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初平羊
 
金華牧羊
 
群羊化石
 
羊起
  
初平群羊
 
牧羊金華
 
慕初平
 
尋初平
 
叱起
 
初平期
 
亂石似羊
 
驅(qū)石不成羊
 
仙人擁石
 
白羊
 
鞭石仙人
 
動(dòng)石為羊
 
金華羽士
 
驅(qū)羊動(dòng)石
 
童子驅(qū)石
 
問羊初平在
 
問羊到金華

相關(guān)人物
黃初平(赤松子)


《太平廣記》卷七〈神仙七·黃初平〉
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jǐn),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fù)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后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馀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為占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钩跗鹇勚措S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钩跗鹜曋灰?,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钩跗皆唬骸秆蛟诙?,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褂谑前资宰?yōu)檠驍?shù)萬頭。初起曰:「弟獨(dú)得仙道如此,吾可學(xué)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钩跗鸨銞壠拮恿糇?,就初平學(xué)。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還鄉(xiāng)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fù)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其后服此藥得仙者數(shù)十人。

簡(jiǎn)釋

金華牧羊兒:指得道成仙,或喻有點(diǎn)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風(fēng)》之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p>


例句

仙人擁石去,童子馭車來。 李嶠

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 李白 古風(fēng)

驅(qū)石不成羊,指丹空斃狗。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

叱起文武業(yè),可以豁洪溟。 杜牧 感懷詩一首(時(shí)滄州用兵)

驅(qū)羊先動(dòng)石,走兔欲投巾。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吹沙聊作鳥,動(dòng)石試為羊。 王績(jī) 游仙四首

燕歸猶可候,羊起自成群。 蘇味道 詠石

群羊化石盡,雙鳧與我違。 鮑溶 感興

典故  
山頭石
 
望夫臺(tái)
 
化石心
 
化作石
 
山頭化石
 
身化石
 
磯頭新婦石
 
山頭似人石
 
化石山頭婦
 
妾身為石
  
望夫


《幽明錄》~237~
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相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yuǎn)赴國(guó)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
《太平御覽》卷五十二〈地部十七·石下〉~383~
《輿地志》曰:「南陵縣有女觀山,俗傳云,昔有婦人,夫官于蜀,屢愆秋期,憂思感傷,登此騁望,因化為石,如人之形,所牽狗亦為石,今狗形猶存。」
《太平御覽》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東諸山·望夫山〉~350~
《宣城圖經(jīng)》:「望夫山,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其山臨江,周?五十里,高一百丈。」
《水經(jīng)注》卷十《濁漳水》
漳水又東北,歷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佇于山上,狀有懷于云表,因以名焉。

簡(jiǎn)釋

望夫石:喻妻子思念丈夫,或形容精誠(chéng)之至。唐元鎮(zhèn)《春六十韻》:“望夫身化石,為伯首如蓬?!?/p>


例句

愿作山頭似人石,丈夫衣上淚痕深。 劉損 憤惋詩三首

不須化作山頭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彭伉 寄妻

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慎氏 感夫詩

望夫山上花猶發(fā),新婦江邊鶯未稀。 李嘉祐 送鄭正則漢陽迎婦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李白 別內(nèi)赴徵三首之一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李白 擬古十二首之十二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tái)。 李白 長(zhǎng)干行二首之一

惆悵忠貞徒自持,誰祭山頭望夫石。 李紳 過荊門

《漢語大詞典》:牧羊兒(牧羊兒)
(1).借稱世外之人。典出 晉 葛洪 神仙傳·黃初平: 黃初平 十五歲時(shí)牧羊山中,有道士帶他到 金華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問之。道士說:“ 金華山 中有一牧羊兒,姓 黃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庇谑歉绺缯业搅说艿?,問他羊何在,他說近在山東。哥哥去看時(shí),只看到白石頭, 初平 叫一聲:“羊起!”石頭都變成羊,有幾萬頭。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七:“ 金華 牧羊兒,乃是紫煙客?!?宋 楊萬里 《飲酒》詩:“我本非搢紳, 金華 牧羊兒?!?br />(2).指見識(shí)淺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劉太妃傳:“ 晉 兵屢敗, 太祖 憂窘,不知所為。大將 李存信 等勸 太祖 亡入北邊,以圖再舉。 太祖 入以語夫人,夫人問誰為此謀者,曰:‘ 存信 也?!蛉笋?jiān)唬骸?存信 , 代北 牧羊兒耳,安足與計(jì)成敗邪!’”
(3).指 秦 末 項(xiàng)梁 所立之 楚懷王 孫 心 。因時(shí)在民間牧羊,故稱。 宋 王安石 《范增》詩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兒。”參閱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漢語大詞典》:金華牧羊兒(金華牧羊兒)
指?jìng)髡f中的仙人 黃初平 。亦稱 赤松子 。因其牧羊遇仙而出世修煉,故稱。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七:“ 金華 牧羊兒,乃是紫煙客。”
《國(guó)語辭典》:化石  拼音:huà shí
在地層中經(jīng)化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生物遺骸,或生物活動(dòng)所遺留的痕跡??捎靡澡b定地層年代及沉積環(huán)境,并了解生物的演化。
《漢語大詞典》:望夫山
古跡名。各地多有,均屬民間傳說。其最著者有 遼寧省 興城市 西南的 望夫山 ,相傳為 秦 時(shí) 孟姜女 望夫之處,上有 孟姜女 廟。其他如 安徽省 當(dāng)涂縣 西北、 江西省 德安縣 西北、 山西省 黎城縣 西北, 湖北省 陽新縣 西南等都有 望夫山 。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三、《濁漳水》,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慶一統(tǒng)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后用以抒發(fā)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摯之情。 明 張景 《飛丸記·誓盟牛女》:“淚逐江流和水汲, 白龍江 作望夫山。”
《國(guó)語辭典》:望夫石  拼音:wàng fū shí
位于湖北省武昌縣北山上,狀如人立的大石。相傳是古代一位貞婦送夫從役,站在山頭上遠(yuǎn)望丈夫回來,日久所化成的石頭。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后表示對(duì)丈夫思念深切或堅(jiān)貞的妻子。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一折:「有朝一日,準(zhǔn)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明。謝讜《四喜記》第三二出:「仰望惟君子,無邪不害思,甘為望夫石,何日是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