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約834—883后 【介紹】: 唐襄陽人,字逸少,后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進士第。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游唱和,人稱皮陸。后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為巢所得,任為翰林學(xué)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為朝廷所殺,或云為巢所殺,或云至吳越依錢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松陵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襲美,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于襄陽鹿門山,自號間氣布衣,又號醉吟先生、鹿門子、醉民、醉士等。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應(yīng)進士試不第,遂退居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所作詩文為《皮子文藪》。八年再應(yīng)進士試,以榜末及第。十年,蘇州刺史崔璞聘為州軍事判官。時陸龜蒙以所業(yè)謁崔璞,結(jié)識皮氏,相與唱和,皮陸由此齊名。僖宗乾符二年(875)任毗陵副使。黃巢軍入江浙,“劫以從軍”(《唐詩紀事》卷六四)。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稱帝,以其為翰林學(xué)士。錢易《南部新書》(卷四)等書謂其因作讖,巢疑譏己,被殺。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〇引《該聞錄》云巢兵敗后為唐室所害。北宋尹師魯《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補》卷一謂其入?yún)窃絿厘X镠而終?!?a target='_blank'>文藪》所載早期詩文多有抨擊時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樂府》諸什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尤為著名。皮陸唱和詩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贊其“《太湖》諸篇,才筆開橫,富有奇艷句?!?《唐音癸簽》卷八)。今人蕭滌非、鄭慶篤校點之《皮子文藪》較為完備。《全唐詩》存詩9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唐詩匯評
皮日休(約834-約883),字逸少,后改字襲美,自號鹿門子、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家貧,隱鹿門山,苦學(xué)。早年曾南涉洞庭,登廬山,經(jīng)箕潁、樊鄧入藍關(guān),行程二萬馀里。咸通七年應(yīng)舉不第,退居鹿門,自編詩文十卷為《文藪》。八年(867),登進士第,蘇州刺史崔璞召為軍事判官,與陸龜蒙等交游唱和,唱和詩編為《松陵唱和集》十卷。后入朝任著作郎、太常博士。廣明元年,黃巢入長安,以日休為翰林學(xué)士。巢敗,被殺?;蛟茷槌菜鶜ⅲ蛟屏髀浣喜∷?。有《胥臺集》七卷、《皮日休集》十卷、《詩》一卷、《皮氏鹿門家紗》九十卷,均佚。其《文藪》十卷及《松陵唱和集》存。《全唐詩》編詩九卷。全唐詩補逸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補詩一首。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間氣布衣。咸通八年登進士。授著作佐郎。遷太常博士。乾符中為毗陵副使。黃巢之亂。陷賊中。偽署學(xué)士。使為讖文。疑其譏巳。遂害之。(謹按宋尹師魯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廣明之難徙籍會稽依錢氏官太常博士贈禮部尚書與該聞錄文獻通考諸書所載不同)
作品評論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xué),退之、李觀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諷》,不足為騷。滄浪詩話
和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始盛于元、白、皮、陸,而本朝諸賢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復(fù)有八九和者。唐才子傳
日休性沖泊無營,臨難不懼……在鄉(xiāng)里,與陸龜蒙交擬金蘭,日相贈和。詩鏡總論
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局。物色在于點染,意態(tài)在于轉(zhuǎn)折,情事在于猶夷,風致在于綽約,語氣在于吞吐,體勢在于游行:此則韻之所由生矣。陸龜蒙、皮日休知用實,而不知運實之妙,所以短也。詩藪
七律……皮日休、陸龜蒙馳騖新奇,又一變也。唐音癸簽
