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74詞典 1分類詞匯 473
共473,分3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朱砂
理學(xué)
圣教
火輪
上江
大婦
龍骨
裁決
狎客
黃浦
總統(tǒng)
兵卒
孝婦
粉淚
圣體
《漢語大詞典》:朱砂
亦作“ 硃沙 ”。 礦物名。舊稱丹砂。煉汞的主要原料。色鮮紅??勺黝伭希喙┧幱?。以 湖南 辰州 產(chǎn)者為最佳,故又稱辰砂。 元 無名氏 《硃砂擔(dān)》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誰人肯搭救。單只被幾顆硃砂送了我頭?!?清 昭梿 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豐頤大口,聲清揚遠聞,著體紅瘢如硃砂鮮,目秀而慈,長寸許?!?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上命蹤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驗。上欲賞之, 李 言世外人無所須,乃賜硃沙一盒。”
《國語辭典》:理學(xué)(理學(xué))  拼音:lǐ xué
性理之學(xué)。宋儒釋經(jīng),以傳道自命,重疏義理,兼談性命,為與禪學(xué)、道教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學(xué)派。理學(xué)衰于元,而復(fù)興于明。王守仁承繼陸九淵之學(xué)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談。也稱為「道學(xué)」、「性理學(xué)」、「宋學(xué)」。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舊稱 堯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導(dǎo)。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xùn)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圣教廢毀,則聰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諸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圣教,為異術(shù),不若速死?!?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jīng)學(xué)理學(xué):“ 東吳 之 惠氏 、 東浙 之 萬氏 ,經(jīng)學(xué)皆宗 漢 ,而未嘗悖圣教也?!?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圣教,而農(nóng)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圣教為何物?!?br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zé)制止,削除謬法,宣明圣教?!?唐 盧士衡 《寄天臺道友》詩:“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龍?!?/div>
《國語辭典》:火輪(火輪)  拼音:huǒ lún
1.形狀像車輪的火團。亦指著火的輪子。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火輪起金蛇亂走,鞭梢動驟損驊騮?!?br />2.太陽。唐。王轂 暑日題道邊樹詩:「火輪迸焰燒長空,浮埃撲面愁朦朦?!?br />3.舊稱汽船為火輪船,簡稱為「火輪」。
《國語辭典》:火車(火車)  拼音:huǒ chē
1.一種古代攻戰(zhàn)的器具?!赌淆R書。卷一。高帝本紀上》:「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shù)道攻戰(zhàn)。相持移日,乃出輕兵攻賊西?!?br />2.泛指行駛于鐵路上的列車。因最初是藉火力產(chǎn)生蒸氣以牽引車廂,故稱為「火車」。目前多已電氣化。
《國語辭典》:上江  拼音:shàng jiāng
1.長江上游?!侗笔贰>砣?。崔挺傳》:「上江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埂端鍟?。卷四三。河間王弘傳》:「上江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饑餒,半菽不充?!?br />2.安徽、江蘇兩省稱上、下江。上江指安徽省,下江指江蘇省。
《國語辭典》:西江  拼音:xī jiāng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郁、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干、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于浙江省。源自黃巖縣,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
《國語辭典》:大婦(大婦)  拼音:dà fù
1.妯娌間的長婦。如:「她是家里的大婦,嚴己寬人,所以很得妯娌的敬愛?!?jié)h。無名氏相逢行詩:「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黃?!鼓铣?。簡文帝 長安有狹斜行詩:「大婦舒綺絪,中婦拂羅巾,小婦最容冶?!?br />2.正妻?!督鹌棵?。第七六回》:「常言道『三窩兩塊,大婦小妻。』一個碗內(nèi)兩張匙,不是湯著就抹著,如何沒些氣兒?」《醒世姻緣。第四○回》:「大凡女人只是偏向人家的大婦,不向人家的小妻。」
《國語辭典》:龍骨(龍骨)  拼音:lóng gǔ
1.龍的骨頭?!妒酚?。卷二九。河渠書》:「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br />2.一種中藥。為古代動物骨骼的化石。有鎮(zhèn)靜、收斂的功效。
3.貫通船底前后的中央強力縱梁或構(gòu)材。船只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殼板均連接于此。
《國語辭典》:龍骨車(龍骨車)  拼音:lóng gǔ chē
