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r_日本黄色三极片_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_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足稻梁
 
不飽稻梁
 
稻梁絕
 
稻梁難
 
稻梁微
 
稻梁厭足
 
稻涼可戀
 
戲稻梁
 
雁謀稻梁


《昭明文選》卷五十五〈論五·廣絕交論〉~237~
魚貫鳧躍,颯沓鱗萃,分雁鶩之稻粱,沾玉斝之馀瀝。銜恩遇,進(jìn)款誠,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是曰賄交,其流二也。唐·李善注引《韓詩外傳》:「田饒謂魯哀公曰:『黃鵠止君園池,啄君稻粱?!弧?/span>
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zèng)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yuǎn)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zèng)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yuǎn)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zèng)梅花
 
春贈(zèng)隴頭
 
故人贈(zèng)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zèng)
  
梅殘?bào)A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yuǎn)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yuǎn)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yuǎn)寄江南春意
 
贈(zèng)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
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zèng)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弧?/span>

簡釋

隴頭梅:詠對(duì)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p>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qǐng)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為萬里贈(zèng),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

欲托清香傳遠(yuǎn)信,一枝無計(jì)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麗人雜記〉
《今是堂手錄》:杜中大自行伍為將,與物無情,西人呼為杜大蟲,雖妻有過,亦公杖杖之。有愛妾才色俱美,大中箋表,皆此妾所為。一日大中方寢,妾至,見幾間有紙筆頗佳,因書一闋寄《臨江仙》,有「彩鳳隨鴉」之語,大中覺而視之,云「鴉且打鳳。」于是掌其面,至頸折而斃。
典故
落帽風(fēng)
  
落烏紗
 
西風(fēng)吹帽
 
龍山帽
 
風(fēng)落帽
  
龍山客
 
落帽人
 
孟嘉帽
 
吹烏帽
  
龍山宴
 
龍山吹帽
 
登高落帽
  
墮帽
  
龍山勝集
 
重陽帽
  
驚烏帽
 
龍山對(duì)孟嘉
 
帽受西風(fēng)
 
烏帽任風(fēng)吹
 
參軍吹帽
 
參軍往事
 
吹墮白綸巾
 
吹帽狂司馬
 
墮輕帽
 
客帽欺風(fēng)
 
老嘉破帽
 
龍山置酒
 
帽逐秋風(fēng)
 
孟嘉吹帽
 
孟嘉狂醉
 
山頭吹帽
 
山頭落帽
 
損帽
 
醉里烏紗
 
登高龍山
 
驚飆捲烏紗
 
南朝狂客帽
 
鳥帽落
 
破帽驚吹
 
破帽戀頭
 
烏帽風(fēng)里墜
 
烏紗隨風(fēng)
 
無帽厭西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
孟嘉
 
桓溫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百十二〈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20~2~
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稱,仕吳司馬。祖父揖,元康中為廬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陽縣,子孫家焉,遂為縣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閒,鄉(xiāng)閭稱之。沖默有遠(yuǎn)量,弱冠儔類咸敬之。同郡郭遜,以清操知名,時(shí)在君右,常嘆君溫雅平曠,自以為不及。遜從弟立,亦有才志,與君同時(shí)齊譽(yù),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聲流京邑。太尉潁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鎮(zhèn)武昌,并領(lǐng)江州,辟君部廬陵從事。下郡還,亮引見,問風(fēng)俗得失,對(duì)曰:「嘉不知?!惯€傳當(dāng)問從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諸從事既去,喚弟翼語之日:「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辭出外,自除吏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也。旬有馀,更版為勸學(xué)從事。時(shí)亮崇脩學(xué)校,高選儒官,以君望實(shí),故應(yīng)尚德之舉。太傅河南褚,簡穆有器識(shí),時(shí)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會(huì),州府人士,率多時(shí)彥君在坐次甚遠(yuǎn)。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沽猎圃谧?,卿但自覓。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邪?!沽列廊欢?,喜裒之得君,奇君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舉秀才,又為安西將軍庾翼府功曹,再為江州別駕巴丘令,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shí)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shí)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qǐng)筆作荅。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坐嘆之。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孟嘉〉~2580~
孟嘉字萬年,江夏鄳人,吳司空宗曾孫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部廬陵從事。嘉還都,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duì)曰:「還傳當(dāng)問吏?!沽僚e麈尾掩口而笑,謂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轉(zhuǎn)勸學(xué)從事。褚裒時(shí)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識(shí),亮大會(huì)州府人士,嘉坐次甚遠(yuǎn)。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官鰵v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shí)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shí)鑒〉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获翼聿A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時(shí)既嘆褚之默識(shí),又欣嘉之見賞?!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孟嘉別傳》曰:「嘉字萬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吳司空。祖父揖,晉廬陵太守。宗葬武昌陽新縣,子孫家焉。嘉少以清操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嘉部廬陵從事。下都還,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duì)曰:『待還,當(dāng)問從事吏?!涣僚e麈尾掩口而笑,語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晦D(zhuǎn)勸學(xué)從事。太傅褚裒有器識(shí),亮正旦大會(huì),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毁鰵v觀久之,指嘉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之。后為征西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寮畢集,時(shí)佐史并著戎服,風(fēng)吹嘉帽墮落,溫戒左右勿言,以觀其舉止。嘉初不覺,良久如廁,命取還之。令孫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還即答,四坐嗟嘆?!?

簡釋

孟嘉帽:喻氣度非凡,瀟灑倜儻。唐獨(dú)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p>

龍山:喻歡宴。唐末灣《重陽日陪韋卿宴》:“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p>


例句

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令孤楚 奉和嚴(yán)石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臺(tái)佳宴

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欣然為之醉,烏帽危不墮。此日山中懷,孟公不如我。 唐彥謙 九日游中溪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嚴(yán)維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宿酲猶落帽,華發(fā)強(qiáng)扶冠。 嚴(yán)維 九月十日即事

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欲識(shí)投醪遍,應(yīng)從落帽看。 張登 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張賁 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謝

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戎昱 九日賈明府見訪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píng)

想見龍山會(huì),良辰亦似今。 朱灣 九日登青山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朱灣 重陽日陪韋卿宴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李白 九日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fēng)吹。 李白 九日登山

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白 九日龍山飲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李群玉 九日越臺(tái)

落帽臺(tái)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duì)重陽。 李群玉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

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極浦沉碑會(huì),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杜甫 九日藍(lán)田崔氏莊

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權(quán)德輿 九日北樓宴集

今日同心賞,全勝落帽年。 權(quán)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姊游

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shí)。 權(quán)德輿 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huì)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zèng)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寧知臘日龍沙會(huì),卻勝重陽落帽時(shí)。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huì)絕句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dú)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臨風(fēng)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獨(dú)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愁。 王貞白 九日長安作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新樓北園偶集從孫公度周巡官韓秀才盧秀才范處士小飲鄭侍御判官周劉二從事皆先歸

所尚雪霜姿,非關(guān)落帽期。 許棠 白菊

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錢起 九日閉居寄登高數(shù)子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 韓愈 薦士

典故 
鳳凰樓
  
鳳簫聲
 
蕭臺(tái)
  
吹簫侶
 
弄玉簫
      
簫鳳
  
學(xué)鳳鳴
 
吹簫伴
 
弄玉吹簫
    
逐鳳凰
 
吹簫女
 
騎丹鳳
 
仙人鳳
 
嬴女吹簫
 
騎鳳凰
 
秦鸞
 
秦女簫
 
秦樓客
 
臺(tái)上吹簫
 
吹鳳簫
 
吹簫伴侶
  
乘龍人
  
吹簫仙子
 
鳳不回
 
鳴鳳樓
 
簫史鳳
 
弄碧簫
  
秦玉
 
蕭史伴
 
簫聲去
 
帝子乘鸞
  
秦臺(tái)簫
 
蕭史鳳
 
腸斷秦臺(tái)
  
控雙鸞
 
跨鳳吹簫
 
騎鸞女
  
秦女鸞
 
簫聲飛去
 
嬴女乘鸞
 
彩簫鳳侶
 
層臺(tái)鳳舞
 
乘鳳仙人
 
乘龍騎鳳
 
乘鸞姿
 
鳳凰聲斷
 
教簫樓
 
樓上吹簫人
 
鸞鳳匹
  
秦樓鳳吹
 
秦樓蕭史伴
 
秦樓夜約
 
秦簫聲
 
仙鸞彩鳳
 
蕭郎赤鳳
 
簫女
 
簫奏秦臺(tái)
     
驂鸞仙子
 
乘龍騎女
  
鳳不返
 
鳳吹臺(tái)
 
鳳翻蕭曲
 
鳳翻簫曲
 
鳳樓吹簫
  
鳳去遺簫
     
弄玉蕭史
  
秦樓吹簫
 
秦臺(tái)
 
