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曲生風(fēng)味
   
矮道士
 

《太平廣記》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曲秀才〉~293~
道士葉法善,精于符箓之術(shù),上累拜為鴻臚卿,優(yōu)禮特厚。法善居玄真觀,常有朝客十余人詣之,解帶淹留。滿坐思酒,忽有人扣門,云,曲秀才。法善令人謂之曰:「方有朝寮,無暇晤語,幸吾子異日見臨也?!拐Z未畢,有一措大,傲睨直入。年二十許。肥白可觀。笑揖諸公,居于末席,抗聲譚論,援引今古。一坐不測,眾聳觀之。良久暫起,如風(fēng)旋轉(zhuǎn)。法善謂諸公曰:「此子突入,詞辨如此。豈非妖魅為?;蠛酰吭嚺c諸公取劍備之?!骨鷱?fù)至,扼腕抵掌,論難鋒起,勢不可當(dāng)。法善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喪元,墜于階下,化為瓶蓋。一坐驚懾惶遽,視其處所,乃盈瓶嫞醞也,咸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坐客醉而撫其瓶曰:「曲生曲生,風(fēng)味不可忘也?!?/span>
典故
山陰道士
  
寫鵝經(jīng)
  
右軍鵝
   
換黃庭
 
山陰道士鵝
  
博白鵝
  
換鵝帖
 
換經(jīng)鵝
 
惜鵝群
  
白鵝書
 
鵝費羲之墨
 
鵝歸逸少
 
換字鵝
 
寫黃庭不要鵝
 
好鵝尋道士
 
換鵝文
 
將鵝與右軍
 
籠歸憶右軍
 
籠隨王右軍
 
內(nèi)史寫黃庭
 
山陰書罷
 
書邀道士鵝
  
黃庭換鶴
 
揮翰邀鵝
 
揮帖致白鵝
  
覓鵝群
 
內(nèi)史寫道經(jīng)
 
書經(jīng)愛鵝
 
書字換鵝
 
俗書博白鵝
 
寫經(jīng)不惜鵝
 
學(xué)溪老鵝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中興書》卷七〈瑯琊王錄〉~424~
王羲之字逸少。導(dǎo)之從子也。初訥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嘗見周顗。顗異之。時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乃為寫訖?;\鵝而去。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0~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職官部三十六·右將軍〉~258~
《晉中興書》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荒藶閷懹?,籠鵝而去?!?/span>

簡釋

換鵝:喻以自己的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喻書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賀賓客歸越》:“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p>


例句

道經(jīng)今為寫,不慮惜鵝群。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

櫪嘶支遁馬,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宴榮二山池(一題作〔宴〕(晏)榮山人池亭)

彭澤先生柳,山陰道士鵝。 孟浩然 尋梅道士

林棲居士竹,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晚春題遠(yuǎn)上人南亭

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請看今日酬恩德,何似當(dāng)年為愛鵝。 景審 題所書黃庭經(jīng)后(泥金正書)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李商隱 喜雪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李白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此亭蓋齊朝南苑。又是陸機故宅。)

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杜牧 鵁鶄

鳳皇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杜甫 得房公池鵝

鵝費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搖落

尚書舊用裁天詔,內(nèi)史新將寫道經(jīng)。 柳宗元 楊尚書寄郴筆知是小生本樣令更商榷使盡其功輒獻(xiàn)長句

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盧綸 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贈

新傳左慈訣,曾與右軍鵝。 盧綸 尋賈尊師

似君換得白鵝時,獨憑闌干雪滿池。 盧綸 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

山陰妙術(shù)人傳久,也說將鵝與右軍。 薛濤 送扶煉師

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群。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

便使筆精如逸少,懶能書字換群鵝。 陸龜蒙 自遣詩三十首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韓愈 石鼓歌

