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燈會元曰:「僧問金山穎:一百二十斤鐵枷,教阿誰擔?穎曰:自作自受?!?br />【俗語佛源】
此詞本于佛經(jīng)?!?a target='_blank'>妙法圣念處經(jīng)》謂:「業(yè)果善不善,所作受決定;自作自纏縛,如蠶等無異?!埂独銍澜?jīng)》卷八亦謂:「自妄所招,還自來受。」這里表達了佛教的一個基本觀點,即眾生一切苦樂、違順等果報,都是自己善惡業(yè)力所感招的,所謂「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佛教不承認外在的主宰(如造物主)能降禍賜福。由此衍為「自作自受」。如變文《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一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凌三寶。自作自受,非天與人。」后亦泛指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良后果,如元曲《后庭花》第四折:「兀的是自作自受身當罪?!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