秦臺(tái)鳳去
 
隨鳳史
 
臺(tái)空鳳不來
    
蕭氏夫婦
 
蕭玉和鳴
 
學(xué)鳳
 
嬴女弄簫
 
嬴臺(tái)共吹

相關(guān)人物
弄玉
 
秦穆公
 
蕭史


《列仙傳》卷上《蕭史》
蕭史者,秦穆公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數(shù)弄玉作鳳鳴,居數(shù)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tái)。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偕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留作鳳女祠于雍,宮中時(shí)有簫聲而已。
《昭明文選》卷二十八晉·鮑明遠(yuǎn)(照)《升天行》
「鳳臺(tái)無還駕,簫管有遺聲?!固?#183;李善注引《列仙傳》曰:「簫史者,秦繆公時(shí)人也,善吹簫。繆公有女號(hào)弄玉,好之,公遂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數(shù)十年,吹似鳳聲,鳳皇來止其屋,為作鳳臺(tái),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隨鳳皇飛去。故秦氏作鳳女詞,有簫聲。」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蕭史〉~25~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fēng)神超邁,真天人也?;燠E于世,時(shí)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dāng)?shù)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tái),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shù)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時(shí)聞簫聲。
《簫史曲》
弄玉秦家女。簫史仙處童。來時(shí)兔月滿。去后鳳樓空。密笑開還歛。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據(jù)《樂府詩集》卷五十一引)

簡釋

乘鸞:喻求得佳偶,或謂女子升仙。唐李群玉《玉真觀》:“高情帝王慕乘駕,紺發(fā)初簪玉葉冠。”唐趙嘏《代人贈(zèng)別》:“會(huì)須攜手乘鸞去,蕭史樓臺(tái)在王京?!?/p>

鳳簫:泛指簫,或喻簫聲優(yōu)美。宋蘇軾《與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歸》:“魚鑰未收清夜永,鳳簫猶在翠微間?!?/p>

弄玉:喻指美女或仙女。宋蘇軾《留題延生觀后山上小堂》:“不慚弄玉騎丹鳳,應(yīng)逐頓娥駕老蠟。”

丹鳳城:京城的別稱。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簫,鳳降其城,因號(hào)為丹鳳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丹鳳城。


例句

蕭郎不顧鳳樓人,云澀回車淚臉新。 上元夫人 留別

弄玉有夫皆得道,劉綱兼室盡登仙。 上元夫人 再贈(zèng)

中有學(xué)仙侶,吹簫弄山月。 丘丹 和韋使君秋夜見寄

若非載筆登麟閣,定是吹簫伴鳳臺(tái)。 于季子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行云無處所,蕭史在樓中。 元稹 會(huì)真詩三十韻

輿輦乘人日,登臨上鳳京。 劉憲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yīng)制

深居鳳城曲,日預(yù)龍華會(huì)。 劉長卿 早春贈(zèng)別趙居士還江左時(shí)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遺殿空長閉,乘鸞自不回。 司空曙 唐昌公主院看花

上上開鶉野,師師出鳳城。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鏡掩鸞空在,霞消鳳不回。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無復(fù)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吳兢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旁沾畫眉府,斜入教簫樓。 吳融 御溝十六韻

粉貌早聞殘洛市,簫聲猶自傍秦宮。 吳融 無題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隨蕭史亦何傷。 周繇 和段成式

吹罷玉簫春似海,一雙彩鳳忽飛來。 唐彥謙 無題十首之三

人間有此郡,況在鳳城邊。 姚合 送裴中丞赴華州

心在林泉身在城,鳳凰樓下得閒名。 姚合 題崔駙馬宅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簫聲絕鳳歸天。 姚合 題梁國公主池亭

簫奏秦臺(tái)里,書開魯壁中。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

馬向鋪錢埒,簫聞弄玉臺(tái)。 宗楚客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yīng)制

秦女去已久,仙臺(tái)在中峰。 岑參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道人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岑參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昔來唯有秦王女,獨(dú)自吹簫乘白云。 岑參 感遇

鳳皇城頭日欲斜,門前高樹鳴春鴉。 岑參 感遇

爵位題龍旐,威儀出鳳城。 張說 贈(zèng)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花源藥嶼鳳城西,翠幕紗窗鶯亂啼。 張諤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yīng)歧王教

學(xué)鳳年猶小,乘龍日尚賒。 張謂 玉清公主挽歌

鳳凰樓上伴吹簫,鸚鵡杯中醉留客。 戎昱 贈(zèng)別張駙馬

回首吹簫天上伴,上陽花落共誰言。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昔歲曾為蕭史伴,今朝應(yīng)作宋家鄰。 方干 贈(zèng)美人四首之四

不似秦樓上,吹簫空學(xué)仙。 李世民 三層閣上置音聲

牽牛南渡象昭回,學(xué)鳳樓成帝女來。 李乂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yīng)制

貴游鳣序集,仙女鳳樓期。 李乂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yīng)制

制蹕乘驪阜,回輿指鳳京。 李乂 幸白鹿觀應(yīng)制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 李商隱 無題二首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李商隱 碧城三首之二

會(huì)與秦樓鳳,俱聽漢苑鶯。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鳳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風(fēng)光倍覺饒。 李嶠 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yīng)制

獨(dú)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 李嶠

龍舟下瞰鮫人室,羽節(jié)高臨鳳女臺(tái)。 李嶠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yīng)制

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皇臺(tái)。 李嶠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臺(tái)數(shù)通夢。 李嶠 擬古東飛伯勞西飛燕

笛怨綠珠去,簫隨弄玉來。 李嶠

屢向秦樓側(cè),頻過洛水陽。 李嶠

朝游茂陵道,夜宿鳳凰城。 李嶷 少年行三首

舞曲依鸞殿,簫聲下鳳樓。 李懷遠(yuǎn) 凝碧池侍宴看競渡應(yīng)制

以歡秦娥意,復(fù)得王母心。 李白 寓言三首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李百藥 少年行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李端 贈(zèng)郭駙馬

嬴女去秦宮,瓊笙飛碧空。 李群玉 升仙操

麗質(zhì)仙姿煙逐風(fēng),鳳皇聲斷吹臺(tái)空。 李群玉 和吳中丞悼笙妓

飄如出塵籠,想望吹簫客。 李群玉 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tái)別羽客

一自簫聲飛去后,洞宮深掩碧瑤壇。 李群玉 玉真觀

高情帝女慕乘鸞,紺發(fā)初簪玉葉冠。 李群玉 玉真觀

嬴女停吹降浦簫,嫦娥凈掩空波瑟。 李群玉 王內(nèi)人琵琶引

昔時(shí)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風(fēng)來,簫聲生左右。 李華 仙游寺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李賀 天上謠

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皇飛。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李頻 太和公主還宮

艷質(zhì)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 杜牧 傷友人悼吹簫妓

臥歸漁浦月連海,行望鳳城花隔云。 杜牧 出關(guān)

斧鉞舊威龍塞北,池臺(tái)新賜鳳城西。 杜牧 貴游

翠屏山對(duì)鳳城開,碧落搖光霽后來。 杜牧 長安晴望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杜甫 哭王彭州掄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杜甫 崔駙馬山亭宴集

由來貔虎士,不滿鳳皇城。 杜甫 復(fù)愁十二首

彩云蕭史駐,文字魯恭留。 杜甫 玉臺(tái)觀

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杜甫 玉臺(tái)觀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shí)聞雜佩聲珊珊。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

重對(duì)秦簫發(fā),俱過阮宅來。 杜甫 鄭駙馬池臺(tái)喜遇鄭廣文同飲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東方虬 昭君怨三首

黃鳥遠(yuǎn)啼鳷鵲觀,春風(fēng)流出鳳皇城。 楊凌 春霽花萼樓南聞宮鶯

瑤華瓊?cè)锓N何年,蕭史秦嬴向紫煙。 楊凝 唐昌觀玉蕊花

瑞光麟閣上,喜氣鳳城端。 楊巨源 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

南山同圣壽,長對(duì)鳳皇城。 楊巨源 春日奉獻(xiàn)圣壽無疆詞十首

鳳城初日照紅樓,禁寺公卿識(shí)惠休。 楊巨源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

瑤草秋殘仙圃在,彩云天遠(yuǎn)鳳樓空。 楊巨源 酬于駙馬二首

鳳城春報(bào)曲江頭,上客年年是勝游。 楊巨源 長安春游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權(quán)德輿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tái)寺對(duì)月絕句

樓上吹簫罷,閨中刺繡闌。 權(quán)德輿 玉臺(tái)體十二首之五

鳳樓人已去,鸞鏡月空懸。 權(quán)德輿 贈(zèng)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

秦樓曉月殘,鹵簿列材官。 權(quán)德輿 贈(zèng)魏國憲穆公主挽歌詞二首

婉彼嬴氏女,吹簫偶蕭史。 權(quán)德輿 雜詩五首之一

曲沼天波接,層臺(tái)鳳舞馀。 武元衡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秦樓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武元衡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 武平一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yīng)制

云披丹鳳闕,日下黑龍川。 武平一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yīng)制

若為蕭史通家客,情愿扛壺入醉鄉(xiāng)。 段成式 牛尊師宅看杜丹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沈佺期 古意呈補(bǔ)闕喬知之

清晨朝鳳京,靜夜思鴻寶。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

濯龍門外主家親,鳴鳳樓中天上人。 沈佺期 夜宴安樂公主宅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春仗過鯨沼,云旗出鳳城。 沈佺期 昆明池侍宴應(yīng)制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yīng)制

到君仙洞不相見,謂已吹簫乘早霞。 獨(dú)孤及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金屋瓊臺(tái)蕭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獨(dú)孤及 和虞部韋郎中尋楊駙馬不遇

山朝豫章館,樹轉(zhuǎn)鳳凰城。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聞詩鸞渚客,獻(xiàn)賦鳳樓人。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帝子吹簫雙得仙,五云飄飖飛上天。 白居易 雨朱閣

鳳城春欲晚,郎吏憶同游。 盧綸 元日朝回中夜書情寄南宮二故人

豈獨(dú)座中堪仰望,孤高應(yīng)到鳳凰城。 秦韜玉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wèi)諫議看月