典故
墜驢
 
驢失腳
 
陳摶驢背
  
白驢遺跡
  
墜驢客
 
陳摶墜驢
 
先生墜驢

相關(guān)人物
陳摶


《宋人軼事匯編》卷五〈陳摶種放魏野楊樸穆修郭忠恕江直木〉~77~
華山隱士陳摶,字圖南,唐長興進(jìn)士,游四方,有大志,隱武當(dāng)山,詩云:「他年南面去,記得此山名。」本朝張鄧公士遜改南面為南岳,題其后云:「蘇壁題詩志何大?可憐今老華圖南。」摶嘗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人,欲入汴州,在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墮騾曰:「天下于是定矣?!?/span>
《邵氏聞見錄》卷七~69~
華山隱士陳摶,字圖南,唐長興中進(jìn)士,游四方,有大志,隱武當(dāng)山詩云:「他年南面去,記得此山名?!贡境瘡堗嚬摹改厦妗篂椤改显馈?,題其后云:「蘚壁題詩志何大,可憐今老華圖南。」蓋唐末時詩也。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于是定矣?!?/span>
典故
道士肝


《冷齋夜話》卷六〈大覺禪師乞還山〉
大覺璉禪師,學(xué)外工詩,舒王少與游。嘗以其詩示歐公,歐公曰:「此道人作肝臟饅頭也?!雇醪晃蚱鋺?,問其意,歐公曰:「是中無一點菜氣。」璉蒙仁廟賞識,留住東京凈因禪院甚久,嘗作偈進(jìn)呈,乞還山林,曰:「千簇云山萬壑流,閑身歸老此峰頭。慇勤愿祝如天壽,一炷清香滿石樓。」又曰:「堯仁況是如天闊,乞與孤云自在飛。」
典故 
道士牛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脩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挥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列仙傳》:「老子西游,關(guān)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guān),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span>

例句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岑參 函谷關(guān)歌送劉評事使關(guān)西

白馬高談去,青牛真氣來。 王勃 散關(guān)晨度

道士牛已至,仙家鳥亦來。 雍裕之 四色

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 韋渠牟 步虛詞十九首

青牛紫氣度靈關(guān),尺素赩鱗去不還。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青牛游華岳,赤馬走吳宮。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

典故 
叔申
 
茅固
 
茅山鶴
  
茅君騎鶴
  
茅先
 
三白鶴
 
相關(guān)人物
茅固
 
茅盈
 
茅衷


《太平廣記》卷十三〈神仙十三·茅君〉~87~
茅君者,幽州人。學(xué)道于齊,二十年道成歸家。父母見之大怒曰:「汝不孝,不親供養(yǎng),尋求妖妄,流走四方?!褂字┚L跪謝曰:「某受命上天,當(dāng)應(yīng)得道,事不兩遂,違遠(yuǎn)供養(yǎng),雖日多無益,今乃能使家門平安,父母壽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適欲舉杖,杖即摧成數(shù)十段,皆飛,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慮如此,邂逅中傷人耳?!垢冈唬骸溉暄缘玫?。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惡積,不可得生。橫傷短折,即可起耳?!垢甘篂橹序灒┚茉诨轮炼?,當(dāng)之官,鄉(xiāng)里送者數(shù)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雖不作二千石,亦當(dāng)有神靈之職,某月某日當(dāng)之官。」賓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顧肯送,誠君甚厚意。但當(dāng)空來,不須有所損費,吾當(dāng)有以供待之?!怪疗?,賓客并至,大作宴會,皆青縑帳幄,下鋪重白氈,奇饌異果,芬芳羅列,妓女音樂,金石俱奏,聲震天地,聞于數(shù)里。隨從千余人,莫不醉飽。及迎官來,文官則朱衣素帶數(shù)百人,武官則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結(jié)營數(shù)里。茅君與父母親族辭別,乃登羽蓋車而去。麾幡蓊郁,驂虬駕虎,飛禽翔獸,躍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繞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見。遠(yuǎn)近為之立廟奉事之。茅君在帳中,與人言語,其出入,或發(fā)人馬?;蚧癁榘Q。人有病者,往請福,常煮雞子十枚,以內(nèi)帳中,須臾,一一擲出還之,歸破之。若其中黃者,病人當(dāng)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為候。
《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傳》曰:「盈字叔申,咸陽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稟奇操,矯俗抗邁不求聞達(dá),不交非類。入恒山讀老易餌朮潛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誠感密應(yīng),夢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攜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為師?!幻靼l(fā)乃尋求至西城,齋戒三月,果見王君,盈乃叩頭再拜,勤懇乞長生之術(shù),乃得在西城洞臺之中金玉上宮親侍旦夕執(zhí)巾履之役,積十七年專一不懈,復(fù)二年,王君命駕造白玉龜山謁王毋于青琳宮將盈同行,王君見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頭再拜,自陳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歸家數(shù)十年以,漢元帝時,天官下迎,來渡江東,治句曲山?!?/span>
《梁書》卷五十一《處士傳·陶弘景傳》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名金壇華陽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鼓酥猩搅^,自號華陽隱居。

