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谽谺
(1).山谷空曠貌。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昔游》:“當(dāng)谽谺之洞壑,臨決咽之奔泉?!?清 厲鶚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宮探大滌洞天》詩:“穿盡幽篁履苔石,驚見谽谺洞門坼。”參見“ 谽呀 ”。
(2).山石險峻貌。 唐 獨(dú)孤及 《招北客文》:“其北則有劒山巉巉,天鑿之門,二壁谽谺,高岸嶙峋?!?清 金志章 《鈐山行》:“ 鈐山 四繞青谽谺, 袁江 一綫盤脩虵。”
(3).猶閃爍。 唐 杜甫 《柴門》詩:“長影沒窈窕,餘光散谽谺?!?清 趙執(zhí)信 《平度州道中望東北諸山》詩:“臺閣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谽谺。”
(4).中空貌。 清 史夔 《弘濟(jì)寺》詩:“戌削寒侵袂,谽谺樹隱門。” 清 譚嗣同 《城南思舊銘并敘》:“加北俗多忌,厝棺中野,雨日蝕漏,谽谺洞開。”
《漢語大詞典》:谽呀
山谷空曠貌。 清 吳偉業(yè) 《林屋洞》詩:“傳聞過險澀,谽呀來天風(fēng)?!?/div>
分類:山谷空曠
《漢語大詞典》:石鏡(石鏡)
(1).如鏡的山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廬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xì)必察,故名石鏡焉?!?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唐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詩:“ 松門 拂中道,石鏡迴清光。” 王琦 注:“﹝ 松門山 ﹞上有石鏡,光可照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鏡山 。山有圓石,其光如鏡,照見人影。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游戲,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身穿蟒衣玉帶?!?br />(2).水母的別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鲊,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br />(3).冰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坤輿·冰:“ 黎民表 詩:‘含風(fēng)石鏡融?!矗菏R,謂冰也?!?/div>
《國語辭典》:巉巉  拼音:chán chán
1.山勢高險。唐。張祜游天臺山〉詩:「巉巉割秋碧,媧女徒巧補(bǔ)。」
2.銳利、尖銳?!读凝S志異。卷一。畫皮》:「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div>
《漢語大詞典》:石屏
(1).石制屏風(fēng)。
(2).壁立如屏的山石。 唐 高適 《宴韋司戶山亭院》詩:“苔逕試窺踐,石屏可攀倚?!?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云北》:“野歇遇松蓋,醉書逢石屏?!?/div>
《漢語大詞典》:石氣(石氣)
環(huán)繞山石的霧氣。 元 虞集 《賦石竹》詩:“龍噓石氣千年潤,鶴過林陰一逕斜?!?/div>
《國語辭典》:石山  拼音:shí shān
1.大石層疊或石頭堆砌而成的山?!对娊?jīng)。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馬瘏矣?!?jié)h。毛亨。傳:「石山戴土曰砠?!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盖懊媸?、石屏,都是人工堆就的?!?br />2.位于南京市西、北緣大江、南抵秦淮口的石頭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五:「那金陵城傍著石山筑起,故名石頭城。」
《漢語大詞典》:石棱(石稜)
石頭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 杜甫 《西閣雨望》詩:“徑添沙面出,湍減石稜生?!?唐 于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面壁攀石稜,養(yǎng)力方敢前?!?前蜀 韋莊 《漁塘》詩:“ 洛水 分餘脈,穿巖出石稜?!?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8092' target='_blank'>《太平廣記》卷二四一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記·王承休》:“緩轡踰雙劍,行行躡石稜?!?/div>
《國語辭典》:刻削  拼音:kè xuè
1.苛刻、嚴(yán)酷?!妒酚洝>砹?。秦始皇本紀(jì)》:「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埂杜f唐書。卷八五。唐臨傳》:「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wù)從重科?!?br />2.剝削、剝奪?!妒酚洝>硪灰?。孝景本紀(jì)》:「至孝景,不復(fù)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傳。沈客卿傳》:「客卿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
