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11—969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字道濟(jì)。后晉末為小史。后周太祖即位,以為樞密都承旨,甚倚重之。世宗朝累遷中書侍郎、平章事。性寬厚,居高位而不念私怨。時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眾。宋初,進(jìn)位右仆射。后從征太原,中途病死。謚宣懿。全宋文·卷一二
魏仁浦(九一一——九六九),字道濟(jì),衛(wèi)州汲(今河南汲縣)人。五代晉末為樞密院小史,漢祖起太原,仁浦迎謁,遷兵房主事,從樞密使郭威鎮(zhèn)鄴。郭威稱帝,以為樞密承旨。世宗朝為相,宋初進(jìn)右仆射。開寶二年卒,年五十九,謚宣懿,追封齊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19—999 【介紹】: 宋相州人,字齊物。仕后周,歷頓丘、冠氏、元城三縣令,累遷供備庫副使。入宋,改作坊副使,在職盡力。太宗端拱初,為度支使。歷黃、汝、郢、復(fù)諸州刺史,遷左驍衛(wèi)大將軍。頗涉學(xué)問,好歌詞,與士大夫游接,有時稱。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鄆州須城人,字景山。善諂諛。仕南唐,宋齊丘薦為校書郎。李璟保大中遷諫議大夫。以監(jiān)軍應(yīng)援使與馮延魯、陳覺攻福州,軍敗,貶太子洗馬。后復(fù)進(jìn),奸諂彌甚。官終樞密副使。
人物簡介
【生卒】:922—992 【介紹】: 宋幽州薊縣人,后徙家洛陽,字則平。后周時為趙匡胤幕僚,任掌書記,策劃陳橋兵變,助其代周。入宋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xué)士。建隆元年,建議速平李筠之亂,從征上黨,遷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又請速平李重進(jìn)之亂。三年,拜樞密使、檢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質(zhì)為相。參預(yù)北宋初年各項(xiàng)重大策令之制定,如罷宿衛(wèi)、節(jié)鎮(zhèn)兵權(quán),以文臣知州;諸州置轉(zhuǎn)運(yùn)使、通判以集中政權(quán)和財權(quán);先平南方后定北邊等。太祖晚年漸失寵,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太宗朝兩度入相。淳化三年以病老致仕,封魏國公。卒謚忠獻(xiàn)。全宋詩
趙普(九二二~九九二),字則平,幽州薊(今北京)人。仕后周。入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為右諫議大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年,為檢校太保,充樞密使(同上書卷三)。乾德二年(九六四),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開寶六年(九七三),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同平章事(同上書卷一四)。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召為太子太保。六年,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國公(同上書卷二二)。八年,罷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雍熙四年(九八七),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改封許國公,兼中書令。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忠獻(xiàn)?!?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六有傳。全宋文·卷四三
趙普(九二二——九九二),字則平,幽州薊(今北京)人,后遷洛陽。周顯德中,趙匡胤辟為幕僚,任節(jié)度推官、掌書記。參與策劃陳橋兵變。入宋,以佐命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xué)士。建隆三年,拜樞密使、檢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質(zhì)為相,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五年春,加左仆射、昭文館大學(xué)士。太祖視為左右手,事無大小,悉咨決之。太祖晚年,寵任稍衰,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太宗時,復(fù)為相,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國公。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改封許國公。后冊拜太保兼侍中。淳化三年春,拜太師,封魏國公致仕。七月卒,年七十一。謚忠獻(xiàn)?!?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六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事荊南高保融為指揮使,勇略絕倫,為荊南名將。后周顯德三年,世宗征淮南,命璘率兵三千出夏口以為應(yīng)。五年,周師伐南唐,璘復(fù)統(tǒng)戰(zhàn)艦五百艘,駐鄂州以助戰(zhàn)。
人物簡介