例句

久向三茅窮藝術(shù),仍傳五柳舊琴書。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選

仙山如有分,必擬訪三茅。 鄭谷 池上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封君達(dá)


《后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shù)傳·甘始傳》
「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dá)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婦人術(shù),或飲小便,或自倒懸,愛嗇精氣,不極視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為操所錄,問其術(shù)而行之。君達(dá)號『青牛師』。凡此數(shù)人,皆百馀歲及二百歲也?!固?#183;李賢注引《漢武帝內(nèi)傳》:「封君達(dá),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馀年,入鳥舉山,服水銀百馀年,還鄉(xiāng)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聞有病死者,識與不識,便以要閒竹管中藥與服,或下針,應(yīng)手皆愈。不以姓名語人。聞魯女生得五岳圖,連年請求,女生未見授。并告節(jié)度。二百馀歲乃入玄丘山去。」

例句

柱史從來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儲嗣宗 山鄰

白玉先生多在市,青牛道士不居山。 曹鄴 偶題

典故
青溪道士
 
相關(guān)人物
郭璞
 
鬼谷子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詩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詩七首〉其二:「青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fēng)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span>

例句

青溪道士人不識,上天下天鶴一只。 高駢 步虛詞

《漢語大詞典》:曲君
亦作“麯君”。 指酒。 宋 陳師道 《再次韻蘇公示兩歐陽》:“府中 顧長康 ,風(fēng)味如麯君?!?/div>
《國語辭典》:曲生(麴生)  拼音:qú shēng
酒。宋。蘇軾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詩二首之二:「欲從元放覓拄杖,忽有曲生來坐隅?!顾?。陸游初春懷成都〉詩:「病來幾與曲生絕,禪榻茶煙雙鬢絲。」也稱為「曲秀才」。
《國語辭典》:曲道士(麴道士)  拼音:qú dào shì
酒。宋。陸游 初夏幽居詩四首之二:「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div>
《國語辭典》:黃庭換鵝(黃庭換鵝)  拼音:huáng tíng huàn é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為道士寫《黃庭經(jīng)》(一說《道德經(jīng)》)換得群鵝。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比喻以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贊揚書法高妙。
《漢語大詞典》:寫經(jīng)換鵝(寫經(jīng)換鵝)
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笏煲詾榈鋵?。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記此事,謂所寫為《黃庭經(jīng)》。
分類:典實
《漢語大詞典》:換群鵝(換羣鵝)
猶換鵝。
分類:換鵝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卑矗?span id="y0tm0fp" class="book">《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換鵝經(jīng)(換鵝經(jīng))
《黃庭經(jīng)》,或謂道德經(jīng)。 王羲之 曾寫以換鵝,故稱。四朝聞見錄附錄載 元 仇遠(yuǎn) 《題保母帖》詩:“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亦有換鵝經(jīng)?!?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 山陰 不見換鵝經(jīng), 京口 今存《瘞鶴銘》?!眳⒁姟?換鵝 ”。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卑?,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籠鵝(籠鵝)
以籠置鵝。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笠浴盎\鵝”指 王羲之 以字換鵝事。 唐 李白 《王右軍》詩:“ 右軍 本清真,瀟灑出風(fēng)塵。 山陰 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div>
《漢語大詞典》:道士鵝(道士鵝)
《晉書·王羲之傳》載: 山陰 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后因以為典實。 唐 孟浩然 《尋梅道士》詩:“ 彭澤 先生柳, 山陰 道士鵝。” 宋 黃庭堅 《自咸平至太康鞍馬間得十小詩寄懷晏叔原》:“詩入 雞林寺 ,書邀道士鵝?!?清 朱彝尊 《萬歲通天帖歌贈王舍人》:“試將射的仙人鶴,籠作 山陰 道士鵝?!?/div>
分類:山陰道士
《漢語大詞典》:鵝經(jīng)(鵝經(jīng))
(1).指 王羲之 為換鵝所寫的道德經(jīng)。 宋 蘇軾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詩:“一紙鵝經(jīng) 逸少 醉,他年《鵬賦》 謫仙 狂?!眳⒁姟?鵝羣 ”。
(2).《黃庭經(jīng)》的別稱。 元 盧大雅 《舟中寄張外史》詩:“輸與仙都老居士,一簾山雨聽《鵝經(jīng)》?!?/div>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鵝群(鵝羣)
