月又臨發(fā)以病憂遂寢。今始匹馬獨往。謝此旟隼建。即晦翁廬山詩中語也。)。
朝發(fā)縣門東,午過赤院北。
蒼巖立我前,突兀百丈矗。
清川繞其下,駐馬??
行行至馀坡,邂逅一老釋。
謂自山中來,霜楓爛熳赤。
聞之興逾發(fā),不覺征鞭促。
前登寒山重,屢得小澗壑。
秋深樹交紅,水清沙亦白。
隔溪有人居,桑麻阡陌。
始知靈境近,莫是桃源客。
我欲避世來,從此山中縣東二十里許。有一蒼巖起路旁。其下有長川。名赤礗院。馀坡嶺名。即金城地界。澗壑人煙。依然仙家之景。時遇金剛僧。聞楓葉爛熳。)。
日暮出峽,匆匆古驛
依然物色,俛仰疇昔
有路指岐城,夜就山翁食。
山翁好事者,風(fēng)流卓犖
許我為先導(dǎo),明發(fā)偕作。
聯(lián)翩通溝,山水歷歷(夕過昌道驛。夜到禹鼎新家宿。鼎新許以同行。)。
向晚風(fēng)雨來,氛霞忽以塞。
陟彼斷發(fā)嶺,先王遺跡。
無人諫此行,嘅念增嘆息(時冒雨作行。斷發(fā)嶺上。有光廟植檜木。)
夜深山門,居僧多舊識。
引我坐深房,勸我飽新粥。
曉起溪樓,徙倚欄干側(cè)。
千巖競秀色,萬壑爭流瀑。
有客洞簫,寥亮一曲。
呼僧酌一杯,陶然亦可樂(到長安夜已深矣。食具未及來。僧輩勸以粥飯。寺新創(chuàng)山映樓。余早起出坐。卻吟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句也。吹簫酌酒實際。)。
肩輿入洞去,步步玉礫
乍入表訓(xùn)憩,轉(zhuǎn)向正陽宿。
正陽山之中,眾峰拱極
森羅萬千勝,總于此輸著。
譬取吾儒家,若入大成閾。
喻彼釋氏道,何異頓悟域。
古人有斯語,而今不易守夢鄭公記。以正陽譬之吾儒之集大成。釋氏頓悟地位云。)。
欲論山形勝,筆蓋難摸畫。
群巒列相向,束立劍戟。
起自永郎岾,逶迤彌勒
其名難盡數(shù),個個玉為削。
最是毗盧峰,隱隱面目。
勢如王者尊,厥大誰與敵。
時當(dāng)九月九,佳節(jié)今夕
山高月亦小,石出水又落。
千林錦繡,樹樹非凡木。
玲瓏畫圖,爛眼光交錯。
僧言楓葉好,稍晚必盡萚。
公行得時,此日真可惜時適九月九日。楓葉猶未甚脫。稍過數(shù)日。則當(dāng)盡衰矣。)
山人豐悅,學(xué)道空寂。
與我結(jié)深交,久矣廬山約。
喜我入山來,孤筇澗曲。
相攜坐歇惺,何人鐵笛
朗吟祝融句,豪氣乾坤豐悅迎我于表訓(xùn)洞口。時高城子婿輩攜笛工。在表訓(xùn)。時時吹笛。其聲甚清壯。)。
薄暮翻盆,浮云蔽空廓。
風(fēng)濤蕩漾,岡巒起伏
奇形與異態(tài),變化莫測
留連三日,勝賞昏旭。
得句相酬,呼酒必相酌。
或加趺獨坐,或披經(jīng)共讀。
此樂正無窮,恐為兒輩覺。
天明云開,四面山如拭。
草木色皆動,天地氣益肅(自到正陽風(fēng)雨逾甚。三日留。至初十日。雨勢快晴。然后還發(fā)。)。
振衣天逸,縹緲臨斷麓。
飄飄輕舉,清風(fēng)生兩腋。
笙簫何處來,玉雪駭矚。
神仙無則已,有必此其宅。
始擬久于此,永棄朱與墨。
從彼赤松,求我不死藥。
翻思牧民憂,毋乃非職責(zé)。
千秋胡康侯,垂戒日星胡文定奉使。過衡岳。始欲登覽。以為非職責(zé)所在不果。)
沉吟前訓(xùn),復(fù)理下山屐。
行尋元化洞,短筇林外擲。
有字若龍蛇,蜿蜿大如席。
香爐相對,屹立千尋壁。
其壯與之侔,虎挐又鬼攫萬瀑洞???span id="rbluer4" class='bold'>楊蓬萊所書蓬萊楓岳元化洞天八字。香爐峰。在其旁。)。