閒尋香陌鳳城東,時(shí)暫開襟向遠(yuǎn)風(fēng)。 章碣 城東即事

依稀有似紅兒貌,方得吹簫引上天。 羅虬 比紅兒詩之五十二

緱嶺獨(dú)能徵妙曲,嬴臺(tái)相共吹清音。 羅鄴 題笙

鵲飛應(yīng)織素,鳳起獨(dú)吹簫。 羊士諤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之一

鳳去空遺簫管音,星翻寥落銀河水。 蕭祜 游石堂觀

行望鳳京旋凱捷,重來麟閣畫丹青。 賀朝 從軍行

弄玉已歸蕭史去,碧樓紅樹倚斜陽。 趙嘏 經(jīng)王先生故居

弄玉已歸蕭史去,碧樓紅樹倚斜陽。 趙嘏 經(jīng)王先生故居

林間花雜平陽舞,谷里鶯和弄玉簫。 趙彥昭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公門襲漢環(huán),主第稱秦玉。 鄭愔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yīng)制

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鄭愔 春怨

笳聲出虜塞,簫曲背秦樓。 鄭愔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yīng)制

丹鳳城頭噪晚鴉,行人馬首夕陽斜。 錢起 送崔十三東游

彩鳳翻簫曲,祥鳣入館名。 錢起 過楊駙馬亭子

還追大隱跡,寄此鳳城陰。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

結(jié)交嬴臺(tái)女,吟弄升天行。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粉面仙郎選圣朝,偶逢秦女學(xué)吹簫。 陸暢 解內(nèi)人嘲

共尋蕭史江亭去,一望終南紫閣峰。 陸暢 游城東王駙馬亭

莫道人生難際會(huì),秦樓鸞鳳有神仙。 韓偓 偶見背面是夕兼夢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huì)相從。 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

秦地吹簫女,湘波鼓瑟妃。 韓愈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之二

或云欲學(xué)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韓愈 誰氏子

蘭若初開鳳城里,不出囂塵見遠(yuǎn)公。 韓翃 題玉山觀禪師蘭若

弄玉吹簫后,湘靈鼓瑟時(shí)。 顧況 義川公主挽詞

臺(tái)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

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幰紅塵度。 駱賓王 帝京篇

復(fù)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皇臺(tái)。 駱賓王 帝京篇

五月清涼蕭史家,瑤池分水種菱花。 鮑溶 夏日懷杜悰駙馬

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秦娥下鳳臺(tái)。 黃滔 催妝

典故
邀明月
 
舉杯邀月
 
對(duì)影成三
 
對(duì)影三人
 
明月影成三
  
持杯邀月
 
起舞三人
 
對(duì)影明月
 
對(duì)影為三益
 
弄影花前舞
 
起舞弄影
 
無人自酌
 
影徒隨我月徘徊
 
月影三人夜舞
 
一輪金鑒與我成三客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二〈月下獨(dú)酌四首〉
〈月下獨(dú)酌四首〉其一:「花間一壺酒【花下一壺酒】【花前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duì)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亂。醒時(shí)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相期碧巖畔】。」
典故  
赤松游
 
慕赤松
 
赤松期
 
赤松去
 
追赤松
 
從赤松游
 
松喬約
  
赤松志
 
覓松子
 
少傅赤松游
 
笑隨赤松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王子喬
 
黃初平(赤松子)


《搜神記》卷一~
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不燒。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fēng)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xí)r,復(fù)為雨師,游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jì)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bào)讎彊秦,天下振動(dòng)。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閒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會(huì)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昭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兩都賦二首·西都賦〉~8~
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庶松喬之群類,時(shí)游從乎斯庭。實(shí)列仙之攸館,非吾人之所寧。唐·李善注引《列仙傳》曰:「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又曰:「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span>

例句

自有園公紫芝侶,仍追少傅赤松游。 劉禹錫 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 姚合 使兩浙贈(zèng)羅隱

倘因松子去,長與世人辭。 孟浩然 寄天臺(tái)道士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請(qǐng)君為蒼生,未可追赤松。 岑參 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

長懷赤松意,復(fù)憶紫芝歌。 張九齡 商洛山行懷古

少留青史筆,未敢赤松期。 張說 奉和圣制與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應(yīng)制

已申黃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詠史

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李商隱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nóng)尚書幕

閑謠紫芝曲,歸夢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

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張尚書山亭書懷

思君遠(yuǎn)寄西山藥,歲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滄波舟,張懷赤松列。 李德裕 懷山居邀松陽子同作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李白 古風(fēng)之二十

待我辭人間,攜手訪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吳山人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李白 扶風(fēng)豪士歌

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dāng)伴赤松歸。 李白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 杜甫 哭王彭州掄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杜甫 寄韓諫議

先生赤松侶,混俗游人間。 楊于陵 贈(zèng)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huì)應(yīng)殊劉阮郎。 權(quán)德輿 桃源篇

漢日唯聞白衣寵,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

老臣預(yù)陪縣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馭泠風(fēng),赤松游紫煙。常疑此說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齋戒月

何必學(xué)留侯,崎嶇覓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園靜興見示

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tái)上方望天壇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

軒昊舊為侶,松喬難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謝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據(jù) 出青門往南山下別業(yè)

露壇裝琬琰,真像寫松喬。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

軒后三朝顧,赤松何足攀。 錢起 裴仆射東亭

松喬若逢此,不復(fù)醉流霞。 錢起 過長孫宅與朗上人茶會(huì)

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

緬想赤松游,高尋白云逸。 陳子昂 秋園臥病呈暉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深居白云穴,靜注赤松經(jīng)。 馬戴 贈(zèng)道者

官傳梅福政,縣顧赤松家。 馬戴 送顧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問,為言今訪赤松游。 黃滔 送人往蘇州覲其兄

典故 
嘆逝川
  
臨長川
  
逐逝川
 
隨逝川
 
川上逝
 
委逝川
 
等逝川
  
似川逝
   
仲尼在川上
 
臨川孔尼嘆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注疏·子罕》~8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span>

例句

西沉浮世日,東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為晝錦游,今成逝川路。 儲(chǔ)光羲 陸著作挽歌

行經(jīng)闕里自堪傷,曾嘆東流逝水長。 劉滄 經(jīng)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無計(jì),不免將身歸逝水。 吳筠 寄白龍洞劉道人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吳融 子規(guī)

英雄傾奪何紛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孫逖 丹陽行

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張九齡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東駛,馳景憐西頹。 徐浩 寶林寺作

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李白 古風(fēng)

溧水通吳關(guān),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閉骨茅山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jīng)襄陽

東山妓逐飛花散,北海尊隨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長生。 李群玉 長沙開元寺昔與故長林侍御題松竹聯(lián)句

嘆逝頹波速,緘詞麗曲春。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楊君見征鄙詞因以繼和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fù)看津樹隱離舟。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逝川嗟爾命,丘井嘆吾身。 王維 過沈居士山居哭之

蒼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馬入馀不溪經(jīng)辛將軍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為逝水悲。 皎然 哭覺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經(jīng)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義白日升仙處

詎期危露盡,相續(xù)逝川流。 蘇颋 夜聞故梓州韋使君明當(dāng)引紼感而成章

自古浮華能幾幾,逝波終日去滔滔。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舉世只知嗟逝水,無人微解悟空花。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貴,旋聞逐逝波。 貫休 追憶馮少常

誰堪逝川上,日暮不歸魂。 駱賓王 晚度黃河

小諫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齊己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

典故
縞帶銀杯
 
帶隨車
 
縞帶隨車
 
卷隨車帶
 
銀杯縞帶不隨車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三〈詠雪贈(zèng)張籍〉
只見縱橫落,寧知遠(yuǎn)近來。飄飖還自弄,歷亂竟誰催。座暖銷那怪,池清失可猜。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慢有先居后【漫有先居后】,輕多去卻回。度前鋪瓦隴【度前鋪瓦壟】,發(fā)本積墻隈【發(fā)奔積墻隈】。穿細(xì)時(shí)雙透,乘危忽半摧。舞深逢坎井,集早值層臺(tái)。砧練終宜搗,階紈未暇裁。城寒裝睥睨【城寒妝睥睨】,樹凍裹莓苔。片片勻如剪,紛紛碎若挼【案:奴回切。】。定非燖鵠鷺,真是屑瓊瑰。緯【案:音徽?!坷E【案:音忽?!坑^朝萼,冥茫矚晚?!沮っ2殨园!?。當(dāng)窗恒凜凜,出戶即皚皚【案:音哀?!俊阂皹s芝菌【潤野榮芝菌】,傾都委貨財(cái)。娥嬉華蕩瀁,胥怒浪崔嵬。磧迥疑浮地【磧迥宜浮地】,云平想輾雷。隨車翻縞帶,逐馬散銀杯。萬屋漫汗【案:平聲。】合,千株照曜開。松篁挫抑【松篁遭挫折】【案:愈時(shí)蓋以柳澗事下遷。此寄意于時(shí)宰也。】,糞壤獲饒培。隔絕門庭遽【隔絕門庭邃】,擠排陛級(jí)才【擠排階級(jí)才】。豈堪裨岳鎮(zhèn),強(qiáng)欲效鹽梅。隱匿瑕疵盡,包羅委瑣該。誤雞宵呃喔,驚雀暗裴回。浩浩過三暮,悠悠匝九垓。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厚慮填溟壑,高愁?【案:音致?!慷房?。日輪埋欲側(cè),坤軸壓將頹。岸類長蛇攪【堰似長蛇攪】【岸類長蛇擾】【堰似長蛇擾】,陵猶巨象豗。水官夸杰黠,木氣怯胚胎。著地?zé)o由卷,連天不易推。龍魚冷蜇苦,虎豹餓號(hào)哀。巧借奢華便【巧借奢豪便】,專繩困約災(zāi)。威貪陵布被【威貪凌布被】,光肯離金罍。賞玩捐他事,歌謠放我才??窠淘姵t矹,興與酒陪鰓。惟子能諳耳【惟子誰諳耳】,諸人得語哉。助留風(fēng)作黨,勸坐火為媒。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網(wǎng)恢。莫煩相屬和,傳示及提孩。
典故 
彈鵲
  
