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20—1586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君實,號華溪。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廣西布政使。隆慶間參與鎮(zhèn)壓瑤、僮等族起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總督兩廣軍務。尋為南京兵部尚書。在南京時,與海瑞均自奉儉約,致士大夫不敢侈汰,官場風氣為之一變。卒謚襄靖。維基
郭應聘(1520年—1586年),字君賓,號華溪,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嘉靖庚戌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庚戌科會試第二百五十名,二甲三十五名進士。授戶部主事,督通州倉,榷稅清源,稍遷員外郎、郎中,出為南寧府知府。四十一年遷四川威茂兵備副使,轉(zhuǎn)廣東右參政。隆慶元年(1567年)八月升廣西按察使,二年七月升廣西右布政使,四年四月進左布政,五年八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廣西巡撫,萬歷二年(1574年)冬加兵部右侍郎銜,三年九月入為戶部右侍郎,四年丁母憂。萬歷八年(1580年)九月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十一年正月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十一月改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次月升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十四年乞骸骨章五上,遂準致仕,抵家病轉(zhuǎn)劇,僅十馀日終于寢室,享年六十有七,贈太子少保。二十一年賜謚襄靖。
人物簡介
郭士髦,字召卿,號小峰,山西潞安府壺關(guān)縣人,民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禮部觀政,同年授直隸丹徒縣知縣,遷江南太倉州知州。
人物簡介
郭大綸(1521年—?),字子理,號恪庵,錦衣衛(wèi)校籍山東青州府博興縣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會試第二百三名,三甲第二百零九名進士。
人物簡介
郭東(1523年—?),字仁府,號春吾,山西澤州高平縣人,民籍。丙午科(1546年)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浙江嘉興縣知縣,四十二年復除河南嵩縣,四十三年升任刑部主事,以親老不能抵任,隆慶元年(1567年)上疏請求去官終養(yǎng),家居十八年。后來歷官尚寶司丞,萬歷十五年三月升光祿寺少卿,十六年六月升順天府府丞,十七年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卿,八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九年三月以年老致仕。萬歷三十四年正月賜祭一壇減半造葬。
人物簡介
【生卒】:1524—1580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鯤溟。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袁州司理。嚴世蕃在家鄉(xiāng)分宜貪得無厭,往往假督撫之勢強行索取,諫臣不阿不懼以處之。后內(nèi)遷吏部主事。隆慶初屢陳時政,多所持正。官終江西參政。所作詩婉約清雅,有《郭鯤溟集》。欽定四庫全書·鯤溟詩集·提要
臣等謹案:鯤溟詩集四卷,明郭諫臣撰。諫臣字子忠,長洲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江西參政。初為袁州推官時,憤嚴氏亂政,乃密籍嚴世蕃奸逆不道事,因御史林潤上之,世蕃遂伏法。及轉(zhuǎn)吏部主事,遷員外郎。數(shù)上書論列時事,語多切直。又與張居正忤,乃有江西之命。甫三月,即自劾歸。其生平抗直,不愧其名與字。而其詩乃婉約閒雅,有范成大、陸游之遺。雖十首以外,不免語意略同,如高仲武之論劉長卿者。然當太倉、歷城主持壇坫之時,能毅然不隨風氣而轉(zhuǎn),亦足見其孤介矣。是集為其子元望所編,凡詩六百七十一首,又附奏疏二篇。集中無與王世貞唱和詩,故世貞作序,謂交久而幾失之。復稱其詞咸調(diào)暢清麗,句穩(wěn)而字安,不露蹊徑,而近體尤沨沨可詠。蓋亦重其為人,不以門戶之異為嫌也。世貞謂其詩可千馀首。此集不知誰所刋定,其亦出世貞之手歟?初刻于萬歷中,此本為其五世孫鸞重刋,而陳鵬年為校定云。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
郭諫臣,字子忠。長洲人。嘉靖壬戌進士。授袁州推官。列嚴世蕃諸不法狀。上巡按御史林潤。潤以入奏,世蕃伏誅。歷吏部員外郎。會中官毆御史闕下??故枵堈渥?。屢擢鄖陽巡撫。未任卒。維基
郭諫臣(1504年—1560年),字子忠,號鯤溟,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軍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四十二名舉人,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進士。授江西袁州府推官。當時嚴嵩父子剛被革職,嚴世蕃應遣戍雷州府,卻滯留在家中不上路,與其黨羽羅龍文頻密往來,謀劃大事。郭諫臣察知情形后,向御史林潤告發(fā)。林潤迅速上奏,嚴世蕃因此罪被斬。歷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升員外郎。有宦官在宮中毆打御史,郭諫臣違抗上意直言,奏請將該宦官依律論罪,前后奏疏數(shù)十次。后轉(zhuǎn)任驗封司郎中,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出任江西布政使司左參政。累遷至鄖陽撫治,未赴任即卒。
人物簡介
郭嵩,字叔中,號少岡,湖廣承天府潛江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三名進士。禮部觀政,授浙江杭州府推官,三十六年八月選授兵科給事中,巡視京營,三十九年六月升兵科右。
人物簡介