自有此開辟,即有此岳瀆。
山名信皆骨,穹窿大石。
巨靈劈地來,呀然洞天辟。
眾水自毗盧,奔流霹靂。
大即飛沫噴,小亦層湍激。
往往匯為潭,琉璃青黑(青琉璃黃琉璃,青龍,黑龍。皆潭名。)。
古今許人,于此曾留躅。
到處題名,蕪沒蒼苔蝕。
我亦祖子孫前后相續(xù)。
悠悠百年內(nèi),遺風(fēng)宛如昨。
怵然正襟嘆,坡老真先獲洞中。多古人題名。余家亦自曾王考來見玆山。而王考,先君子。皆有題名。刻在石上。)。
金臺崢嶸,有巢棲青鶴。
不見羽衣過,但聞露滴。
瓊宮銀闕,香城復(fù)彩閣。
仙人相見恍惚所適。
昔聞三山流,鰲死亦云六。
玆山即其一,至今異跡。
秦皇漢武,想像不能覿。
所以中朝人,愿生高麗國
而我生海東,夙抱煙霞癖
一見亦云幸,再見天所錫。
歸來白華庵,有碑鼎峙足。
煌煌我家文,三世空門托。
玆事盡奇絕,感念淚橫臆白華庵后。立清虛,鞭羊,楓潭三碑。而文皆余家三世所撰也。)。
豐悅余言,青蓮瀟灑特。
去去崚嶒小庵山脊
占地豈不寬,其制陋且樸
雖然眺望通,爽豁煩襟滌。
正陽相埒,馀外皆碌碌青蓮。庵名。眺望正陽同。僧輩皆稱小正陽。)。
黃昏長安,佛殿金碧
規(guī)模一何壯,盡是民力。
怪底得一書,慘矣先賢辱。
痛言明其誣,緇徒解惑長安,表訓(xùn)。為山中巨剎。而長安法堂雄麗。僧輩持一書示余。其題則曰與盧牧使。而下栗谷先生四字。蓋以栗谷謂于出山后。以此抵盧公。自敘其事。而因乞為婿云。其言已甚駭悖。書是四六而滿篇皆無理。其中二句。有曰。先背生我之父。后棄育我之母。又曰。削頭邊之黑發(fā)。緇身上白衣。余謂僧輩曰。此有一言可破其誣。栗谷先遭其母夫人喪服闋。即入山。經(jīng)歲后出來。是時其父公尚無恙在世豈有先背父后棄母之理哉。遂取筆抹栗谷先生四字。僧輩亦皆唯唯。抑不但此也。其一篇。體制不成貌?。決非能文者所做。雖未知何人所作。而必是欲誣栗谷故作此。播之山門以為證成削發(fā)之計。可謂巧且慘矣。僧輩亦言下覺悟其賢于世人。可謂遠(yuǎn)矣。)。
吾黨諸子,卻喜來追逐。
亦足張吾軍,今行不落莫余行時。先送學(xué)徒六七人。使之來待于長安。阻雨中道。今始追到于此。)。
昔與二兄游,同志同族。
踏遍內(nèi)外山,東泛滄海舶。
坐觀日月出,扶桑咫尺。
周流數(shù)百里,跌宕歡謔。
光陰三周,落落參商隔。
李君佩湖符,徐子奉畿檄乙丑四月余與伯祥魯望二兄入山。因歷海山三日叢石等亭而歸。時祥兄監(jiān)忠原縣。魯兄亦為養(yǎng)利川府。)。
聚散有時臭味莫逆。
我欲往從之,云山綿邈。
愿言春風(fēng),重躡安期。
毗盧望高,絕頂一蹴。
俯瞰九龍淵,遂窮八字(毗盧峰高臺九龍淵此三處。余與二兄皆欲登覽未果。故云云。九龍淵刻尤翁所書八大字。)。
攬挹氣郁嵂,睥睨磅礴。
浮丘相揖,洪厓手共拍。
天根月窟間,歷覽無邇逖。
因游東海上,九郡領(lǐng)略。
然后浩然歸,丘園返初服。
我田與君圃,一壑耕鑿。
對讀圣賢書,共究天人學(xué)。
終身保斯樂,永言矢不告。
此志貫金石,此言出肝膈。
況我嬰癈病,不堪吏役。
縱有榮養(yǎng)喜,宦情蕭索。
世路羊腸,平地風(fēng)波惡。
那能折腰,眷戀五斗粟
書此寄知己,臨風(fēng)踧踖
既以結(jié)后期,因之慰相憶
有便虛徐,爾音母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