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至唐初會稽山陰人。賀德基從弟。以文學見稱。事南朝陳,為吳興王友。入隋,以仆射楊素薦,授豫章王府記室參軍。王以師資禮之,恩遇甚厚。唐高祖平京師,李建成封隴西公,用德仁為友,尋遷太子中舍人,以衰老不習吏事,轉(zhuǎn)太子洗馬。與蕭得言等并為東宮學士。太宗貞觀初,轉(zhuǎn)趙王友。尋卒,年七十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以博學知名,為崇賢館學生,官至太子率更令,兼太子侍讀。生平見新、舊《唐書·賀德仁傳》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昭成順圣皇后,本姓竇氏,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市)人。唐睿宗李旦妃嬪,莘國公竇誕的孫女,潤州刺史贈太尉竇孝諶的女兒。姿容婉順,動循禮則。 嫁給相王李旦,冊封孺人。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冊封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長壽二年(693年),被誣使用巫蠱之術(shù),詛咒武則天,遇害于嘉豫殿。景云元年(710年),作為太子李隆基生母,追封皇后,謚號昭成,招魂安葬于東都城南,號為“靖陵”,設(shè)置儀坤廟祭祀。 唐玄宗即位,追尊為昭成順圣皇后,祔葬于橋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6—754 【介紹】: 唐河南人,字紫芝。少孤,事母孝。登進士第,歷仕邢州南和尉、龍武錄事參軍、魯山令。有惠政,以誠待他人。后隱居陸渾山,卒,門人謚文行先生。天下高其行,稱曰元魯山。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96—754 字紫芝。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開元二十一年(733)進士。少孤貧,事母孝。求為魯山令,歲滿去職,愛陸渾佳山水,乃定居。嗜酒,淡于名利,陶然自娛。天寶十三載(754)卒。德秀善文辭,友蕭穎士、劉迅,李華兄事之。及卒,華謚曰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名節(jié),不名,謂之元魯山。生平見《舊唐書·文苑傳下》、《新唐書·卓行傳》、李華《元魯山墓碣銘》、《元和姓纂》卷四。《全唐詩外編》存詩1首。
全唐詩續(xù)補遺
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開元二十一年舉進士,家貧,求為魯山令。歲滿去職,愛陸渾佳山水,乃居之。嗜酒,陶然彈琴以自娛。房管每見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天寶十三載卒,年五十九。天下高其行,稱曰元魯山,謚曰文行先生。李華兄事德秀,而友蕭穎士、劉迅,因作《三賢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9—818 【介紹】: 唐天水略陽人,字載之。權(quán)皋子。四歲即能屬詩,十五歲為文數(shù)百篇,成《童蒙集》,名聲日大。德宗雅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再遷中書舍人。貞元末,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改刑部尚書,以檢校吏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德輿綜貫經(jīng)術(shù),其文雅正贍縟。卒謚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載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權(quán)皋之子。幼慧,15歲為文已數(shù)百篇。德宗時任包佶轉(zhuǎn)運從事、太常博士、左補闕、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三掌貢士,號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憲宗,直言敢諫,寬和待下。3年后,出為東都留守、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疾歸闕,歿于道。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與新、舊《唐書》本傳。今有蔣寅《權(quán)德輿年譜略稿》。詩文雅正贍縟,為一代宗匠?!肮す耪{(diào),樂府極多情致”(《唐才子傳》卷五),以奉和、應(yīng)制、酬贈、送別為主要內(nèi)容,五古、五絕成績較大,嚴羽以為有“絕似盛唐者”,“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滄浪詩話·詩評》),王世貞稱其詩為“鐵中錚錚者”(《藝苑卮言》卷四)。有《權(quán)載之文集》50卷傳世。其詩,《全唐詩》編為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0首。
唐詩匯評
權(quán)德與(761-818),字載之,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居潤州丹問(今江蘇丹陽)建中中,為包佶轉(zhuǎn)運從事。貞元初,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為太常博士,改右補闕。遷起居舍人、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均知制誥。除中書舍人,十八年,兼知貢舉。遷禮部侍郎,轉(zhuǎn)戶、兵、吏三部侍郎、太子賓客,復為兵部,遷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八年,留守東都。復歷大常卿、刑部尚書。十一年,出鎮(zhèn)興元。卒。德輿工詩善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故時人尊為宗匠。達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權(quán)德輿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詩補逸
權(quán)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zhuǎn)戶部。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卒年六十。贈左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石林詩話
德輿在唐不以詩名,然詞亦雅暢。
唐詩紀事
德輿,字載之,元和中為相。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向然可慕。
滄浪詩話
權(quán)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quán)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唐才子傳
德輿能賦詩,工古調(diào),樂府極多情致。積思經(jīng)術(shù),無不賈綜,手不釋卷。雖動土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
《唐詩品》
權(quán)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專詞藝,為時所慕。貞元以后,近體既繁,古聲漸杳,公乃獨專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體,亦先氣格而后討藻,然氣候既至,藻亦自豐,其在開元名手,亦堂奧之間者也。
《詩源辨體》