皮襲美……律體刻畫堆垛,諷之無音,病在下筆時先詞后情,無風骨為之干也。《詩源辨體》
皮、陸律詩實流于惡,而或以為巧,此千古大謬。《詩源辨體》
予嘗以唐律比閨媛:初唐可謂端莊,盛唐足稱溫惠……皮、陸乃怪惡其丑,見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上反以為姣好而慕悅之,此人情之大變,不可以常理推也。《唐詩評選》
皮、陸松陵唱和詩奕奕自別,巧心佳句,城不可掩,如天臺、雁宕自不欲與岱、華競品目。十駕齋養(yǎng)新錄
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至皮、陸《松陵集》,則舉之不勝舉矣。《載酒園詩話又編》
淵明《五柳先生贊》曰:“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讀《松陵集》仿佛猶存其致。詩不為佳,筆墨之外,自覺高韻可欽,其神明襟度勝耳。吾尤喜其詩序,或數(shù)十百言,或數(shù)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陸并稱,吾之景皮,更甚于陸……讀其《五貺》諸篇,令人忽忽與之神游。《載酒園詩話又編》
(日休)集中詩亦多近宋調(diào),吳體尤為可憎。四聲、疊韻、離合、回文,俱無意味。《石園詩話》
襲美好以“僧”、“鶴”為對仗,如《題魯望屋壁》十首,言鶴者五,及“因分鶴料家貲減,為置僧餐口數(shù)添”、“昨夜眠時稀似鶴,今朝餐數(shù)減于僧”、“園蔬預(yù)遣分僧料,??粟先教算鶴糧”之類,皆未免詞意重復(fù),數(shù)見不鮮。與鄭都官詩多用“僧”字凡四十馀處,韋莊詩好用“馬”字,同是一癖。《東目館詩見》
襲美律詩無晚唐衰??氣……《正樂府》十章,雖不及樂天《新樂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讓諷諭。時無忌諱,乃得此稗世之作。雜體擬作,亦不減韓、孟。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績、王建二家,而祖述漢魏樂府謠諺。寄情疏逸,懷詞諷誹,毀華去飾,自有林下風;而顯露無馀,排比見跡,是魯望一流,神情又減。
人物簡介
敖毓元(15世紀—16世紀),字化潛、氣元,江西臨江府新喻縣定安水北人。敖毓元是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舉人,二十年(1484年)成進士,擬授橫州知州,次年(1485年)有流星墜落,他上疏四件事:慎選大臣、慎選臺諫、舍棄佛老、愛惜名器,指責當時的右通政李孜省和國師繼曉,上奏留中不報,不久被貶謫為云南臨西縣丞。臨西距離西藏不遠,北京官員都為他擔憂,他笑說:「天地乾坤都是我家?!沟竭_云南,黔國公沐琮極力勸止他,他回應(yīng):「雖我想生存,但有事比生存更重要,為何攜帶妻兒前往?」之后敖毓元因道阻寓居麗江,和土司木泰講述周孔之道,又曉以大義教育麗江人,馀暇醉心詩歌經(jīng)史,和在中原時一樣。明孝宗繼位,起用他為給事中,又因為言事謫任桂陽知州;在該處以嚴為治,拆毀州內(nèi)淫祠、建設(shè)社倉,令民吏畏服。明武宗重用宦官,經(jīng)常取特旨審問官吏攻訐,奸民畏懼他的嚴明,到京師誣告他,朝廷派宦官至州查核,他堅持不肯私請,又自以理直多番理論,而遭太監(jiān)某陷害杖死。在臨西時著有《梅花百詠》,內(nèi)容突顯他的其清風氣骨,不隨波俗流。
人物簡介
【生卒】:?—1570 【介紹】: 明浙江歸安人,著籍延安,字子正,號活水。嘉靖二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多有建白。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改總督南京糧儲。維基
楊宗氣(1514年—1570年),字子正,號鐘山,陜西延安衛(wèi)官籍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官至山西巡撫。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會試第二百九十四名,登進士第三甲第七十八名。選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二年十一月授工科給事中。二十六年三月升兵科右,九月升工科左,十二月升禮科都,稱病歸里。二年后服補刑科都,累擢山東左參政,升本省按察使,丁外艱,服闋,補山東,升山西右布政使。四十年閏五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四十三年五月考滿,加升右副都御史,六月以原職總督南京糧儲。四十四年三月坐事被彈劾,回籍聽勘。隆慶四年(1570年)卒。享年五十七。
人物簡介
徐元氣(1533年—1613年),字汝和,又字方伯,號陵陽,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三十一名,二甲二十名進士。授刑部員外郎,隆慶四年(1570年)接替徐紹卿出任興化府知府,隆慶五年(1571年)由林有源接任。尋移成都府,釋枉獄四十八人,筑灌縣石堰。萬歷五年(1577年)二月升浙江副使,八年正月升河南右參政,十年二月升云南按察使,十一年正月升云南右布政使。會土官岳鳳亂,條上剿撫策,躬督帑餉,事平,擢山東左布政使。東省巨室優(yōu)免溢額,民苦賠累,徐元氣悉清核之。十七年五月升南京光祿寺卿,十一月升南京通政使,十九年去職。卒年八十一。所著有《易學(xué)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