彈隋珠
  
珠抵鵲
 
隨珠彈
 
彈飛翼
 
明珠彈丸
 
千仞彈珠
 
參考典故
隋珠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
凡圣人之動(dòng)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

例句

鷹鹯繞樹探不得,隨珠彈盡聲轉(zhuǎn)嬌。 元稹 有鳥二十章第十章

趙璧為誰點(diǎn),隋珠枉被彈。 李白 送竇司馬貶宜春

楚劍期終割,隋珠惜未彈。 耿湋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荊玉終無玷,隨珠忽已彈。 鄭愔 貶降至汝州廣城驛

彈隨空被笑,獻(xiàn)楚自多傷。 駱賓王 在江南贈(zèng)宋五之問

典故
星辰動(dòng)
 
使者星
  
星傳
    
驛騎如星
 
兩星使
 
入蜀星
 
星使雙飛
 
星是使
 
兩使車
 
流星漢使尊
 
使車星
 
星隨使者車
 
星文動(dòng)九霄
 
星下
    
史興鞍
  
萬里星隋
 
星去

相關(guān)人物
李合


《后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shù)列傳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節(jié),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xué)稱,官至博士。合襲父業(yè),游太學(xué),通五經(jīng)。善《河洛》風(fēng)星,外質(zhì)樸,人莫之識(shí)??h召署幕門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fēng)謠。使者二人當(dāng)?shù)揭娌?,投合候舍。時(shí)夏夕露坐,合因仰觀,問曰:「二君發(fā)京師時(shí),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箚柡我灾?。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星〉~2~
《李合傳》曰:公好天文之術(shù),和帝遣使者觀風(fēng)俗,有二使向益州。夏月,合露坐,問二人曰:「君發(fā)京師,寧知二使何時(shí)發(fā)?」二人驚問曰:「何以知之?」公指星曰:「有二使星來向益部。」
《晉書》卷十一《天文志上》
畢附耳南八星曰天節(jié),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簡釋

使臣星:喻指朝廷使者。唐王維《送邢桂州》:“明珠歸合浦;應(yīng)逐使臣星?!?/p>


例句

偶逐星車犯虜塵,故鄉(xiāng)常恐到無因。 儲(chǔ)嗣宗 隨邊使過五原

賀客移星使,絲綸出紫微。 劉商 送楊閑侍御拜命赴上都

星使出關(guān)東,兵符賜上公。 劉禹錫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東都留守再命太原

天威巡虎落,星使出鴛行。 劉禹錫 覆糧使

能邀五馬送,自逐一星還。 劉長卿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

江上逢星使,南來自會(huì)稽。 劉長卿 賈侍郎自會(huì)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余有掛冠之期因書數(shù)事率成十韻

昨夜星辰動(dòng),仙郎近漢關(guān)。 吳融 關(guān)東獻(xiàn)兵部劉員外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晝晴。 孫逖 同邢判官尋龍湍觀歸湖中

遙瞻使者星,便是郎官應(yīng)。 孫逖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逢立春日贈(zèng)韋侍御等諸公

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轉(zhuǎn)催。 孫逖 送周判官往臺(tái)州

潭壑隨星使,軒車?yán)@春色。 孫逖 送楊法曹按括州

明年拜真月,南斗使星歸。 孫逖 送趙評(píng)事攝御史監(jiān)軍嶺南

云中昨夜使星動(dòng),西門驛樓出相送。 岑參 送張獻(xiàn)心副使歸河西雜句

昨夜動(dòng)使星,今旦送征鞍。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雞林君欲去,立冊(cè)付星軺。 李昌符 送人入新羅使

前驅(qū)二星去,開險(xiǎn)五丁忙。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lǐng)相印出鎮(zhèn)全蜀詩十八韻

星傳指湘江,瑤琴多楚調(diào)。 權(quán)德輿 送崔端公赴度支江陵院三韻

西南使星去,遠(yuǎn)徹通朝聘。 權(quán)德輿 送袁中丞持節(jié)冊(cè)南詔五韻

今宵燕分野,應(yīng)見使星過。 武元衡 送馮諫議赴河北宣慰

使星隨驛騎,歸路有秋風(fēng)。 獨(dú)孤及 送游員外赴淮西

明珠歸合浦,應(yīng)逐使臣星。 王維 送邢桂州

華堂良宴開,星使自天來。 盧士政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

星使自天丹詔下,雕鞍照地?cái)?shù)程中。 盧渥 題嘉祥驛

擁傳星還去,過池鳳不留。 錢起 奉送劉相公江淮催轉(zhuǎn)運(yùn)

風(fēng)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錢起 奉送戶部李郎中充晉國副節(jié)度出塞

極目煙霞外,孤舟一使星。 錢起 賦得綿綿思遠(yuǎn)道送岑判官入嶺

朝天繡服乘恩貴,出使星軺滿路光。 錢起 送裴頔侍御使蜀

辭天使星遠(yuǎn),臨水澗霜秋。 錢起 重送陸侍御使日本

典故
飛鶴傳書
 
兩鶴隨軒
 
放鶴

相關(guān)人物
林逋


《宋人軼事匯編》卷七〈林逋常秩陳恬〉~36~
林逋隱居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fù)入籠內(nèi)。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則一童子出應(yīng)門,延客坐,為開籠放鶴,良久,逋必棹小舟返。蓋常以鶴飛為驗(yàn)也。逋常謂人曰:「世界間事皆能為之,獨(dú)不能擔(dān)糞與著棋。」
典故 
尋大隗
 
逢牧馬
 
襄野童
  
七圣心迷
 
前馬圣
 
隨大隗
  
失遒襄野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大隗


《莊子》雜篇·卷八中《徐無鬼》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后車;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埂溉糁筅笾婧??」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qǐng)問為天下。」 小童曰:「夫?yàn)樘煜抡?,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nèi),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fù)游于六合之外。夫?yàn)樘煜乱嗳舸硕?。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yàn)樘煜抡?,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qǐng)問為天下?!剐⊥o。黃帝又問。小童曰:「夫?yàn)樘煜抡?,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例句

七圣心迷運(yùn)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元稹 望云騅馬歌

路疑隨大隗,心似問鴻蒙。 張說 九日進(jìn)茱萸山詩五首之三

既得方明相,還尋大隗居。 張說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

跡參前馬圣,名綴鬻熊師。 張說 贈(zèng)趙公

豈問渭川老,寧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

失道非關(guān)出襄野,揚(yáng)鞭忽是過胡城。 杜甫 釋悶

出游逢牧馬,罷獵見非熊。 王維 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

應(yīng)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陳子昂 薊丘覽古贈(zèng)盧居士藏用七首軒轅臺(tái)

云浮非隱帝,日舉類游童。 駱賓王 過故宋

典故 
顧渚
  
陸龜蒙散誕

相關(guān)人物
陸龜蒙

參考典故
筆床茶灶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陸龜蒙〉~562~
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父賓虞,以文歷侍御史。龜蒙少高放,通六經(jīng)大義,尤明春秋。舉進(jìn)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jì),不少輟也。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得書熟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借人書,篇秩壞舛,必為輯褫刊正。樂聞人學(xué),講論不倦。有田數(shù)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囵?。身畚鍤,薅刺無休時(shí),或譏其勞,答曰:「堯、舜黴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雖百里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壺置杯不復(fù)飲。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shè)蓬席,赍束書、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時(shí)謂江湖散人,或號(hào)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dāng)國,召拜左拾遺。詔方下,龜蒙卒。光化中,韋莊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zèng)右補(bǔ)闕。
典故
戍瓜
  
及瓜代
  
及瓜歸
 
隨瓜卸
  
相關(guān)人物
連稱
 
齊侯


《春秋左傳正義》卷八〈莊公·傳八年〉~43~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shí)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qǐng)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簡釋

瓜時(shí):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瓜時(shí)猶旅寓,萍泛苦夤緣?!?/p>


例句

過午方始飯,經(jīng)時(shí)旋及瓜。 岑參 與鮮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水國生秋草,離居再及瓜。 張說 岳州作

月蝕西方破敵時(shí),及瓜歸日未應(yīng)遲。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名須麟閣上,好去及瓜還。 貫休 送人征蠻