權(quán)德輿,貞元時人,五言古雖不甚工,然雜用律體者少,中有四、五篇,氣格絕類盛賡。七言古語雖綺艷,而格亦不卑。律詩,五言聲氣實勝,而七言則未為工。
《詩辯坻》
元和詩響,不振已極,唯權(quán)文公乃頗見初唐遺構(gòu),亦一奇也。
靈芬館詩話
權(quán)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詩多豐縟修整,無可動人。惟《敷水驛》一絕:“空見水名敷,秦樓詩事無。臨風駐征騎,聊復將髭須?!鳖H有風趣?!肚迕鬟枴吩疲骸白試@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薪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币嗲逋裼兄?。此種甚少也。權(quán)公《危語》詩:“被病獨行逢乳虎,托風駭浪失棹櫓。舉人看榜聞曉鼓,孱夫孽子遇妒母?!苯杂忻^淅米之意,然無如“舉人看榜”一語之妙,身歷扯境者與知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陸韓卿,而遠祖嵇叔夜,風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筆不休,取評冗散。乃如“浩歌坐虛室,庭樹生涼風”,亦自工意發(fā)端,通體神遠。律裁清穩(wěn),七言綺麗;離合建除,稱名六府;梁陳小體,亦擬簡文,而艷煉不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并州太原人,俗姓侯。學業(yè)精深,尤精于《瑜伽論》。高宗征為翻經(jīng)大德,參義凈譯場。高宗悅之,授昌平縣公。后住洛陽佛授記寺。終年六十余。著有《義門》。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侯氏。太原人也。儀容瑰麗。學業(yè)優(yōu)贍。于瑜伽論。左所如意高宗詔為譯經(jīng)大德。又與勝莊大儀等。同參義凈譯場。對揚稱旨。封昌平縣開國公。累井田至三千戶。上賜贊曰。河汾之秀。山岳之英。早袪俗累。夙解塵纓。緇門仰德。紺宇馳聲。式亞龍樹。爰齊馬鳴教門歆艷焉。后充河南佛授記寺都維那。頃之升寺任。中外肅然。卒年六十馀。著義門。行于世。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儀容瑰麗學業(yè)精贍。眾典服勤于瑜伽論特振聲彩。天皇大帝徵為翻經(jīng)大德。又與勝莊大儀等同參義凈譯場。對敡受賜言謝瀏亮。帝悅尋授封昌平縣開國公累井田至三千戶。帝為贊曰。河汾之寶。山岳之英。早祛俗累。夙解塵纓。緇門仰德。紺宇馳聲。式亞龍樹。爰齊馬鳴。為時君之所貴為若此也。御制風行緇伍榮之。后充河南佛授記寺都維那。晚升寺任中外肅然。終年六十馀。著義門行于世。如其七方便人回心漸頓悟義。與湛法師。為勍敵耳。故交綏而退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宗室后裔。李神符子。兄弟七人,德懋與幼弟文暕最知名。官至少府監(jiān)、兵部尚書,封臨川郡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蔡州朗山人,字德深。袁憲后裔。初客荊、郢間,起學廬講授。德宗建中中以趙贊薦,授試校書郎,遷工部員外郎,累轉(zhuǎn)尚書右丞。出為華州刺史。憲宗時進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為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劉辟反,滋平反不力,貶吉州刺史。尋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吳元濟反,滋以平反無功,貶撫州刺史,稍遷湖南觀察使。累封淮陽郡公。工書,雅有古法。有《云南記》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3—829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德載。本名淳,避憲宗諱改。通《五經(jīng)》,博覽史籍,文思贍遠。憲宗元和元年進士。初為秘書郎,遷右拾遺,并兼史職。參與修《德宗實錄》,時稱信史。穆宗以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為中書舍人。時判度支張平叔欲官自糶鹽,處厚條件駁奏,其事遂寢。敬宗立,拜兵部侍郎。文宗即位,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封靈昌郡公。在相位,務(wù)在濟時,以理財制用為本,撰《大和國計》。性嗜文學,聚書逾萬卷,多手自刊校。奉詔修《元和實錄》,其統(tǒng)例取舍,皆處厚創(chuàng)起。暴疾一夕而卒,人共惜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3—828 初名淳,避憲宗諱改。字德載,排行大,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士第,又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集賢殿校書郎。四年舉賢良方正異等,累官至禮部員外郎,翰林侍講學士。十一年由考功員外郎貶開州刺史。累遷至翰林承旨學士、兵部侍郎。李紳遭誣,曾力加救護。敬宗寶歷二年(826)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爵靈昌郡公,當國二年,頗得時譽。卒于任。生平詳見劉禹錫《韋處厚集紀》及《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全唐詩》存《盛山詩》12首。韓愈謂“讀而歌詠之,令人欲棄百事往而與之游”。當時和者甚眾,“聯(lián)為大卷,家有之焉”(韓愈《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又3句。
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處厚字德載。京兆萬年人。本名淳。避憲宗諱改今名。元和初進士。又擢才識兼茂科。穆宗朝拜兵部侍郎。文宗立。以佐命功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靈昌郡公。太和二年卒。年五十六。贈司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7—850 【介紹】: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jié)。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為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為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相,弭藩鎮(zhèn)之禍,決策制勝,威權(quán)獨重。德裕為李黨首領(lǐng),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為牛黨所構(gòu),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仆射、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好著書為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饒,排行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牛李黨爭時之李黨首領(lǐng)。早年以蔭補校書郎,歷幕職。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后歷任浙西、義成、西川諸鎮(zhèn),政績頗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贊皇縣伯。武宗會昌年間再度任相,因功封衛(wèi)國公。宣宗大中初遭牛黨打擊,迭貶至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稱“李贊皇”、“李衛(wèi)公”、“李崖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譜》頗為詳備。著有《會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叢刊本為通行,其中別集10卷為詩賦雜文。又著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國有《李德裕文集校箋》。《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斷句18。
