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81,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匡胤(廟號 太祖、烈祖、藝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宋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 別稱 宋太祖 )
賀皇后( 孝惠皇后 )
遼穆宗(廟號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孝安敬正帝、安敬正帝 耶律璟 壽安王 )
盧曾(孝伯 )
趙炅(廟號 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至仁應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帝、宋至仁應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帝 別稱 趙光義、宋太宗 匡乂、匡義、趙匡義 晉王 廷宜 )
王皇后( 孝明 )
遼景宗(廟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孝成康靖帝、成康靖帝 耶律賢 )
李孝連
宋皇后(開寶皇后 孝章 )
趙元僖(德明 廣平郡王、陳王、許王 元佑 恭孝、昭成 )
易延慶(馀慶 別稱 純孝先生 )
張孝和
趙惟吉(國祥 平陽郡侯、安定郡公 康孝 )
趙恒(廟號 真宗、真祖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宋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 別稱 宋真宗 韓王、襄王、壽王 德昌 元休 )
遼圣宗(廟號 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文武大孝宣帝 耶律隆緒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7—976 【介紹】: 即宋太祖。世為涿州人,生于洛陽。仕后周,官至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恭帝顯德七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間,先后攻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駐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奪禁軍和藩鎮(zhèn)兵權,以文臣帶京官銜,任知州、知縣,代軍人掌地方政權。設轉運使,分掌地方財權,并監(jiān)察地方官。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并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權力。又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權加強。因重文輕武、偏重防內,導致積弱局面形成。
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趙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為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生洛陽夾馬營中。后漢乾祐元年,應募為郭威部屬。仕后周,補東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揮使,拜定國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六年,升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漢、契丹兵,至陳橋驛,將士大噪,擁之南還,受周禪,即帝位,國號宋。平李筠、李重進之叛,繼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并于開寶二年親征北漢。懲五代節(jié)鎮(zhèn)過重、君弱臣強之弊,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縣,以京朝官監(jiān)臨財賦,又置轉運使、通判,遂使兵權、財權、司法權盡歸朝廷。在位十七年,年號三:建隆、乾德、開寶。見《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紀》。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封人, 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后晉開運初年(944年),趙弘殷(宋太祖父)為太祖迎聘賀氏。后周顯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國軍節(jié)度使,賀氏封為 會稽郡夫人。賀氏生魏國公主、 魯國公主、魏王 趙德昭。后周顯德五年(958年),賀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賀氏為 皇后。 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謚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別廟。 宋神宗時,與宋太祖 孝章皇后、淑德皇后, 宋真宗 章懷皇后并祔太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1—969 【介紹】: 即耶律璟。遼代皇帝。契丹名述律。太宗長子。初封壽安王。世宗遇害,受諸部擁護,攻殺察割,即帝位,改天祿五年為應歷元年。酗酒怠政,號為“睡王”。在位十九年,為近侍所殺。
盧曾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范陽人,字孝伯。頗好書,有所執(zhí)守。后梁太祖辟為宣義幕職。性忠狷,好貢直,又不能取容于眾,每勛府宴語稍洽,曾率然糾正,輒又忤旨。后罷職,為王師范所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9—997 【介紹】: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開寶六年封晉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興國。對割據(jù)政權繼續(xù)各個擊破。三年,平海軍陳洪進、吳越王錢俶相繼納土。四年,親征,平北漢。乘勝攻遼,于高梁河大敗而歸。雍熙三年,再命將三路攻遼,大敗,遂行守內虛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強中央集權,收節(jié)度使所領支郡,擴大科舉取士,建崇文院,編纂《太平御覽》等書,加強“重文”風氣。淳化中,鎮(zhèn)壓王小波、李順起義。
黃鶴樓志·人物篇