蓬轉(zhuǎn)俱行役,瓜時(shí)獨(dú)未還。 駱賓王 在軍中贈(zèng)先還知己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駱賓王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漢語大詞典》:隨陽雁(隨陽雁)
(1).指大雁。因其為最有代表性的候鳥,隨著太陽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遷南徙,故稱。 唐 李冶 《送閻伯均往江州》詩:“唯有隨陽雁,年年來去飛。”
(2).比喻趨炎附勢者。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div>
《國語辭典》:一枝春  拼音:yī zhī chūn
1.梅花。南朝宋。陸凱贈(zèng)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顾?。黃庭堅(jiān) 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詩四首之一:「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br />2.詞牌名。宋楊纘自度曲。
3.曲牌名。南曲入黃鐘宮正曲。
分類:梅花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zèng)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
分類:驛使
《漢語大詞典》:梅驛(梅驛)
驛所的雅稱。 宋 范成大 《夢玉人引》詞:“從此尊前,便頓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駐船梅驛?!?宋 陸游 《驀山溪·送伯禮》詞:“梅驛外,蓼灘邊,只待除書看。”參見“ 梅花使 ”。
分類:雅稱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zèng)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div>
分類:驛使
《漢語大詞典》:贈(zèng)遠(yuǎn)(贈(zèng)遠(yuǎn))
贈(zèng)送東西給遠(yuǎn)行的人。 元 黃清老 《古詩送王君冕歸陜西》之六:“錦囊可贈(zèng)遠(yuǎn),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蘇園翁》:“耒耜之餘編草屨,同革舃般堅(jiān)靭哩,贈(zèng)遠(yuǎn)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陸凱傳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zèng)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焙笠蛞浴瓣憚P傳情”為詠梅之典。 宋 錢惟演 《柳絮》:“ 陸凱 傳情梅暗落, 韓憑 遺恨蝶爭飛?!?/div>
《漢語大詞典》:驛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觀 《踏莎行》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
《漢語大詞典》:驛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帶雪看?!?/div>
《國語辭典》:彩鳳隨鴉(彩鳳隨鴉)  拼音:cǎi fèng suí yā
比喻女子嫁給才貌遠(yuǎn)不如自己的人,或指女子遇人不淑。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四六出:「那里有彩鳳去隨鴉,老鸛戲彈牙?!?/div>
《漢語大詞典》:吹帽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 溫 ( 桓溫 )燕 龍山 ,僚佐畢集,時(shí)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后以“吹帽”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唐 杜甫 《九日藍(lán)田崔氏莊》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唐 韓愈 《薦士》詩:“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宋 柳永 《玉蝴蝶·重陽》詞:“良儔,西風(fēng)吹帽,東籬攜酒,共結(jié)歡游?!?明 何景明 《九日》詩:“吹帽他時(shí)興,登臺(tái)此日情。”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fēng)將帽子吹落,仍顯得灑脫風(fēng)流。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后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漢語大詞典》:落帽
晉書·孟嘉傳:“﹝ 嘉 ﹞后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shí)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焙笠蛞浴奥涿薄弊鳛橹鼐诺歉叩牡涔?。 唐 韓鄂 《歲時(shí)紀(jì)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錢起 《九日閑居寄登高數(shù)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明 何景明 《九日獨(dú)酌簡何太仆》詩:“愁來轉(zhuǎn)覺登臺(tái)懶,病里誰傳落帽狂?!?/div>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落帽孟嘉  拼音:luò mào mèng jiā
稱揚(yáng)一個(gè)人氣度寬宏、瀟灑儒雅。參見「孟嘉落帽」條。
《漢語大詞典》:龍山佳會(huì)(龍山佳會(huì))
見“ 龍山會(huì) ”。
《漢語大詞典》:龍山會(huì)(龍山會(huì))
晉書·孟嘉傳載,九月九日, 桓溫 曾大聚佐僚于 龍山 。后遂以“龍山會(huì)”稱重陽登高聚會(huì)。 唐 朱灣 《九日登青山》詩:“想見 龍山 會(huì),良辰亦似今?!?唐 趙嘏 《重陽日寄韋舍人》詩:“不知是日 龍山 會(huì),誰是風(fēng)流落帽人?!?宋 吳則禮 《滿庭芳·九日》詞:“想見征西舊事, 龍山 會(huì),賓主俱豪?!币嘧鳌?龍山佳會(huì) ”。 宋 周紫芝 《品令》詞:“休説 龍山 佳會(huì),此情不淺。”
《國語辭典》:龍山落帽(龍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晉人孟嘉在九九重陽日隨桓溫游于龍山,帽子被風(fēng)吹落而不自覺,后如廁離位,桓溫乃命孫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歸來見文,從容應(yīng)答。見《晉書。卷九八。桓溫傳》。后世并用以指重陽登高飲酒等風(fēng)雅情事。
《國語辭典》:丹鳳城(丹鳳城)  拼音:dān fèng chéng
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吹簫,引來鳳凰飛降城內(nèi),后來即以丹鳳城指京城。唐。沈佺期 古意呈補(bǔ)闕喬知之詩:「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唐?常袞贈(zèng)婕妤董氏墓志銘:「丹鳳城外,黑龍水邊,嗚呼此地,永閉神仙?!?/div>
分類:京城
《漢語大詞典》:乘鸞(乘鸞)
(1).傳說 春秋 時(shí) 秦 有 蕭史 善吹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學(xué)簫作鳳鳴聲,后鳳凰飛止其家, 穆公 為作鳳臺(tái)。一日,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鸞鳳統(tǒng)類,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既異乘鸞,翻然永去;雖非舞鶴,即掩泉門?!?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span id="akpyr7p" class="book">《西游記》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鶴赴 瀛洲 ?!?br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還問取雨香云艷,燕語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tái)乘鸞風(fēng)便?!?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br />(3).猶言仙逝。死的婉詞。 宋 曾鞏 《鄖口》詩:“風(fēng)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dú)騰騫?!?/div>
《漢語大詞典》:乘鸞女(乘鸞女)
指傳說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相傳 弄玉 與其夫 蕭史 乘鸞鳳飛升而去。后人常用此故事作扇面畫題材。 南朝 梁 江淹 《擬班婕妤詠扇》:“紈扇如圓月,出自機(jī)中素,畫作 秦王 女,乘鸞向煙霧?!?唐 劉禹錫 《團(tuán)扇歌》:“上有乘鸞女,蒼蒼網(wǎng)蟲徧。” 宋 葉夢得 《賀新郎》詞:“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明 陳子龍 《古意和舒章》詩:“本為清風(fēng)多,非愛乘鸞女。”亦作“ 乘鸞子 ”。 宋 蘇軾 《和張耒高麗松扇》:“猶勝 漢 宮悲 婕妤 ,網(wǎng)蟲不見乘鸞子。”參見“ 乘鸞 ”。
《漢語大詞典》:乘鸞(乘鸞)
(1).傳說 春秋 時(shí) 秦 有 蕭史 善吹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學(xué)簫作鳳鳴聲,后鳳凰飛止其家, 穆公 為作鳳臺(tái)。一日,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鸞鳳統(tǒng)類,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既異乘鸞,翻然永去;雖非舞鶴,即掩泉門?!?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span id="72gathg" class="book">《西游記》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鶴赴 瀛洲 ?!?br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還問取雨香云艷,燕語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tái)乘鸞風(fēng)便?!?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猶言仙逝。死的婉詞。 宋 曾鞏 《鄖口》詩:“風(fēng)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dú)騰騫?!?/div>
《漢語大詞典》:仙史
記述神仙事跡的史籍。 唐 寒山 《詩》之十一:“高低舊雉堞,大小古墳塋……所嗟皆俗物,仙史更無名。”
《國語辭典》:吹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簫樂?!妒酚?。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唐。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戰(zhàn)國時(shí)伍子胥吹簫乞食于吳市的事。見《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后世遂稱乞食為「吹簫」。
3.相傳春秋蕭史善吹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后比喻締結(jié)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請(qǐng)預(yù)駙馬所司糾云景庶子也且違格令欲科家長罪不伏:「選吹簫之匹,雖則未獲貞人,預(yù)傅粉之郎,豈可濫收庶子?」
《國語辭典》:吳市吹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時(shí)伍子胥自楚逃至吳,曾于吳市吹簫乞食,見《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后用以比喻行乞街頭或飄泊流浪,生活困頓。如:「這個(gè)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吳市吹簫了!」
《漢語大詞典》:嬴女
指傳說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 秦 , 嬴 姓,故稱 秦 女為 嬴女 。 唐 李白 《鳳凰曲》:“ 嬴女 吹玉簫,吟弄天上春?!?唐 杜甫 《玉臺(tái)觀》詩之一:“遂有 馮夷 來擊鼓,始知 嬴女 善吹簫?!?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帖子詞·皇太后閣》之四:“應(yīng)將 嬴女 乘鸞扇,更助南風(fēng)長棘心?!?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紫鸞聲滿,須吹 嬴女 之簫?!?/div>
《漢語大詞典》:弄玉
