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61,分11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彼岸
玉箸
道書
橫枝
傳燈
二門
佛老
圓覺
中邊
凡圣
二祖
根塵
龍藏
壇場
木魚
《國語辭典》:彼岸  拼音:bǐ àn
1.對岸,那一邊。
2.佛教用語。指解脫后的境界,為涅槃的異稱?!段倪x。王巾。頭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于有,則高謝四流;推之于無,則俯弘六度。」
3.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國語辭典》:玉箸  拼音:yù zhù
1.玉制的筷子。唐。杜甫 野人送朱櫻詩:「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zhuǎn)蓬?!?br />2.眼淚。唐。李白〈閨情〉詩:「玉箸日夜流,雙雙落朱顏。」
3.人死后下垂的鼻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三。嗓》:「王忽坐逝,而鼻垂雙涕尺馀,人皆駭嘆……又對云:『此玉箸也?!弧?br />4.一種書體。為筆畫纖細(xì),結(jié)構(gòu)工整的小篆。
《漢語大詞典》:道書(道書)
道家或佛家的典籍。《后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xùn),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span id="dvfliby"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張魯傳》:“祖父 陵 ,客 蜀 ,學(xué)道 鵠鳴山 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宋 惠洪 《贈胡子顯》詩:“想見豐登民訟少,長官行摺道書看。” 清 金鎮(zhèn) 《臨江仙·寄汪蛟門舍人》詞:“手把道書慵自起,暗來小閣斜憑,畫圖心事忒分明。”
《漢語大詞典》:橫枝
(1).佛家語。旁支,不是傳衣缽的嫡系。景德傳燈錄·僧璨大師:“若從七佛至此 璨 大師,不括橫枝,凡三十七世?!?宋 蘇軾 《器之好談禪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板長老作此詩》:“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禪宇謂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謂之橫枝。”
(2).謂無端,無緣無故。 元 關(guān)漢卿 《謝天香》第二折:“怎當(dāng)那橫枝羅惹,不許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聲·雙調(diào)五供養(yǎng)·窮客程》:“冷落孤帷誰問當(dāng),誰問當(dāng)?那一日不斷腸,誰承望橫枝一萬樁?”
(4).梅花的一種。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詠》詞:“緑萼更橫枝,多少梅花樣?!?夏承燾 箋校:“緑萼、橫枝皆梅別種。”
《國語辭典》:傳燈(傳燈)  拼音:chuán dēng
佛教以燈象徵智慧,眾生因智慧而解脫,故稱教導(dǎo)佛法為「傳燈」。清。錢謙益 定慧寺詩:「麒麟可即圖,龍像俱傳燈?!购笠嘁娪糜诿耖g宗教的傳法。
《國語辭典》:二門(二門)  拼音:èr mén
1.大門進(jìn)去的第二道門?!都t樓夢》第三九回:「老太太房里的姑娘們,站在二門口,找二爺呢?!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嘎犃寺牰T外頭那人聲越發(fā)嘈雜,甚至拿磚頭撞的二門鼕鼕的響?!?br />2.兩種途徑、結(jié)局。《后漢書。卷二八上?;缸T傳》:「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奸吏得因緣為市,所欲活則出生議,所欲陷則與死比,是為刑開二門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9238' target='_blank'>聶夷中 〈過比干墓〉詩:「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div>
《國語辭典》:佛老  拼音:fó lǎo
佛教和道教。因為佛教由釋迦牟尼佛創(chuàng)立,而道教尊老子為教主,所以用佛老來代表佛教和道教。
《漢語大詞典》:圓覺(圓覺)
佛教語。指佛家修成圓滿正果的靈覺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揚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無復(fù)圓覺之風(fēng)?!?宋 曾慥 類說·佛書雜說·無漏法門:“人弗為惡,通乎晝夜之道,而即所謂圓覺也?!?span id="nurn0mj"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復(fù)遺憾了!”