郭志選(1526年—?),字舜舉,號直齋,萬全都司宣府萬全右衛(wèi)(今河北省萬全縣)軍籍,山西汾州平遙縣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六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大理寺觀政,初授河南陽武縣知縣,三十七年復除吳江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復除河南杞縣知縣。四十三年升刑部主事,四十四年致仕。
人物簡介
郭文輔,字共臣,號慊庵,金吾左衛(wèi)匠籍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一百九十名,三甲第二名進士。工部觀政,授行人,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起復考選,授云南道御史,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實授。以事貶官,歷官衛(wèi)輝府同知、南京戶部郎中,隆慶三年(1569年)任常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生卒】:1527—1607 【介紹】: 明福建福清人,字建安,號肖云。幼孤,事母至孝。嘉靖末,從戚繼光平倭寇,后從至薊門。以功歷官至都指揮使。后以母老乞歸。有《龍洞集》。
人物簡介
郭庭梧(1529年—1596年),字子材,號養(yǎng)齋,河南衛(wèi)輝府新鄉(xiāng)縣人,民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七十八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戶部觀政,本年八月任山西曲沃知縣,有廉直聲。隆慶二年(1568年)九月擢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差巡按陜西。萬歷元年(1573年)八月復除本道,九月差巡按云南,四年四月巡視京營,七月監(jiān)順天府鄉(xiāng)試,五年三月差南京畿道刷卷。六年九月升順天府丞,八年閏四月升通政司謄黃右通政。九年二月調(diào)南京用,四月丁憂。十二年三月調(diào)補南京右通政,十四年三月升大理寺少卿,十五年正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二月丁憂。二十四年丙申卒,享年六十八,賜祭葬如例。有《曲水園詩文集》。卒祀鄉(xiāng)賢。曾參劾鄒應龍,導致其削籍。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南海人,字篤周。幼從湛若水學,與聞心性之旨。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禮部主事。穆宗即位,次日傳封七夫人御札將出。棐諫諍,事乃罷。后終官光祿寺正卿。有《粵大記》、《嶺海名勝記》、《四川通志》等。全粵詩·卷三七七
郭棐(一五二九—一六○六),字篤周。南海人。少與弟槃同師事湛若水于西樵,與聞心性之學。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尋改禮部。以數(shù)忤當路,出為夔州知府,繼遷任副使,督學四川。歷任湖北參政、山東按察使、云南右布政等官。入為光祿寺卿。著有《正心堂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砣?、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等有傳。維基
郭棐(1529年—1605年),字篤周,號夢蘭。廣東廣州府南??h軍籍番禺縣人。(有說是廣東中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六十三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二甲進士,起先擔任戶部主事,后被調(diào)到禮部任職,曾疏陳十事,皆見采納;因數(shù)忤當權(quán),被外調(diào)做夔州知府,后任湖廣道屯田副使,萬歷五年(1577年)十一月調(diào)任四川提學副使,十一年十一月復除廣西右江兵備副使,升湖廣右參政,十九年十月升山東按察使,二十年十一月升云南右布政使等,晚年為光祿寺卿。
人物簡介
郭四維(1533年—?),字汝張,號北野,山東東昌府夏津縣人,民籍。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三百十九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名進士。歷任內(nèi)丘、紫陽、清苑三縣知縣,萬歷三年(1575年)七月選授刑科給事中,五年二月升本科右,四月升兵科左,出為池州府知府,十一年二月升河南副使、整飭霸州兵務,八月改整飭密云兵備事務,晉河南按察使,十七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地方,十九年九月回籍聽調(diào)。
人物簡介
郭堵(1539年—?),字季孝,號宣澤,山東兗州府曹州校尉籍。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五十三名,三甲第一百六十一名進士。初授太常寺博士,升戶部主事,督通州倉,歷升山西司郎中,督餉大同。萬歷七年(1579年)七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以考察降職。起知泗州,升南京刑部郎中,丁父艱歸,遂絕意仕進,卒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郭思極(1540年—?),字致中,號龍渠,北直隸大名府魏縣郭棗林村民籍,山西襄垣縣人。早年喪父,侍母至孝。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四名,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會試第391名,三甲273名進士。授知縣,隆慶六年十月擢拔為監(jiān)察御史,萬歷元年(1573年)八月奉差巡按遼東,四年巡按南直隸應天府,七年殺何心隱以媚權(quán)相張居正,八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九年二月轉(zhuǎn)左寺丞,十月晉升大理寺右少卿,十年七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萬歷十一年十一月禮科給事中王士性彈劾郭思極,稱其科場作弊,取中張居正之子張懋修,次月命命回籍聽用。后以母憂歸里,不再出仕,終老鄉(xiāng)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