人名,相傳為 春秋 秦穆公 女,嫁善吹簫之蕭 史 ,日就 蕭史 學(xué)簫作鳳鳴, 穆公 為作 鳳臺(tái) 以居之。后夫妻乘鳳飛天仙去。事見 漢 劉向 列仙傳。 北周 庾信 《蕩子賦》:“ 羅敷 總髮, 弄玉 初笄。” 唐 李白 《鳳臺(tái)曲》:“曲在身不返,空餘 弄玉 名?!?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 女子題壁詩﹞序云……二八結(jié)褵,新婦獲參軍之配,何異 莫愁 南國,得嫁 阿侯 ;庶幾 弄玉 秦 樓,相逢 蕭史 ?!眳⒁姟?蕭史 ”。
《國語辭典》:蕭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傳說中春秋時(shí)的人物。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
《國語辭典》:玉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種樂器,為玉制的簫?!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改呛永餆艋痍@珊,笙歌漸歇,耳邊忽聽得玉簫一聲?!?/div>
《漢語大詞典》:祥鳳(祥鳳)
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瑞鳥。《淮南子·泰族訓(xùn)》:“黃龍下,祥鳳至?!?唐 李吉甫 《賀大赦表》:“神魚載舞,祥鳳載鳴。”
分類:鳳凰瑞鳥
《漢語大詞典》:秦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 湘娥 撫琴瑟, 秦女 吹笙竽?!?黃節(jié) 注:“《列仙傳》曰:‘ 蕭史 者, 秦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號(hào)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鳳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 唐 岑參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詩:“不逢 秦女 在,何處聽吹簫?” 魯迅 《集外集·〈贈(zèng)人〉詩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fēng)輕?!?/div>
《漢語大詞典》:秦妃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唐 李賀 《天上謠》:“ 秦妃 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琦 匯解:“ 秦妃 ,似指 秦繆公 之女 弄玉 ?!?/div>
《漢語大詞典》:秦娥
(1).古代歌女。《文選·陸機(jī)〈擬今日良宴會(huì)〉詩》:“ 齊 僮《梁甫吟》, 秦 娥《張女彈》?!?李周翰 注:“ 齊 僮、 秦 娥,皆古善歌者?!?br />(2).指 秦 地女子。 唐 李賀 《湘妃》詩:“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 秦 娥蓋 湘水 ?!?明 袁宏道 《采蓮歌》:“一片青花古玉盤,持贈(zèng) 秦 娥與 燕 妾。”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bào)恩》:“幸不到風(fēng)塵,似 漢 皓能逃 漢 , 秦 娥解避 秦 ?!?/div>
分類:歌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秦家樓(秦家樓)
指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 蕭史 時(shí)所作 鳳樓 。也稱 秦樓 。 明 陳子龍 《蕭史曲》:“自聽人間曲,更入 秦 家樓。”參見“ 秦樓 ”。
《國語辭典》:秦樓(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兒弄玉與丈夫蕭史吹簫引鳳的鳳樓。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后遂為歌舞場所或妓館的別名。南唐。李煜〈謝新恩。秦樓不見吹蕭女〉詞:「秦樓不見吹蕭女,空馀上苑風(fēng)光?!乖?。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宴金釵客,這的擔(dān)著利害?!?/div>
《漢語大詞典》:秦弄玉
秦穆公 女兒,字 弄玉 ,善吹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臺(tái)上久無 秦弄玉 ,船中新到 米襄陽 ?!?span id="trfz6ey" class="book">《冷眼觀》第四回:“但是時(shí)常聽那小説上有甚么 秦穆公 的女兒 秦弄玉 ,被一個(gè)天上的神仙 蕭史 娶了去?!?/div>
《國語辭典》:秦樓(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兒弄玉與丈夫蕭史吹簫引鳳的鳳樓。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后遂為歌舞場所或妓館的別名。南唐。李煜〈謝新恩。秦樓不見吹蕭女〉詞:「秦樓不見吹蕭女,空馀上苑風(fēng)光?!乖0讟恪秹︻^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宴金釵客,這的擔(dān)著利害?!?/div>
《漢語大詞典》:秦王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文選·江淹〈雜體詩·效班婕妤“詠扇”〉》:“畫作 秦王 女,乘鸞向煙霧?!?李善 注引列仙傳:“ 蕭史 者, 秦繆公 時(shí)人。善吹簫。 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一旦皆隨鳳皇飛去。”
《漢語大詞典》:秦簫(秦簫)
傳說 蕭史 善吹簫作鳳鳴,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兩人俱仙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魯 館,風(fēng)咽 秦 簫,驂鸞轡以飇馳,慘龍頭而雪泣?!?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倩龍池和鳳沼,寡鵠望 秦 簫,孤鸞怯 楚 腰。” 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 秦 簫吹斷續(xù), 楚 挽哭滄浪?!?/div>
《漢語大詞典》:秦鳳(秦鳳)
傳說 蕭史 善吹簫作鳳鳴,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兩人俱乘鳳仙去。事見 漢 劉向 《列仙傳》。后用以為典。 唐 吳融 《岐下聞杜鵑》詩:“怨已驚 秦 鳳,靈應(yīng)識(shí) 漢 雞?!?宋 楊億 《宣曲二十二韻》:“ 秦 鳳來何晚, 燕 蘭夢未成。”
《漢語大詞典》:簫史(簫史)
古代傳說中善吹簫的人。 漢 劉向 列仙傳·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鳳鳴。居數(shù)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 鳳臺(tái) ,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焙笠浴昂嵤贰狈褐溉缫饫删?。 清 李漁 《慎鸞交·目許》:“卻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隨 簫史 ,歸 蓬島 ?!?/div>
分類:中善吹簫
《國語辭典》:蕭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傳說中春秋時(shí)的人物。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
《國語辭典》:蕭郎(蕭郎)  拼音:xiāo láng
本指未稱帝前的梁武帝蕭衍。見《梁書。卷一。武帝紀(jì)上》。后世詩詞中常借為女子對(duì)所喜愛男子的泛稱。唐。崔郊 贈(zèng)去婢詩:「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如今一旦要把蕭郎做個(gè)路人看待,卻如何甘心得過?」
《漢語大詞典》:嬴臺(tái)女(嬴臺(tái)女)
指傳說中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 唐 陳子昂 《修竹篇》:“結(jié)交 嬴 臺(tái)女,吟弄升天行?!?/div>
《漢語大詞典》:驂鸞(驂鸞)
謂仙人駕馭鸞鳥云游。文選·江淹〈別賦〉:“駕鶴上漢,驂鸞騰天?!?呂向 注:“御鸞鶴而升天漢。” 唐 薛逢 《漢武宮詞》:“絳節(jié)幾時(shí)還入夢,碧桃何處更驂鸞?!?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仙人驂鸞倏來往,煙鬟霧珮流云霰。” 清 舒位 《黔俗以試院丹筆寫魁星相餉遺為是詩》:“想見白袍吟立鶴,仗伊綵筆去驂鸞。”
《漢語大詞典》:驂鸞侶(驂鸞侶)
傳說 秦穆公 女 弄玉 與其夫 蕭史 乘鸞鳳飛升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后因以“驂鸞侶”比喻美滿的夫妻。 宋 張孝祥 《虞美人》詞:“ 虞敖 夫婦驂鸞侶,相敬如賓主?!?/div>
《國語辭典》:鳳凰臺(tái)(鳳凰臺(tái))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相傳劉宋元嘉間有異鳥集于山,當(dāng)時(shí)被看作鳳凰,遂筑此臺(tái)。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唐。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鳳凰臺(tái)上鳳凰游,鳳去臺(tái)空江自流?!?/div>
《漢語大詞典》:鳳臺(tái)(鳳臺(tái))
(1).古臺(tái)名。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 鳳臺(tái) ,夫婦止其上。” 南朝 宋 鮑照 《升天行》:“ 鳳臺(tái)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唐 黃滔 《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 秦 娥下 鳳臺(tái) ?!?元 楊維楨 《小游仙》詩之十二:“ 嬴 家樓頭縹緲女,底用 蕭郎 筑 鳳臺(tái) ?!?br />(2).泛指華美的樓臺(tái)。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舞袖飄金谷,歌聲遶鳳臺(tái)。” 清 邵粹夫 《京華雜感》詩:“中宵獨(dú)坐看銀漢,王氣蔥蔥起鳳臺(tái)?!?/div>
《國語辭典》:鳳去臺(tái)空(鳳去臺(tái)空)  拼音:fèng qù tái kōng
鳳凰已去空留鳳凰臺(tái)。比喻人去樓空。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鳳凰臺(tái)上鳳凰游,鳳去臺(tái)空江自流?!挂沧鳌给P去樓空」。
分類:鳳凰已去
《國語辭典》:鳳城(鳳城)  拼音:fèng chéng
帝都,指長安。唐。杜甫 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yīng)接鳳城?!骨?。陳維崧賀新郎。擲帽悲歌發(fā)〉詞:「正倚幌孤秋獨(dú)眺,鳳城雙闕?!?/div>
分類:京都
《漢語大詞典》:鳳女(鳳女)
對(duì)女子的美稱。 唐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適西藩應(yīng)制》詩:“那堪將鳳女,還以嫁 烏孫 ?!卑?,此指公主。 唐 李商隱 《西溪》詩:“鳳女彈瑤瑟,龍孫撼玉珂。”按,此鳳女、龍孫自指其子女。
《漢語大詞典》:鳳女臺(tái)(鳳女臺(tái))
相傳為 秦 人祭祀 弄玉 所筑的高臺(tái),臺(tái)上建有 鳳女祠 。臺(tái)址在今 陜西省 寶雞市 東南。后亦借指公主和美女所居之處。 唐 李嶠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yīng)制》詩:“龍舟下瞰鮫人室,羽節(jié)高臨 鳳女臺(tái) ?!眳⒁姟?鳳臺(tái) ”。
《漢語大詞典》:鳳臺(tái)(鳳臺(tái))
(1).古臺(tái)名。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 鳳臺(tái) ,夫婦止其上?!?南朝 宋 鮑照 《升天行》:“ 鳳臺(tái)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唐 黃滔 《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 秦 娥下 鳳臺(tái) 。” 元 楊維楨 《小游仙》詩之十二:“ 嬴 家樓頭縹緲女,底用 蕭郎 筑 鳳臺(tái) ?!?br />(2).泛指華美的樓臺(tái)。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舞袖飄金谷,歌聲遶鳳臺(tái)?!?清 邵粹夫 《京華雜感》詩:“中宵獨(dú)坐看銀漢,王氣蔥蔥起鳳臺(tái)?!?/div>
《漢語大詞典》:鳳樓(鳳樓)