《漢語大詞典》:中邊(中邊)
(1).四十二章經(jīng):“佛所言説,皆應(yīng)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jīng)亦爾?!狈鸺乙蛞浴爸羞叀敝钢杏^與邊見(包括空、假等)。天臺宗認(rèn)為,“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見 隋 智顗 摩訶止觀卷五。 宋 陸游 《累日倦甚不能觴客睡起戲作》詩:“晚知古佛中邊語,正合 蒙莊 《內(nèi)外篇》?!?明 丁鶴年 《逃禪室述懷十六韻》:“談玄分上下,味道悉中邊?!?br />(2).內(nèi)外,表里。 宋 蘇軾 《東坡詩話·評韓柳詩》:“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若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冰心 《往事二》八:“父親說:‘和人群大陸隔絕,是怎樣的一種犧牲,這情緒,我們航海人真是透徹中邊的了!’”
《漢語大詞典》:凡圣(凡聖)
佛教語。謂凡夫與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為圣者;自此而下,未斷惑證理之人,皆是凡夫。 南朝 梁 沈約 《神不滅論》:“自凡及圣,含靈義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span id="ec4rxdn"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二六:“無何,坐終,其髑髏全成無縫,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別?!?元 梵琦 《漁家傲·西方樂》詞:“佛理在躬如玉璞,須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難描邈,華臺寶座珠瓔珞?!?/div>
《國語辭典》:二祖  拼音:èr zǔ
1.漢高祖、世祖。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卷八。前趙錄八。劉宣傳》:「每讀漢書至蕭何、鄧禹傳,未嘗不反覆詠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令兩公獨擅美于前矣。』」
2.晉太祖、世祖?!段倪x。陸機。答賈長淵詩》:「惟公太宰,光翼二祖,誕育洪胄,纂戎于魯?!?br />3.稱曾祖父與祖父?!段倪x。曹植。王仲宣誄》:「自君二祖,為光為龍?!?br />4.稱宗派的第二代領(lǐng)袖?!毒暗聜鳠翡洝>砣?。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北齊天保初,聞二祖盛化,乃致書通好?!?/div>
《漢語大詞典》:根塵(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楞嚴(yán)經(jīng)》卷五:“根塵同源,縛脫無二?!?唐 王維 《能禪師碑》:“至于定無所入,慧無所依,大身過于十方,本覺超于三世,根塵不滅,非色滅空,行愿無成,即凡成圣?!?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絶?!?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深恨釋氏根塵洗滌未浄。”
《國語辭典》:龍藏(龍藏)  拼音:lóng zàng
1.佛教傳說龍樹從龍宮中取得大乘經(jīng)典流布人間,故稱大乘經(jīng)典為龍藏。唐。德宣 隋司徒陳公舍宅造寺碑:「濟(jì)八苦于無明之河,秘密成伊;演龍藏于三千世界,童蒙求我?!?br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經(jīng)。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為底本,略有增減。也稱為「清藏」。
《國語辭典》:龍藏寺碑(龍藏寺碑)  拼音:lóng zàng sì bēi
隋開皇六年(西元586)所建立的石碑,在今河北省定縣東龍藏寺。石碑上字畫遒勁,上承六朝馀風(fēng),下開歐虞之體,堪為隋碑第一。
分類:正書書法
《國語辭典》:壇場(壇場)  拼音:tán cháng
1.古代設(shè)壇舉行祭祀、盟會、拜將的場所?!妒酚?。卷二八。封禪書》:「及諸祠,各增廣壇場,圭幣俎豆以差加之?!埂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上》:「于是漢王齋戒設(shè)壇場,拜信為大將軍?!固啤n亷煿?。注:「筑土而高曰壇,除地為場?!?br />2.講經(jīng)修法的地方。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序〉:「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師,始修起律教,由其壇場而出者,為得正法?!埂都t樓夢》第六九回:「兩邊搭棚,安壇場,做佛事?!?/div>
《國語辭典》:木魚(木魚)  拼音:mù yú
一種佛教法器。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yīng)晝夜思道。形制有二:一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一為圓狀魚形,誦經(jīng)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松日明金像,山風(fēng)響木魚?!埂端疂G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里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后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