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器皿  拼音:qì mǐn
盛東西的器具?!洞蟠鞫Y記。保傅》:「天子自為開門戶,取玩好,自執(zhí)器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訪古購求的?!?/div>
《國語辭典》:飲器(飲器)  拼音:yǐn qì
1.飲酒的器具?!吨芏Y。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br />2.溺器?!痘茨献?。道應》:「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智伯,破其首,以為飲器?!埂妒酚?。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div>
《漢語大詞典》:售用
指器皿。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六:“器皿,人多云受用,其實名售用。談苑云 吳越王 錢俶 以妃平生售用凡百箱賜 孫承祐 。 承祐 ,蓋妃之弟也?!?/div>
分類:器皿
《漢語大詞典》:許由瓢(許由瓢)
泛指隱者舀水的器皿。典出 漢 蔡邕 《琴操·箕山操》:“ 許由 者,古之貞固之士也。 堯 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飢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 由 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 由 以為煩擾,遂取損之。”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四折:“[六賊推倒正末科][正末唱:]哎喲,險跌破許由瓢。”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潑陽烏放威剛此時,渴病爭如是!傾將石髓流,勝卻金莖賜,許由瓢,取來甘復旨。”
分類:隱者器皿
《國語辭典》:水盆  拼音:shuǐ pén
盛水的盆子。
《漢語大詞典》:亡國之器(亡國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類的器皿,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器陳於廷,所以為戒?!?高誘 注:“戒懼滅亡。”《文選·張協(xié)〈七命〉》:“服腐腸之藥,御亡國之器,雖子大夫之所榮,故亦吾人之所畏?!?李善 注:“亡國之器,象箸玉杯?!?/div>
《國語辭典》:樽俎  拼音:zūn zǔ
1.盛酒食的器具?!肚f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三國演義》第二一回:「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
2.借指宴飲、宴席。南朝陳。徐陵冊陳公九錫文〉:「公論兵于朝堂之上,決勝于樽俎之閒?!?/div>
《漢語大詞典》:酒卮
亦作“ 酒巵 ”。 盛酒的器皿。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玉節(jié)調笙管,金船代酒巵?!?span id="g4by9xh" class="book">《北史·魏濮陽王順傳》:“以銀酒卮容二升許,懸於百步外,命善射者十餘人共射,中者即以賜之。”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詩之二:“ 廬山 南墮當書案, 湓水 東來入酒巵?!?郁達夫 《南天酒樓餞別映霞》詩之一:“自剔銀燈照酒卮,旗亭風月惹相思。”
分類:盛酒器皿
《國語辭典》:尊俎  拼音:zūn zǔ
1.古代盛酒食的器具。《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br />2.泛指宴飲、宴席。明。何景明 送杭憲副兵備天津詩:「莫笑談兵尊俎上,書生元不為封侯。」
《國語辭典》:器用  拼音:qì yòng
1.各種用具。漢?;笇挕尔}鐵論。禁耕》:「器用不便,則農夫罷于壄。」《唐語林。卷六。補遺》:「陳設器用,無不精備?!?br />2.人才。《文選。王褒。圣主得賢臣頌》:「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div>
《漢語大詞典》:土花
(1).苔蘚。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宋 周邦彥 《風流子·春景》詞:“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 元 傅按察 《鴨頭綠·錢塘懷古》詞:“禁庭空、土花暈碧,輦路悄、呵喝聲乾?!?br />(2).金屬器皿表面長期受泥土剝蝕而留下的痕跡。 宋 梅堯臣 《古鑒》詩:“古鑑得荒塚,土花全未磨。背蔆尖尚在,鼻獸角微訛?!?元 楊載 《臥鐘》詩:“ 漢 殿經(jīng)焚后,呺然臥草中。雕幾牙板廢,銹澀土花蒙。”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土財主﹞買了一個鼎,據(jù)說是 周 鼎,真是土花斑駁,古香古色?!?/div>
《國語辭典》:唾壺(唾壺)  拼音:tuò hú
小口闊腹的盛痰器皿?!墩勧?。物部。唾壺》:「《西京雜記》曰:廣川王發(fā)魏王冢得玉唾壺,蓋此物在戰(zhàn)國時已有之矣。」也稱為「唾盂」。
分類:小口器皿
《國語辭典》:青泥  拼音:qīng ní
青色的污泥。唐。韓愈病鴟〉詩:「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次韻答王定國〉詩:「傳聞都下十日雨,青泥沒馬街生魚?!?/div>
《漢語大詞典》:青泥城
古地名。在今 陜西 藍田縣 南。 東晉 劉裕 遣將入 武關 ,進屯于此,大敗 后秦 之兵。元和郡縣志·京兆府上:“縣理城,即 嶢柳城 也,俗亦謂之 青泥城 。 桓溫 伐 苻健 ,使將軍 薛珍 擊 青泥城 ,破之,即其處也?!?張駒賢 考證:“‘泥’作‘埿’,與 嶢柳 非一地…… 顧祖禹 曰:‘ 嶢柳城 ,今 藍田縣 治。 青泥城 ,在縣南七里。’”
《漢語大詞典》:青泥嶺(青泥嶺)
嶺名。在今 甘肅省 徽縣 南。歷來為 甘 陜 入 蜀 之要途。元和郡縣志·興州:“ 青泥嶺 ,在縣( 長舉 )西北五十三里 接溪山 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 青泥嶺 ?!?/div>
分類:甘肅歷來
《國語辭典》:盤盂(盤盂)  拼音:pán yú
盤,古浴器;盂,飲食?器?!副P盂」泛?指?器皿。?古人刻字其上以表功或自勉。??《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著于盤盂?!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銘箴》:「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guī),武王戶席,題必戒之訓?!?/div>
《國語辭典》:滴水  拼音:dī shuǐ
1.水滴漏下來。如:「水籠頭滴水。」唐。李賀李夫人歌〉:「玉蟾滴水雞人唱,露華蘭葉參差光。」
2.屋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拱手立在廳前滴水下,叫管家請轎,開了門?!?/div>
《漢語大詞典》:滴漏
即漏壺。 李準 《大年初一》三:“雪水像滴漏一樣一滴一滴地順著瓦檐向下滴著?!眳⒁姟?漏壺 ”。
分類:滴漏漏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