(1).指宮內(nèi)的樓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宋 張孝祥 《憶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詞:“元宵節(jié),鳳樓相對(duì)鰲山結(jié)?!?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合殿云濃留嫩草,千官花覆駐游絲。鳳樓出入誰焚牘,會(huì)見英雄集柏池?!?br />(2).借指朝廷。 清 沈樹本 《大水嘆》詩之二:“誰繪洚洞圖,為民陳鳳樓?!?br />(3).指婦女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詩:“蕩子從征久,鳳樓簫管閒。” 隋 江總 《簫史曲》詩:“來時(shí)兔月滿,去后鳳樓空?!?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幾度鳳樓同飲宴,此夕相逢,卻勝當(dāng)時(shí)見?!?br />(4).指 五鳳樓 。 清 趙翼 《后園居詩》:“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勢爭。何哉諸巨公,好以古學(xué)鳴。未便 鳳樓 造,先長牛耳盟?!眳⒁姟?五鳳樓 ”。
《漢語大詞典》:五鳳樓(五鳳樓)
古樓名。 唐 在 洛陽 建 五鳳樓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飲,命三百里內(nèi)縣令、刺史帶聲樂參加。 梁太祖 朱溫 即位,重建 五鳳樓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鳳翹翼。見新唐書·元德秀傳、 宋 周翰 《五鳳樓賦》。后喻文章巨匠為造五鳳樓手。 宋 曾慥 類說卷五三引談苑:“ 韓溥 、 韓洎 咸有詞學(xué), 洎 嘗輕 溥 ,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樞草舍,聊庇雨風(fēng)而已,予之為文,如造五鳳樓手?!?清 葉矯然 《龍性堂詩話初集》:“至誦其應(yīng)制應(yīng)教諸作,儼造五鳳鉅手?!?/div>
《國語辭典》:鳳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稱。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淚〉詞:「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shí)吹,腸斷更無疑?!?/div>
《國語辭典》:鳳簫(鳳簫)  拼音:fèng xiāo
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簫引鳳,后隨鳳凰而去,遂以鳳簫泛指簫或排簫。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腸斷斑騅去未還〉詞:「腸斷斑騅去未還,繡屏深鎖鳳簫寒,一春幽夢有無間?!挂卜Q為「鳳凰簫」。
《漢語大詞典》:鳳女祠(鳳女祠)
古祠名。相傳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與夫 蕭史 雙雙乘鳳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陜西省 寶雞市 東南。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鳳鳴。居數(shù)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 鳳臺(tái) ,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 秦 人作 鳳女祠 於 雍宮 中,時(shí)有簫聲而已。”參見“ 鳳臺(tái) ”。
《漢語大詞典》:鳳臺(tái)(鳳臺(tái))
(1).古臺(tái)名。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shí)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 鳳臺(tái) ,夫婦止其上?!?南朝 宋 鮑照 《升天行》:“ 鳳臺(tái)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唐 黃滔 《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 秦 娥下 鳳臺(tái) ?!?元 楊維楨 《小游仙》詩之十二:“ 嬴 家樓頭縹緲女,底用 蕭郎 筑 鳳臺(tái) ?!?br />(2).泛指華美的樓臺(tái)。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舞袖飄金谷,歌聲遶鳳臺(tái)?!?清 邵粹夫 《京華雜感》詩:“中宵獨(dú)坐看銀漢,王氣蔥蔥起鳳臺(tái)?!?/div>
《漢語大詞典》:三人月
謂與月亮、身影為伍。形容孤獨(dú)無偶。語本 李白 《月下獨(dú)酌》:“舉杯邀明月,對(duì)影成三人。”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詞:“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div>
《國語辭典》:喬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樹?!对娊?jī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2.松科松屬單維管束亞屬之一種五葉松。大喬木,高可達(dá)七十公尺。針葉五針一束,長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圓柱形,長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種子具長翅。
3.稱古代仙人王子喬和赤松子。清。陳曾壽 菩薩蠻。浮天渺渺江流去詞:「相見??輹r(shí),喬松難等期!」
《國語辭典》:松喬(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話傳說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的合稱?!段倪x。班固。西都賦》:「庶松喬之群類,時(shí)游從乎斯庭?!固?。杜甫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br />2.比喻高壽,或借用為祝壽之詞。如:「壽如松喬」?!逗鬂h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br />3.比喻隱士?!赌淆R書。卷二八。劉善明傳》:「今朝廷方相委待,詎得便學(xué)松喬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tái)上方望天壇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詩:「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div>
《國語辭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樹的種實(shí),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與劉智藏書〉:「松子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 秋野詩五首之三:「風(fēng)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挂卜Q為「松仁」、「松子仁」。
2.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參見「赤松子」條?!段倪x。曹植。贈(zèng)白馬王彪詩》:「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谷龂?。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國語辭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可達(dá)四十公尺,樹皮與嫩芽皆赤褐色,針葉二針一束。雌雄同株,雄毬花黃色,雌毬花紫色。毬果卵圓形,種子有披針形的翅。木材供建筑、造紙之用,樹脂可作松香,葉可提煉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也稱為「日本赤松」。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后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農(nóng)氏的雨師。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2)指帝嚳的老師?!俄n詩外傳》卷五:「帝嚳學(xué)乎赤松子?!挂卜Q為「赤誦子」、「松子」。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后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農(nóng)氏的雨師。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2)指帝嚳的老師。《韓詩外傳》卷五:「帝嚳學(xué)乎赤松子?!挂卜Q為「赤誦子」、「松子」。
《漢語大詞典》:嘆逝(歎逝)
感嘆歲月易去。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晉 潘岳 《秋興賦》:“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yuǎn)而悼近?!?唐 李紳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蓋嘆逝感時(shí),發(fā)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嘆歲月
《國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時(shí)間事物。南朝宋。鮑照松柏篇〉:「東海迸逝川,西山導(dǎo)落暉?!固?。溫庭筠 蘇武廟詩:「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光陰可惜,譬諸逝水?!?唐 許渾 《重游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云外,哀樂猶驚逝水前?!?清 俞蛟 夢廠雜著·游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云住,猶記殘花撲酒香?!?br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tài)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div>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賈島 《送玄巖上人歸西蜀》詩:“去臘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陸游 《舟過會(huì)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歸》詩:“六十齒髮衰,歲月如逝波?!?清 唐孫華 《春雨》詩之一:“黯淡過三月,芳菲逐逝波?!?br />(2).比喻流逝的光陰。藝文類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蕭子范 《夏夜獨(dú)坐》詩:“一年傷志罷,長嗟逝波速。” 宋 蘇舜欽 《游洛中內(nèi)》詩:“ 洛陽 宮殿鬱嵯蛾,千古榮華逐逝波?!?毛澤東 《送瘟神》詩之一:“ 牛郎 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div>
《國語辭典》: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shí)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蘇軾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div>
《漢語大詞典》:閱川(閲川)
陸機(jī) 《嘆逝賦》:“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閲川”比喻年華。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銘》:“皇上念同氣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謝?!?/div>
分類:年華
《漢語大詞典》:彈隨(彈隨)
以 隨 珠彈雀。謂得不償失的可笑之事。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zèng)宋五之問》詩:“彈 隨 空被笑,獻(xiàn) 楚 自多傷。一朝殊默語,千里易炎涼?!?陳熙晉 箋注:“《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今且有人於此,以 隨侯 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參見“ 彈雀 ”。
《漢語大詞典》:彈雀(彈雀)
(1).射雀。論衡·書解:“蛢彈雀則失鷜,射鵲則失鴈?!?南朝 陳 張正見 《艷歌行》:“調(diào)鷹向新市,彈雀往 睢陽 ?!?br />(2).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隨侯 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后以“彈雀”比喻輕重倒置、得不償失的行動(dòng)。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天下之書,最不可信者有二:郡縣之誌也,氏族之譜也??たh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孫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賄賂,繼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筆,豈忍彈雀?”