唐詩匯評
李德格(787-850?)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補校書郎,避嫌,求出為方鎮(zhèn)從事。十四年,入朝除監(jiān)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出為浙西觀察使。大和中,召為兵部侍郎,旋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西川。入為兵部尚書。七年拜相,復出為浙西節(jié)度使,貶袁州長史。開成中,由滁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再領(lǐng)浙西。又移鎮(zhèn)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屢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即位,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東都留守,貶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卒。德裕仕歷六朝,出將入相,有政聲于時。善詩文。有《會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詞學圖錄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饒。贊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學,以父蔭補校書郎,累任要職。多著作,存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等,《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贊皇伯。為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罷為興元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海軍。武宗立。召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又貶崖州司馬。卒年六十三。

作品評論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頗為寒酸開路。及謫官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lockquote>
臨漢隱居詩話
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
石洲詩話
李贊皇(德裕)詩亦軼倫,雖不敵香山,亦權(quán)、武二相之匹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6—898 【介紹】: 唐魏州貴鄉(xiāng)人,字德孚。初為魏州裨將,主馬牧。趙文?死,眾推弘信為帥,詔擢知魏博節(jié)度留后,再遷節(jié)度使,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豫章郡公。累官至檢校太師、守侍中、臨清郡王。卒謚莊肅。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6—898 《全唐詩外編》又作羅宏信。弘信,字德孚,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人。少從戎役。僖宗文德元年(888),加工部尚書,復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充魏博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昭宗龍紀元年(889),加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累官至檢校太師、守侍中、臨清王。卒謚莊肅。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度圃娡饩帯肥赵?首,皆重見于《全唐詩》羅紹威名下,《白菊》一首又見于羅隱名下。紹威即弘信之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2—940 【介紹】: 五代時廣陵人。初事吳楊行密,以功拜潤州刺史,累遷平南大將軍,中書令,百勝軍、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南唐受禪,德誠為佐命臣,首率百官勸進,拜太師,封趙王。初無大功,特以際會至高位。謚忠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6—954 【介紹】: 五代時太原人,字德溫。仕后唐累官代州刺史兼蕃漢馬步都部署。入后漢,官至西京留守、河南尹。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中書令。世宗時,封晉國公。
李從溫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4—946 【介紹】: 五代時代州崞縣人,字德基。初為李嗣源(后唐明宗)執(zhí)仆御役,后被養(yǎng)為己子。后唐初為北京副留守,歷安國等五節(jié)度使,封兗王。入后晉,以其從妹為石敬瑭(高祖)后,封趙國公,復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性貪鄙昏愚,多作天子器服以自僭。后徙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0—967 【介紹】: 撫州臨川人,后徙馀杭,本姓危,字明遠。仕吳越為丞相,賜姓元。后從吳越王錢俶內(nèi)附。卒謚貞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1—968 字明遠,一作名遠,撫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本姓危,其父危仔倡奔杭州投吳越王錢镠,遂改姓。德昭初為吳越鎮(zhèn)東節(jié)度巡官、錢塘縣令。累授睦州軍事判官,知臺州新亭監(jiān)。文穆王錢元瓘時,掌文翰機密事。忠遜王錢弘佐時,拜宰相。宋開寶元年(968)卒,贈太保,謚貞正。生平事跡散見《資治通鑒》卷二八七、卷二九二、《新五代史》卷六七、《十國春秋》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1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2—947 【介紹】: 遼代皇帝。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謹,契丹名堯骨。太祖次子。天贊初,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太祖死后,為述律太后所立。仍用天顯年號。天顯十一年,破后唐軍,立原后唐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為晉帝,得其所獻幽云十六州版圖。遂于十三年十一月改元會同,以皇都為上京,升幽州為南京,原南京為東京。會同六年,因后晉嗣君石重貴拒不稱臣,出兵南下。九年,滅后晉。次年正月入汴,改會同十年為大同元年,改國號為遼。旋以中原軍民紛起反抗,北歸,行至欒城病卒。在位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