趙光義(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趙匡義,即位后又改名趙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趙匡胤弟。執(zhí)政21年,勵精圖治,重視文化,史家稱其為一代明君。趙光義好讀書、喜詞賦、善書法,《宋史藝文志》著錄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書作品《登黃鶴樓》詩碑帖,論者評為“草法嫻熟,筆勢婉轉,疾徐緩沖,提按頓挫,恰到好處,尤其是氣壯力強,寬博圓融,有帝王之氣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輔太祖創(chuàng)業(yè)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御使,尋領泰寧軍節(jié)度使。征李重進,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封晉王。開寶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興國。紹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陳洪進納土,錢俶入朝。未幾,滅北漢。乘勝攻遼,欲取幽冀地,敗歸。雍熙三年再攻,又敗。此后行守內虛外之策。罷節(jié)鎮(zhèn)領支郡以強化朝廷之權,置審刑院以統(tǒng)司法之權,設考課院、審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場積弊、增科舉名額以廣取士,建崇文院、敕編《太平御覽》諸書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紀元五: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遙詠》十一卷、《御制蓮華心輪回文偈頌》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詮》三十卷、《御制緣識》五卷(均存)。詳《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紀》。
王皇后 朝代:北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2—963 【介紹】: 宋邠州新平人。太祖后。后周世宗顯德五年,太祖為殿前都檢點,聘為繼室。建隆元年冊為皇后。善彈箏鼓琴。卒謚孝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8—982 【介紹】: 即耶律賢。遼代皇帝。契丹名明扆。世宗次子。穆宗被近侍所殺后,即帝位。改應歷十九年為保寧元年。助北漢御宋。敗宋北伐之師于高梁河。改元乾亨。次年攻宋至瓦橋關。在位十四年。
李孝連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五年(980)官越州知州,《浙江通志》卷一一四越州守臣題名作“李孝運”。
宋皇后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2—995 【介紹】: 宋太祖后。河南洛陽人。宋偓女。母為后漢永寧公主。開寶元年納入宮為皇后。柔順好禮。太祖死,號開寶皇后。卒謚孝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2 【介紹】: 宋宗室,太宗次子。初名德明。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封廣平郡王。次年改名元佑,進封陳王。雍熙三年改今名,為開封尹兼侍中。上表言趙普為開國功臣,愿復其相,太宗從之。端拱元年,進封許王。性沉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卒謚恭孝,真宗時改謚昭成。
全宋文·卷二○九
趙元僖(?——九九二),太宗次子,真宗之兄,初名德明。太平興國七年出閤,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八年進封陳王,改名元佑。雍熙二年,為開封尹兼侍中,改元僖。進封許王,加中書令。尹京五年,政事無失。淳化三年薨,贈皇太子,謚恭孝。真宗末改謚昭成?!?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易延慶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筠州上高人,字馀慶。以蔭入仕,歷知臨淮縣。太祖乾德末,以父喪廬墓側。太宗時,擢大理丞。以擅離職葬母去官。母平生嗜栗,遂植二栗于墓前。蘇易簡、朱臺符為贊美之,時稱純孝先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孝和,太宗淳化時關中(今陜西)人。見《詩話總龜》前集卷四九。
趙惟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6—1010 【介紹】: 宋宗室,字國祥。趙德昭子。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授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封平陽郡侯,進封安定郡公。真宗時累官感德軍節(jié)度使。好學能屬文,善書草、隸、飛白諸體。以賢孝稱。卒謚康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8—1022 【介紹】: 即宋真宗。太宗第三子。初封韓王、襄王、壽王。至道元年,立為皇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轉運使赴各路詢民事,蠲放欠稅。景德元年,遼軍南下,從宰相寇準之議親征,于澶淵訂盟而還。后期信用王欽若,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在位二十六年。
全宋詩
宋真宗趙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九九四)封壽王。至道三年(九九七)即位,建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在位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廟號真宗,葬永定陵。見《宋史》卷六、卷七、卷八《真宗本紀》。有《御制集》三百卷(《玉海》卷二八),尚存《玉京集》六卷,馀已佚。今錄詩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二
宋真宗趙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踐位之初,勤于政事,凡置十五路,令各路轉運使更互赴闕,詢以天下物宜、民間利?。辉t蠲放五代以來欠稅。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南進,宰相寇準堅請,乃親征,遂與契丹訂澶淵之盟。后漸怠于政事,景德末迎奉天書,改元大中祥符。于是東封泰山,謁孔廟,西祀汾陰,又廣建宮觀,歲用日增。在位二十六年,年號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有《注四十二章經》一卷(存),又《玉海》引《中興書目》著錄《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今存六卷)、《正說》十卷、《承華要略》二十卷、《靜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事跡詳《宋史》卷六至卷八《真宗本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1—1031 【介紹】: 即耶律隆緒。遼代皇帝。契丹名文殊奴。景宗長子。乾亨四年即位。母蕭太后稱制決國政。次年改元統(tǒng)和。改國號仍稱契丹。統(tǒng)和四年,敗宋北伐之師。自此連年與宋沖突。二十二年,從蕭太后攻宋至澶淵,結澶淵之盟,歸于和好。二十七年,太后卒,始親政。三十年,改元開泰。開泰十年,再改太平。太平十一年,病卒。在位四十九年,為遼極盛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