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6詞典 5分類詞匯 191
《國語辭典》:氣孔(氣孔)  拼音:qì kǒng
1.植物葉表面由保衛(wèi)細(xì)胞圍成的孔口,可供水蒸氣及空氣的進(jìn)出。
2.昆蟲類軀體側(cè)面的呼吸器官。也稱為「氣門」。
3.建筑物或其他物體上,可供空氣通過的孔。也稱為「氣眼」。
4.鑄件內(nèi)部的空洞。是由鑄造過程中產(chǎn)生氣體或捲入空氣所形成。也稱為「氣眼」。
《國語辭典》:蟲子(蟲子)  拼音:chóng zi
1.昆蟲的泛稱。
2.依靠某事得利的人。
《國語辭典》:豆娘  拼音:dòu niáng
動物名。一種昆蟲。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體小色綠,形狀像蜻蜓,比蜻蜓小,靜止時兩對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邊或草地上飛翔,以吃小蟲維生。也稱為「豆娘子」。
《國語辭典》:鳴叫(鳴叫)  拼音:míng jiào
昆蟲鳥獸發(fā)出的聲音。如:「夜晚,走在田野,可以聽到夜鶯的鳴叫?!?/div>
《國語辭典》:甲蟲(甲蟲)  拼音: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蟲的統(tǒng)稱。前翅革質(zhì)化,靜止時,左右翅在背上正中線合而為一,并可蓋住膜質(zhì)后翅和腹部。甲蟲類約有二百科,分布廣泛,除南北極外,棲息地遍布全球。
《漢語大詞典》:虻蟲(蝱蟲)
昆蟲名。飛虻。中醫(yī)用以入藥。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蜚虻:“按 劉河間 云:蝱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為用也。 成無己 云:苦走血。血結(jié)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畜血用蝱蟲,乃肝經(jīng)血分藥也?!?/div>
《國語辭典》:觸角(觸角)  拼音:chù jiǎo
昆蟲、節(jié)足或軟體動物的感覺器官。生于頭部兩側(cè)、復(fù)眼近旁的觸角窩內(nèi),具有觸覺、嗅覺、及聽覺的機(jī)能,有絲狀、鞭狀、羽狀等等。如蝦、蟹的須,蝸牛、田螺頭部上的軟角。也稱為「觸須」。
《國語辭典》:灶馬(灶馬)  拼音:zào mǎ
1.動物名。一種昆蟲。體裸出,無翅,缺聽覺。頭小,觸角呈絲狀,甚長。背駝起,故俗稱「灰駱駝」。后肢強大,善跳躍。常棲陰濕地,夜間多集灶旁,故稱為「灶馬」。也稱為「灶雞」。
2.繪印的灶神像。平時貼于灶上,至過年前,與祭品一同焚化。
《國語辭典》:五蟲(五蟲)  拼音:wǔ chóng
古人對動物的分類。稱人為「裸蟲」,稱獸為「毛蟲」,稱禽為「羽蟲」,稱魚為「鱗蟲」,稱有殼的為「介蟲」?!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溉缃裎逑x之內(nèi),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div>
《漢語大詞典》:吻角
(1).某些昆蟲、軟體動物的嘴和觸角。常用來比喻虛名微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一日尊前,故謂 薛 曰:‘聊假二千緡,創(chuàng)立 鑑湖 別墅, 鄞 麾才罷,便當(dāng)謝病,一扁舟釣於 越溪 ,豈能隨蝸蠅競吻角乎?’”
(2).特指嘴。 宋 王令 《夢蝗》詩:“夢蝗千萬來我前,口似囁嚅色似寃。初時吻角猶唧嗾,終遂大論如人然?!?br />(3).口邊;嘴角。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臺》詩:“腰圍白玉金作銙,吻角左右分三髭?!?明 劉基 《題蟹》詩之二:“能令吻角流饞沫,莫向牕前咤老饕?!?/div>
《國語辭典》:掘閱(掘閱)  拼音:jué yuè
小蟲化生,掘地而出?!对娊?jīng)。曹風(fēng)。蜉蝣》:「蜉蝣掘閱,麻衣如雪?!?/div>
《漢語大詞典》:細(xì)隙
小的間隙(如在葉脈之間,在某些甲殼的地衣中表面裂縫,組成器官或管的交織纖維之間,或者一種昆蟲翅的翅脈之間)
《國語辭典》:尾毛  拼音:wěi máo
大多數(shù)昆蟲的第十一腹節(jié)的附屬肢。位于腹部末端,一對,形狀多變化,機(jī)能為觸覺、嗅覺。在若干雄蟲交尾時可用來把持雌蟲。
《漢語大詞典》:越冬
猶過冬。多用于植物、魚類、昆蟲之屬。 浩然 《艷陽天》第十章:“畦里種的是越冬的菠菜、韭菜、羊角蔥?!比纾汗芎迷蕉魑?;消滅越冬蚊蠅。
《國語辭典》:蟑螂  拼音:zhāng láng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頭小下垂,身體扁平,有長絲狀觸角。腳粗有刺,后翅呈薄膜狀,折疊藏在前翅下。尾部有二條具感覺作用的尾毛。繁殖迅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大害蟲。也稱為「蜚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