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345—406 【介紹】: 東晉晉陵無錫人,字長康,小字虎頭。顧悅之子。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后為殷仲堪參軍。安帝義熙初為散騎常侍。博學有才氣,尤善丹青。性諧謔。世傳其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每畫人成,數(shù)年不點睛,人問輒曰:“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畫裴楷象,頰上加三毛,益覺有神。北宋宣和年間,御府所藏其畫,尚有《凈名居士圖》等九幅。有文集及《啟蒙記》行于世。
全晉文
愷之一作凱之,字長康,悅之子,大司馬桓溫以為參軍,復(fù)參殷仲堪荊州軍事,義熙初入為散騎常侍,有《啟蒙記》三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3 【介紹】: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明。宋文帝次子。封始興王。遷荊州刺史。初曲意事劉劭,與劭多有過失,屢為帝所詰責,乃共為巫蠱。及劭殺文帝自立,召浚同行,戎服乘馬而見劭。及劭敗,浚并其三子共為江夏王劉義恭所斬。
全宋文·卷十二
浚字休明,小字虎頭,文帝次子。元嘉十三年封始王,歷后將軍、湘州刺史,遷南豫州揚州刺史,加散騎常侍,進號中軍將軍。出為征北將軍、南徐兗二州刺史,徙衛(wèi)將軍荊州刺史,領(lǐng)護南蠻校尉。未行,元兇弒立,以為侍中中書監(jiān),領(lǐng)太子太傅、南州刺史,錄尚書事,為義軍所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439—約499 【介紹】: 《南史》避唐諱作武。南朝齊下邳人,字士威。本名虎頭。宋時,隨蕭道成(齊高帝)出戰(zhàn),官至前軍將軍。入齊累遷驍騎將軍。后為雍州刺史,進爵為侯。東昏侯時,始安王蕭遙光反,虎領(lǐng)軍討平之,轉(zhuǎn)散騎常侍、右衛(wèi)將軍。晚年好貨賄,吝嗇,帝疑虎舊將,兼利其財,殺之。
全齊文·卷二十一
虎字士威,本名虎頭,武帝改。下邳人。宋泰始末為直廂,累遷屯騎校尉,領(lǐng)南城令,封羅江縣男,除前軍將軍。齊受禪,除寧朔將軍、東莞太守,改封監(jiān)利,除游擊將軍。武帝即位,除員外常侍,遷南中郎司馬,加寧朔將軍、南新蔡太守,累遷至梁南秦二州刺史、征虜將軍,郁林即位,進號前將軍,遷冠軍將軍、雍州刺史。明帝即位,進右將軍,尋進平北將軍,爵為侯,永泰初遷給事中、右衛(wèi)將軍。東昏即位,遷前將軍、鎮(zhèn)軍司馬,轉(zhuǎn)散騎常侍、右衛(wèi)將軍,未及拜,見殺。和帝即位,追贈安北將軍、徐州刺史。
陰遵和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武威姑臧人。名或作導和,小名虎頭。陰仲達侄,好音律,尚武事。初為孝文帝挽郎,拜奉朝請。善事人,得元懷、元悅信愛,取為諸王常侍,參軍,郎中令。遷豫州都督,鎮(zhèn)懸瓠。孝莊末行豫州刺史,為元崇禮所殺。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楊度(1874-1931) 原名承瓚,字皙子,號虎公、虎禪師、釋虎。湘潭人。辛亥后任袁世凱學部副大臣,與汪精衛(wèi)組織國事共濟會。后策劃恢復(fù)帝制,袁氏死,被通緝,后向革命。
人物簡介
1874-1931.9.17,原名承瓚,字皙子,后改名度,別號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釋虎,湖南湘潭姜畬石塘村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次年(1893年),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會試均落第。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并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等。還鄉(xiāng),師從衡陽東洲、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闿運。
《國語辭典》:虎頭上搔癢(虎頭上搔癢)  拼音: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在老虎頭上搔癢。比喻冒犯有權(quán)有勢的人物?!队⒘覀鳌返谖逡换兀骸改氵@賊,可不認得耿將軍,竟來虎頭上搔癢?!?/div>
《國語辭典》:大蟲頭上做窠(大蟲頭上做窠)  拼音:dà chóng tóu shàng zuò kē
在老虎頭上筑巢。比喻觸犯有勢力的人?!兑佰牌匮浴返诹兀骸改抢飦磉@野蠻子,在大蟲頭上做窠!」也作「大蟲口里倒涎」。
《國語辭典》:虎頭鞋(虎頭鞋)  拼音:hǔ tóu xié
一種鞋頭做成虎頭形狀的鞋子,多為小孩穿著。
《國語辭典》:虎磕腦(虎磕腦)  拼音:hǔ kē nǎo
一種宋代的帽子。做成虎頭形,可用來遮護頭臉,是獵人常戴的帽子?!督鹌棵贰返谝换兀骸肝渌啥ň磿r,卻是個人把虎皮縫做衣裳,頭上帶著虎磕腦?!?/div>
虎頭蛇尾
【俗語佛源】
此詞,較早見于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贡扔髟幵p偽善,言行不一致。后多比喻來勢很大而草草了事,有始無終。如《水滸傳》第一零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頭蛇尾,前緊后慢。」其實,「虎頭蛇尾」是從禪語「龍頭蛇尾」衍變而來的。《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問:『僧什么來處?』僧提起坐具。師云:『龍頭蛇尾』」。(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