3.生活檢樸。唐。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jiān)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矯時弊?!?br />4.雕刻、雕琢。漢。王充《論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為器用?!?br />5.形容文筆深刻峻拔。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韓之雅健,柳之刻削,為大家?!?br />6.形容山勢或樓臺高峻峭拔?!段簳?。卷九八。島夷蕭衍傳》:「垂珠銜璧,崢嶸刻削?!?/div>
《漢語大詞典》:石云(石雲(yún))
山石間通起的云氣。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diào)青門,石云濕黃葛?!?王琦 匯解:“云氣觸石而出,故曰石云?!?/div>
《國語辭典》:石蓮(石蓮)  拼音:shí lián
植物名。景天科石蓮華屬,多年生草本。葉片蓮座狀集生,肥厚,肉質(zhì)多漿,橢圓形,葉面平滑,粉白色。向四方伸展。穗狀花序側(cè)生,自葉腋抽出,花冠紅色,裂片五枚,肉質(zhì)。可生于屋瓦或山地、巖石上。亦是一種適合盆栽的觀葉植物。也稱為「石蓮花」、「蓮座草」。
《漢語大詞典》:石蓮子(石蓮子)
經(jīng)秋堅(jiān)硬如石的蓮實(shí)。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蓮藕:“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堅(jiān)如石,謂之石蓮子。”參見“ 石蓮 ”。
《漢語大詞典》:驅(qū)山(驅(qū)山)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趕山石下海造橋的典故。《西湖二集·馬神仙騎龍升天》:“ 秦皇 謾作驅(qū)山計(jì),滄海茫茫轉(zhuǎn)更深?!眳⒁姟?驅(qū)石 ”。
《漢語大詞典》:驅(qū)石(驅(qū)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石造橋的典故。典出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東海。” 元 郝經(jīng)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wèi)休填海,驅(qū)石 秦 人已斷鞭?!?/div>
《漢語大詞典》:山楹
(1).用山石鑿成的石柱。《楚辭·哀時命》:“鑿山楹而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 王逸 注:“言己雖窮,猶鑿山石以為室柱?!?南朝 梁 江淹 《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方被霜露,裹糧洲島,鑿山楹為室,永與黿鼉?yōu)猷??!?br />(2).指山中房屋。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懸裝亂水區(qū),薄旅次山楹?!?錢振倫 注引《卓氏藻林》:“山楹,山房也。” 唐 寒山 《詩》之六九:“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纓?!?元 馬祖常 《姚左司墨竹為賈仲章尚書賦十韻》:“江渚春生雨,山楹夜宿云?!?/div>
《漢語大詞典》:白石爛(白石爛)
古詩《飯牛歌》之一歌辭中語。謂山石潔白耀眼。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寧戚 飯牛車下,而 桓公 任之以國” 裴駰 集解引 漢 應(yīng)劭 曰:“ 齊桓公 夜出迎客,而 寧戚 疾擊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公召與語,説之,以為大夫?!焙笠嘤靡源Q《飯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馬,寒歌 寧戚 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唐 李白 《南奔書懷》詩:“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 寧戚 未匡 齊 , 陳平 終佐 漢 ?!?/div>
《漢語大詞典》:碧玲瓏(碧玲瓏)
碧綠空明的假山石。亦指蒼翠的山峰。 宋 蘇軾 《壺中九華詩》:“念我 仇池 太孤絶,百金歸買碧玲瓏。” 宋 蘇軾 《登玲瓏山》詩:“翠浪舞翻紅罷亞,白云穿破碧玲瓏。”
《漢語大詞典》:鳴石(鳴石)
(1).撞擊后能傳聲甚遠(yuǎn)的石頭??勺髡枋?、磬石。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長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鳴石?!?郭璞 注:“ 晉 永康 元年, 襄陽郡 上鳴石,似玉,色青,撞之聲聞七八里,即此類也?!?袁珂 校注:“鳴石,蓋磬石之類。 郭 説 襄陽郡 上鳴石,見《晉書·五行志》?!?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鳴石出 華陰 ,虛桐採鳳林。” 唐 楊炯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宮徵諧鳴石,光輝掩燭輪?!?br />(2).使山石發(fā)出鳴聲。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鴻晨驚以響湍,泉夜下而鳴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