一種木制的水車,用以激水灌溉田地??衫萌肆Α⑿罅?、風(fēng)力轉(zhuǎn)動汲水,架水槽由許多汲水的小箱子連接,由于連的很長,看起來像龍骨,故稱為「龍骨車」。
《國語辭典》:裁決(裁決)  拼音:cái jué
1.經(jīng)考慮而判定。《新五代史。卷三○。漢臣傳。蘇逢吉傳》:「隨事裁決,出其意見,是故漢世尤無法度。」
2.行政官署依據(jù)法令對于具有違法事實的人,科以一定處罰。如:「送交通事件裁決所裁決?!?/div>
《國語辭典》:裁定  拼音:cái dìng
為裁判的一種形式,指審判機關(guān)對于訴訟程序和特定實體爭議問題所作的決定。
《國語辭典》:狎客  拼音:xiá kè
1.陪伴權(quán)貴游樂,親昵而不拘禮節(jié)的人。《陳書。卷二七。江總傳》:「總當(dāng)權(quán)宰,不持政務(wù),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共陳暄、孔范、王瑳等十馀人,當(dāng)時謂之狎客?!固?。王渙〈惆悵詩〉一二首之九:「狎客淪亡麗華死,他年江令獨來時?!?br />2.嫖客。唐。韓偓 六言詩三首之一:「春樓處子傾城,金陵狎客多情。」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回儀衛(wèi)》:「少年狎客往往隨后,亦跨馬輕衫小帽?!?/div>
《漢語大詞典》:黃浦
(1).水名。 上海市 境內(nèi) 黃浦江 的舊稱。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受 三泖 諸水,東流經(jīng) 松江 、 金山 諸縣,至 上海市 東北,合 吳淞江 入海。相傳為 戰(zhàn)國 楚 春申君 黃歇 所開,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黃歇浦 。 明 稱 大黃浦 , 清 以來通稱 黃浦江 。《孽?;ā?/span>第二回:“但見 黃浦 內(nèi)波平如鏡,帆檣林立?!?br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nèi),一名 黃蘗澗 。源出縣西南 黃蘗山 ,北流入縣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鮑照 有《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 唐 顏真卿 《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寺前二十步,跨澗有 黃浦橋 ,橋南五十步,又有 黃浦亭 ,并 宋 鮑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賦詩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黃蘗山 出,故號 黃浦 ,俗亦名 黃蘗澗 ?!?/div>
《國語辭典》:總統(tǒng)(總統(tǒng))  拼音:zǒng tǒng
1.總聚統(tǒng)理?!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總統(tǒng)?!埂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于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tǒng)如前?!?br />2.舊時用于稱統(tǒng)兵的首領(lǐng)。
3.民主國家的元首。
《國語辭典》:兵卒  拼音:bīng zú
士兵、戰(zhàn)士。晉。傅玄順天道〉:「兵卒練,將如闞虎。」《儒林外史》第八回:「船上有千萬火把,照見小船,叫一聲『拿!』幾十個兵卒跳上船來,走進中艙,把王道臺反剪了手,捉上大船?!?/div>
《漢語大詞典》:孝婦(孝婦)
(1).盡孝道的媳婦。漢書·于定國傳:“ 東海 有孝婦,少寡,亡子,養(yǎng)姑甚謹?!?span id="zxhaxdj" class="book">《明史·列女傳二·倪氏》:“姑鼻患疽垂斃,躬為吮治,不愈,乃夜焚香告天,割左臂肉以進,姑啖之愈。遠近稱孝婦?!?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孝婦含寃,尚阻三年之雨;忠臣被謗,猶飛六月之霜?!?br />(2).舊稱居喪中的婦人。
《漢語大詞典》:粉淚(粉淚)
舊稱女子之淚。 后蜀 毛熙震 《木蘭花》詞:“勻粉淚,恨 檀郎 ,一去不歸花又落?!?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粉淚但能添 楚 竹,羅巾誰解繫 吳 船。”《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粉淚頻飄,為憶當(dāng)年富貴?!?/div>
《漢語大詞典》:圣體(聖體)
(1).舊稱皇帝身體。亦借指皇帝。漢書·王嘉傳:“今圣體久不平,此臣 嘉 所內(nèi)懼也?!?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襪頌》:“南闚北戶,西巡王城,翱翔萬域,圣體浮輕?!?唐 元稹 《賀圣體平復(fù)御紫宸殿受朝賀表》:“昨者圣體不安,纔經(jīng)累日,穆卜罔害,勿藥有瘳,此所以表北極之長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span id="ecmngzw" class="book">《宣和遺事》后集:“ 汪佰彥 、 黃潛善 從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體耳?!?br />(2).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為“感謝祭”。天主教、東正教圣事之一。傳說 耶穌 受難前夕與門徒聚餐時,曾以面餅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體和血分給門徒們領(lǐng)食。至今教徒們以在彌撒時領(lǐng)食面餅和葡萄酒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運動后,新教各派改稱圣餐。
(3).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host。意為“犧牲”。天主教稱彌撒時經(jīng)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領(lǐng)食的面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