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初平羊
金華牧羊
群羊化石
羊起
初平群羊
牧羊金華
慕初平
尋初平
叱起
初平期
亂石似羊
驅(qū)石不成羊
仙人擁石
白羊
鞭石仙人
動(dòng)石為羊
金華羽士
驅(qū)羊動(dòng)石
童子驅(qū)石
問羊初平在
問羊到金華
相關(guān)人物黃初平(赤松子)
《太平廣記》卷七〈神仙七·黃初平〉
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jǐn),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fù)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后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馀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為占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钩跗鹇勚措S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钩跗鹜曋灰?,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钩跗皆唬骸秆蛟诙?,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褂谑前资宰?yōu)檠驍?shù)萬頭。初起曰:「弟獨(dú)得仙道如此,吾可學(xué)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钩跗鸨銞壠拮恿糇?,就初平學(xué)。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還鄉(xiāng)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fù)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其后服此藥得仙者數(shù)十人。
簡(jiǎn)釋
金華牧羊兒:指得道成仙,或喻有點(diǎn)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風(fēng)》之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p>
例句
仙人擁石去,童子馭車來。
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
驅(qū)石不成羊,指丹空斃狗。
叱起文武業(yè),可以豁洪溟。
驅(qū)羊先動(dòng)石,走兔欲投巾。
吹沙聊作鳥,動(dòng)石試為羊。
燕歸猶可候,羊起自成群。
群羊化石盡,雙鳧與我違。
典故 山頭石
望夫臺(tái)
化石心
化作石
山頭化石
身化石
磯頭新婦石
山頭似人石
化石山頭婦
妾身為石
望夫
《幽明錄》~237~
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相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yuǎn)赴國(guó)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
《太平御覽》卷五十二〈地部十七·石下〉~383~
《輿地志》曰:「南陵縣有女觀山,俗傳云,昔有婦人,夫官于蜀,屢愆秋期,憂思感傷,登此騁望,因化為石,如人之形,所牽狗亦為石,今狗形猶存。」
《太平御覽》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東諸山·望夫山〉~350~
《宣城圖經(jīng)》:「望夫山,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其山臨江,周?五十里,高一百丈。」
《水經(jīng)注》卷十《濁漳水》
漳水又東北,歷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佇于山上,狀有懷于云表,因以名焉。
簡(jiǎn)釋
望夫石:喻妻子思念丈夫,或形容精誠(chéng)之至。唐元鎮(zhèn)《春六十韻》:“望夫身化石,為伯首如蓬?!?/p>
例句
愿作山頭似人石,丈夫衣上淚痕深。
不須化作山頭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望夫山上花猶發(fā),新婦江邊鶯未稀。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tái)。
惆悵忠貞徒自持,誰祭山頭望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