《漢語大詞典》:彈雀(彈雀)
(1).射雀。論衡·書解:“蛢彈雀則失鷜,射鵲則失鴈?!?南朝 陳 張正見 《艷歌行》:“調(diào)鷹向新市,彈雀往 睢陽 。”
(2).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隨侯 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后以“彈雀”比喻輕重倒置、得不償失的行動(dòng)。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天下之書,最不可信者有二:郡縣之誌也,氏族之譜也??たh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孫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賄賂,繼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筆,豈忍彈雀?”
《漢語大詞典》:隋珠彈雀(隋珠彈雀)
比喻處事輕重失當(dāng)。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道存則尊,德勝則貴; 隋 珠彈雀,知者不為?!?明 張居正 《與南臺(tái)長言中不干外政》:“ 隋 珠彈雀,羣虎捕羊,殊可笑也?!眳⒁姟?隨珠彈雀 ”。
《國語辭典》:隨珠彈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寶珠打鳥。比喻貴物賤用,不得其當(dāng)。語本《莊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div>
《國語辭典》:隨珠彈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寶珠打鳥。比喻貴物賤用,不得其當(dāng)。語本《莊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div>
《漢語大詞典》:一星
(1).一顆星。晉書·天文志上:“極東一星曰柱下史?!?span id="y2mg67r" class="book">《宋書·符瑞志上》:“赤方中有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眳⒁姟?一星終 ”。
(2).一點(diǎn)兒。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號(hào)》詩:“半浦夜歌聞盪槳,一星幽火照叉魚?!?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這頭巾在菜園里埋伏許多時(shí),可怎生無半點(diǎn)兒塵絲,一星兒土漬?”《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你使我八兩銀子,空吃我這許多時(shí)草豆,一星活兒不肯替做,我該白養(yǎng)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讀者》九:“父親記否我少時(shí)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臺(tái)上去找父親。一星燈火里,我們?cè)谏缴舷卤舜藛局??!?br />(3).衡器上作標(biāo)記的一個(gè)小點(diǎn)。宋史·律歷志一:“其衡合樂分冊(cè)一尺四寸,重一錢半,錘重六錢,盤重四錢,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別出一星,等五絫?!?br />(4).舊時(shí)用銀為貨幣時(shí),常稱-錢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標(biāo)記而來。
《漢語大詞典》:一星終(一星終)
古人劃周天為十二次,以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滿一周天,故以十二年為一星終,用以紀(jì)年。《左傳·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杜預(yù) 注:“歲星十二歲而一周天。” 宋 王十朋 《白帝城》詩:“火德重興六合同,金行數(shù)止一星終。”
《漢語大詞典》:二星
(1).猶雙星。指牽牛、織女,比喻夫婦。 唐 劉長卿 《哭張員外繼》詩:“慟哭 鐘陵 下,東流與別離。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鳖}注:“公及夫人相次沒于 洪州 ?!?br />(2).即二使星。 唐 孔德紹 《送蔡君知入蜀》詩之二:“ 靈關(guān) 九折險(xiǎn), 蜀 道二星遙。”
《國語辭典》:使星  拼音:shǐ xīng
漢代李合從觀星象中,推知朝廷派了兩位使者到來。見《后漢書。卷八二。方術(shù)傳上。李合傳》。后用來稱呼朝廷派來的使者。唐。錢起 重送陸侍御使日本詩:「辭天使星遠(yuǎn),臨水澗霜秋?!顾?。晏殊 浣溪沙。綠葉紅花媚曉煙詞:「可惜異香珠箔外,不辭清唱玉尊前。使星歸覲九重天。」也稱為「星使」。
分類:使者稱使
《漢語大詞典》:使臣星
即使星。 唐 王維 《送邢桂州》詩:“明珠歸 合浦 ,應(yīng)逐使臣星。”參見“ 使星 ”。
分類:即使
《國語辭典》:使星  拼音:shǐ xīng
漢代李合從觀星象中,推知朝廷派了兩位使者到來。見《后漢書。卷八二。方術(shù)傳上。李合傳》。后用來稱呼朝廷派來的使者。唐。錢起 重送陸侍御使日本詩:「辭天使星遠(yuǎn),臨水澗霜秋?!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7290' target='_blank'>晏殊 浣溪沙。綠葉紅花媚曉煙詞:「可惜異香珠箔外,不辭清唱玉尊前。使星歸覲九重天?!挂卜Q為「星使」。
分類:使者稱使
《國語辭典》:星使  拼音:xīng shǐ
古時(shí)使臣的尊稱。參見「使星」條。唐。高適送柴司戶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月卿臨幕府,星使出詞曹?!?/div>
《漢語大詞典》:星車(星車)
即星軺。 唐 徐堅(jiān)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詩:“舊許星車轉(zhuǎn),神京祖帳開?!?宋 王禹偁 《送羅著作兩浙按獄》詩:“使印星車適舊游, 陶潛 今日在 瀛洲 ?!眳⒁姟?星軺 ”。
《漢語大詞典》:星軺(星軺)
使者所乘的車。亦借指使者。 唐 宋之問 《奉和梁王宴龍泓應(yīng)教》:“水府淪幽壑,星軺下紫微。” 唐 白居易 《奉使途中戲贈(zèng)張常侍》詩:“早風(fēng)吹土滿長衢,驛騎星軺盡疾驅(qū)?!?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曙光高,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明 葉盛 水東日記·記王軫父家書事:“何冀上聞於天闕,過承下逮於星軺?!?清 方文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詩之二:“水驛輕裝偕今子,星軺絶域訪遺賢?!?/div>
分類:使者指使
《漢語大詞典》:星軺(星軺)
使者所乘的車。亦借指使者。 唐 宋之問 《奉和梁王宴龍泓應(yīng)教》:“水府淪幽壑,星軺下紫微?!?唐 白居易 《奉使途中戲贈(zèng)張常侍》詩:“早風(fēng)吹土滿長衢,驛騎星軺盡疾驅(qū)?!?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曙光高,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明 葉盛 水東日記·記王軫父家書事:“何冀上聞於天闕,過承下逮於星軺?!?清 方文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詩之二:“水驛輕裝偕今子,星軺絶域訪遺賢?!?/div>
分類:使者指使
《國語辭典》:雙星(雙星)  拼音:shuāng xīng
1.牽牛、織女二星。比喻夫婦二人。元。李俊民 七夕詩:「云漢雙星聚散頻,一年一度事還新。」元。馬祖常 擬唐宮。銀河七夕度雙星詞:「銀河七夕度雙星,桐樹逢秋葉未零?!?br />2.兩顆恒星因重力吸引而環(huán)繞其共同質(zhì)心運(yùn)動(dòng),稱為「雙星」。
《漢語大詞典》:具茨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縣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diào)曲·變宮調(diào)》:“ 具茨 應(yīng)不遠(yuǎn), 汾 陽寧足隨?!?唐 錢起 《奉和圣制登會(huì)昌山應(yīng)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div>
分類:山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游童(遊童)
嬉游的小孩。《三國志·蜀志·郤正傳》:“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guī)諫?!?宋 蘇軾 《興龍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duì)》:“眾技旅庭,振歡聲於無外;游童頌圣,陶至化於自然?!?br />指出游的兒童。 唐 駱賓王 《過故宋》詩:“云浮非隱帝,日舉類游童?!?宋 王圭 《勾小兒隊(duì)》:“宜命游童之綴,來陳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兒入隊(duì)。” 清 陳維嵩 《得桐城方爾止先生書感賦兼懷密之先生》:“家伎新傳 張敞 眉,游童暗認(rèn) 王珉 扇。”
《國語辭典》:牧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飼馬匹。漢。賈誼過秦論〉:「卻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埂段倪x。李陵。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cè)耳遠(yuǎn)聽,胡笳互動(dòng),牧馬悲鳴。」
《漢語大詞典》:天隨子(天隨子)
唐 代詩人 陸龜蒙 的別號(hào)。 唐 陸龜蒙 《奉和太湖詩·縹緲峰》:“身為大塊客,自號(hào) 天隨子 ?!?span id="zfjl0qz" class="book">《新唐書·隱逸傳·陸龜蒙》:“ 陸龜蒙 字 魯望 ……時(shí)謂 江湖散人 ,或號(hào) 天隨子 、 甫里先生 ?!币嗍》Q“ 天隨 ”。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 鹿門 有佳士,博覽無不矚。邂逅 天隨 翁,篇章互賡續(xù)?!?明 高啟 《寄題內(nèi)弟周思敬野人居》:“野人何處是幽棲,聞在 天隨 舊宅西?!?/div>
《漢語大詞典》:龜蒙(龜蒙)
龜山 和 蒙山 的并稱。均在 山東省 境內(nèi)。二山連續(xù),長約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龜山 ,東南名 蒙山 。《詩·魯頌·閟宮》:“奄有 龜 蒙 。” 毛 傳:“ 龜 ,山也; 蒙 ,山也?!?北周 庾信 《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濟(jì) 漯 ,擁節(jié) 龜 蒙 ?!?唐 劉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兗州裴尚書命》詩:“ 洙 泗 秋微動(dòng), 龜 蒙 月正圓。”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時(shí)節(jié)。指約定的時(shí)間。唐。駱賓王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br />2.女子年滿十六歲。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及瓜而代  拼音:jí guā ér dài
原指兩人輪流戍守一地,而相約每年瓜熟時(shí)前往交接。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癸丘,瓜時(shí)而往,曰:『及瓜而代?!弧购笾溉纹趯脻M時(shí),由他人來接替。宋。陳師道〈代罷郡謝執(zhí)政書〉:「顧無施設(shè)之勞,不覺歲時(shí)之逝。及瓜而代,曾不滯留,奉身以還,又逃罪戾?!?/div>
《國語辭典》:瓜時(shí)(瓜時(shí))  拼音:guā shí
任期屆滿之日。參見「瓜代」條。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初筮民曹姑小試,骎骎相及瓜時(shí)?!?/div>
《國語辭典》:瓜代  拼音:guā dài
本指瓜熟時(shí)赴戍,來年瓜熟時(shí)再派人接替。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shí)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比喻工作期滿,換人接替?!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高@時(shí)適逢瓜代回國,到京覆命?!?/div>
《國語辭典》:瓜期  拼音:guā qí
任滿更代之期。參見「瓜代」條?!陡;萑珪?。卷三二。升遷部。清錢糧》:「然此務(wù)宜留心于瓜期將屆之前,恐遲,則時(shí)日倉卒,料理之弗遑耳?!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某任都城隍已滿,乞公早赴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