(1).成群的鵝。特指 晉 王羲之 書道德經(jīng)所換之群鵝。典出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唐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詩:“《道經(jīng)》終為寫,不慮惜鵝羣。” 唐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羣?!?br />(2).即鵝群帖。 明虞堪《贈倪云鎮(zhèn)》詩:“尚想君家清閟閣,臨池誰見搨《鵝羣》?!?清 查慎行 《送陳子文出守石阡》詩之五:“碑版光傳照裔文,臨池妙手繼《鵝羣》?!眳⒁姟?鵝羣帖 ”。
《國語辭典》:鵝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牘,為王獻(xiàn)之所書,收入宋《淳化閣帖》中。墨跡已佚,后傳有宋米芾臨本。
《漢語大詞典》:道士墜驢(道士墜驢)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載: 五代 末隱士 陳摶 ,乘騾去 汴州 ,途中聽到 趙匡胤 登極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墜騾說:“天下從此定矣。”遂入 華山 為道士。后因以“道士墜驢”為亂世結(jié)束,天下趨于太平的典故。 清 丘逢甲 《四迭秋懷韻》之八:“道士墜驢天下定, 香孩 夾馬 圣人生?!?/div>
《漢語大詞典》:騎驢倒墮(騎驢倒墮)
典出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華山 隱士 陳摶 ……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shù)百,欲入 汴州 。中途聞 藝祖 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烊?華山 為道士?!焙笠浴膀T驢倒墮”形容太平之世。 清 錢謙益 《徐大于王聞詔枉詩見賀奉答》之二:“騎驢倒墮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
分類:太平平之
《國語辭典》: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神話傳說中的樹精。《太平御覽。卷九○○。獸部。牛引嵩高記》:「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yōu)榍嗯??!埂妒酚?。卷五。秦本紀(jì)。張守節(jié)正義引錄異傳云》:「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挂沧鳌概砗睢埂ⅰ改揪?。
2.神話傳說中仙人所乘的牛。晉。葛洪《神仙傳》卷十:「常駕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號青牛道士?!?/div>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舊時習(xí)俗于立春日,州縣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豐收。宋。洪適 南歌子。閏歲饒光景詞:「閏歲饒光景,中旬始打春?!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jìn)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挂卜Q為「鞭春」、「鞭?!?。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時 魯國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國君。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明 楊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左氏 侈然稱之。”
(2).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竇武 、 劉淑 、 陳蕃 。后漢書·黨錮傳序:“ 竇武 、 劉淑 、 陳蕃 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伯喈 評之曰: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yán)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仲舉 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 居八俊之上?!?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時論其( 嚴(yán)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間?!?br />(3).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陳寔 及其子 陳紀(jì) 、 陳諶 。后漢書·陳紀(jì)傳:“弟 諶 ,字 季方 ,與 紀(jì) 齊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時號三君?!?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公( 韋嗣立 )考侍中,為國元輔,兄 承慶 ,當(dāng)代齊名。咸以令德,繼和金鼎; 扶陽 二相, 陳氏 三君,復(fù)追美矣?!?br />(4).指 明 末東林黨的 趙南星 、 鄒元標(biāo) 和 顧憲成 。見明史·趙南星傳。
(5).指三茅君。 唐 陸龜蒙 《閑居雜題·飲巖泉》詩:“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買 桐江 一朵山?!痹敗?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jù)傳為 漢景帝 時 咸陽 人,先后隱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簡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別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咸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后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div>
