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2
詞典
1
分類詞匯
61
共61,分5頁顯示
1
2
3
4
5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忘懷
遺忘
忽忘
遺失
失記
失忘
忘昧
難忘
忘卻
忘年
兩忘
忘我
忘筌
無念
忘餐
《國語辭典》:
忘懷(忘懷)
拼音:
wàng huái
忘卻、不系戀于事物。晉。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紅樓夢》第二四回:「他原是富貴公子的口角,那里還把這個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懷了?!?/div>
分類:
忘懷
忘記
無拘無束
不介意
精神
放在心上
專注
遺忘
《國語辭典》:
遺忘(遺忘)
拼音:
yí wàng
忽略忘記。《莊子。盜蹠》:「以感其意,遺忘其業(yè),可謂亂矣?!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自此侯元心中所曉符咒,漸漸遺忘,就記得的做來,也不十分靈了?!?/div>
分類:
遺忘
忘記
《漢語大詞典》:
忽忘
忘記。
《漢書·張禹傳》
:“君何疑而數(shù)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漢 王符
《
潛夫論·敘錄
》
:“中心時有感,援筆紀數(shù)文,字以綴愚情,財令不忽忘。”
《
隋書·禮儀志七
》
:“凡有指畫於君前,受命書於笏,笏畢用也。
《五經(jīng)要義》
曰:‘所以記事,防忽忘?!?宋
蘇洵
《蘇氏族譜》
:“幸其未至於涂人也,使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div>
分類:
忘記
《國語辭典》:
遺失(遺失)
拼音:
yí shī
1.丟失。《薛仁貴征遼事略》:「祝付公!若充軍止作長行,妾與公一物,慎勿遺失?!埂都t樓夢》第一三回:「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br />2.疏漏?!逗鬂h書。卷二五。魯恭傳》:「既顯巖穴以求仁賢,無使幽遠獨有遺失?!?/div>
分類:
遺失
失誤
遺漏
遺忘
丟失
散失
過失
忘記
丟棄
文章
排泄
典籍
《漢語大詞典》:
失記(失記)
(1).謂記載遺漏。 明
沈德符
《
野獲編·科場一·十典文衡
》
:“ 弇州 盛事又記 梁文康 正德 戊辰、甲戌兩主會試是矣;然 文康 弘治 壬子、辛酉又兩主 順天 鄉(xiāng)試竟亦失記,何也?”
(2).忘記;遺忘。 明
沈德符
《
野獲編·科場二·御史方伯相毆
》
:“ 王 奮拳擊之, 顧 不能勝……有邑令 倪 姓者,名失記,司外簾,力為解勸?!?清
納蘭性德
《念奴嬌·廢園有感》
詞:“梅豆圓時,柳綿飄處,失記當時約。”
分類:
忘記
記載
遺漏
遺忘
《漢語大詞典》:
失忘
忘記。
《水滸傳》
第二十回:“兄長是誰?真?zhèn)€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
分類:
忘記
《漢語大詞典》:
忘昧
猶忘記。
分類:
忘記
《國語辭典》:
難忘(難忘)
拼音:
nán wàng
印象深刻,難以忘記。如:「他親切的態(tài)度和合宜的談吐,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印象?!?/div>
分類:
難忘
值得
永遠
忘記
記憶
腦海
海里
《國語辭典》:
忘卻(忘卻)
拼音:
wàng què
忘記、遺忘。唐。
白居易
贈蘇鍊師
詩:「攜將道士通宵語,忘卻花時盡日眠?!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沒人指引回頭,忘卻本來面目,便要墮落輪回道中?!挂沧鳌竿簟?。
分類:
忘卻
忘記
《國語辭典》:
忘年
拼音:
wàng nián
1.忘掉年歲?!肚f子。齊物論》:「忘年忘義,振于無竟,故寓諸無竟。」唐。
元結(jié)
無為洞口作
詩:「洞傍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br />2.不分年齡?!侗笔?。卷一○○。序傳》:「每于私室接遇,恒盡忘年之歡?!埂队讓W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心志相孚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分類:
不拘
忘記
記年
年月
年齡
行輩
敬慕
《漢語大詞典》:
兩忘(兩忘)
(1).兩者一起忘記。
《
莊子·大宗師
》
:“與其譽 堯 而非 桀 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數(shù)與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韻》
:“性與時相遠,身將世兩忘?!?元
倪瓚
《聽袁員外彈琴》
詩:“兩忘絃與手,流泉松吹聲?!?br />(2).特指物我、身世兩者一起忘記。
《藝文類聚》
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連珠》
:“是以弘道歸於兼濟,至德由乎兩忘?!?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詩:“揆拙迷三雀,勞生昧兩忘?!?/div>
分類:
兩忘
物我
忘記
身世
《國語辭典》:
忘我
拼音:
wàng wǒ
原指超乎自我。語本《莊子。齊物論》:「今者吾喪我?!箷x。郭象。注:「吾喪我,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后亦指因公而忘私。《晉書。卷七五。王湛傳》:「成名在乎無私,故在當而忘我。」
分類:
忘我
忘記
自己
超然
他人
塵俗
人公
自然
境界
《漢語大詞典》:
忘筌
(1).忘記了捕魚的筌。比喻目的達到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語出
《
莊子·外物
》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晉
何劭
《贈張華》
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獨夫常獨泣,多士已忘筌?!?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 劉 始大悟,不覺灑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唐
劉禹錫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
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元
王禎
《
農(nóng)書
》
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分類:
忘記
不值得
捕魚
重視
原來
憑借
《漢語大詞典》:
無念(無念)
(1).猶言勿忘,不要忘記。
《詩·大雅·文王》
:“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毛 傳:“無念,念也?!?馬瑞辰 通釋:“傳以‘無’為語詞,但據(jù)
《
爾雅·釋訓
》
:‘勿念,勿忘也?!?span id="jrc3qf3" class="book">《
孝經(jīng)
》釋文引 鄭 注:‘無念,無忘也。’”
(2).佛教語。謂無妄念。 唐
白居易
《對小潭寄遠上人》
詩:“借問不流水,何如無念心?!?唐
白居易
《晚起》
詩:“北闕停朝簿,西方入社名,惟吟一句偈,無念是無生。”
分類:
佛教語
無妄
妄念
忘記
《漢語大詞典》:
忘餐
亦作“ 忘飡 ”。 忘記飲食。形容心神專注于一事。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span id="yfr3z3e" class="book">《
宋書·志序
》:“每含毫握簡,杼軸忘飡?!?/div>
分類:
忘記
飲食
心神專注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