《國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長有三棱的菁茅,為古代的瑞草?!稌x書。卷一九。禮志上》:「其吉禮也,則三茅不剪,日觀?,u?!?/div>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間產(chǎn)的一種茅草。莖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劉義恭傳:“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頭 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悅?!?宋 劉敞 《三脊茅記》:“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間則皆 楚 越 國也,有王者則后服,無王者則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職來貢?!?/div>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jù)傳為 漢景帝 時 咸陽 人,先后隱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簡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別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咸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后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div>
《漢語大詞典》:茅君
指傳說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頎 《題盧道士房》詩:“秋砧響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無 《游三茅華陽諸洞》詩之二:“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 茅君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句曲玉印》:“ 經(jīng)元 素事 茅君 ,每歲必禱 句曲 ?!眳⒁姟?茅山 ”、“ 茅盈 ”。
《國語辭典》:茅山道士  拼音:máo shān dào shì
相傳漢景帝時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隱于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的茅山,后得道。南朝梁陶弘景亦隱居于此,開道教茅山派。入唐后茅山道派為道教主流,凡茅山道士頗受貴族、名流尊重。至明、清茅山道士遂成為道士的泛稱。
《漢語大詞典》:青牛道士
漢 方士 封君達(dá) 的別號。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封君達(dá)“ 君達(dá) 號‘青牛師’” 李賢 注引漢武帝內(nèi)傳:“ 封君達(dá) , 隴西 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 鳥舉山 ,服水銀百餘年,還鄉(xiāng)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是知 青牛道士 ,更延將盡之命; 白鹿真人 ,能生已枯之骨?!?唐 裴铏 《傳奇·封陟》:“我所以懇懇者,為是 青牛道士 之苗裔。況此時一失,又須曠居六百年,不是細(xì)事?!?/div>
分類:方士封君
《漢語大詞典》:青溪(青谿)
亦作“ 青谿 ”。
(1).碧綠的溪水。 唐 杜甫 《萬丈潭》詩:“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 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紫巖隈兮青谿側(cè),云松煙蔦兮千古色?!?br />(2).古縣名。今 浙江省 淳安縣 。 北宋 方臘 起義于此。起義失敗后,縣名改為 淳安 。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八:“ 孫覿 《韓世忠墓誌銘》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臘 起 青溪 ,不旬朝,眾萬數(shù),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br />(3).古水名。指 三國 吳 在 建業(yè)城 東南所鑿 東渠 。發(fā)源于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鍾山 西南,流經(jīng) 南京 市區(qū)入 秦淮河 ,曲折達(dá)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廢,今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亦猶 蔣侯 三妺, 青谿 之軌跡可尋;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瀾未歇?!?宋 周必大 《記金陵登覽》:“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頗堙廢?!?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華, 王 謝 烏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內(nèi)。以源出 青山 ,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沮水:“ 沮水 南逕 臨沮縣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縣西 青山 ,山之東有 濫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為名?!?唐 駱賓王 《秋日于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五岳棲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當(dāng)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