【生卒】:?—970 【介紹】: 遼后族,小字寅古。蕭敵魯族弟。通書史。太宗時為奚禿里太尉,尚汧國公主。穆宗時為南京留守。帝酗酒嗜殺,思溫以密戚預(yù)政,無所匡輔。應(yīng)歷十年,后周取益津、淤口、瓦橋三關(guān)及瀛、莫、易三州,思溫不能救。景宗立,為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冊其女為后,加尚書令,封魏王。以為勛戚所不滿,遇刺死。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雅州人,本姓田。王建錄為假子。隨建入西川,先登略陣。前蜀建國后,累官太保,兼侍中,后兼中書令。前蜀王建永平元年,伐李茂貞大敗,無功而還。王衍嗣位,封魏王。
人物簡介
【生卒】:944—1001 【介紹】: 宋歙州婺源人,字垂天。少能文。仕南唐,為雄遠(yuǎn)軍判官。以城降宋,知興州。太宗淳化中,累官三司左計(jì)使,出知滑州。真宗時,再任戶部度支使。以疾解職,拜禮部侍郎。涉獵史傳,好言事。明于吏道,出入計(jì)司凡十八年,習(xí)知錢糧之事。
人物簡介
【生卒】:946—1014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字國寶。魏仁浦子。太祖開寶中,尚永慶公主,授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澶州。真宗天禧初,為陜州大都督府長史、保平軍節(jié)度,以疾告歸。知書,善待士,然性吝喜利,至與諸侄爭產(chǎn),時人恥之。
人物簡介
【生卒】:951—979 【介紹】: 宋太祖次子。字日新。乾德二年,授貴州防御史。累遷京兆尹,鎮(zhèn)永興,封武功郡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帝所在,有謀立德昭者,帝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平北漢之賞,德昭入言,為帝怒斥,因退而自刎。追封魏王,謚懿。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魏仁浦子。以父蔭累遷屯田郎中,官至太仆少卿。性寬厚,嘗會賓客,家童覆案碎器,客驚愕,咸熙色不變,令更設(shè)饌具。卒年四十九。
人物簡介
【生卒】:951—999 【介紹】: 宋大名宗城人,字君憲。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歷知桃源縣,通判潁州。淳化二年,以明練刑章,為審刑院評議官。李順起事時,受命充陜西至益州路轉(zhuǎn)運(yùn)使。后歷知宋、潭、桂、涇諸州,所至以嚴(yán)明剛果稱。
人物簡介
【生卒】:958—1023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道濟(jì)。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jìn)士。補(bǔ)大理評事,通判陜州。權(quán)知數(shù)州,還遷三司度支判官。淳化中,以請立太子事貶嶺外,知端、鼎等州。真宗朝,論事多迎合帝意,累遷樞密直學(xué)士、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德二年,除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中,以疾求罷,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平章事。封魏國公。仁宗天圣初,罷相。卒謚文懿。全宋詩
馮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濟(jì),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jìn)士(《隆平集》卷四本傳)。歷知數(shù)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樞密直學(xué)士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以疾罷。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陳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密使,進(jìn)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罷相,出判河南府(同上書),卒,年六十六。謚文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五有傳。全宋文·卷一六九
馮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濟(jì),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太平興國間進(jìn)士,補(bǔ)大理評事、通判陜州,權(quán)知澤州,徙坊州,權(quán)知石州,判三司戶部理欠憑由司,為度支判官。淳化中貶知端州,徙鼎州,改通判廣州,移知江州。真宗即位,還判三司度支勾院,兼御史知雜事,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同勾當(dāng)三班院。咸平四年同知樞密院事,景德初改簽書院事。景德二年除參知政事,大中祥符間以疾罷知河南府,又知陳州,再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天圣初罷相,判河南府。卒,謚文懿?!?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8 【介紹】: 宋人。太宗初蔭補(bǔ)殿直。從征河?xùn)|,掌行在左藏庫,政供奉官。太宗雍熙初,溫州進(jìn)瑞木成文,震獻(xiàn)詩賦,賜白金二千兩。歷知保、蔚、廬、澶諸州。至道二年,為東上閤門使、知定、代二州,兼行營鈐轄。
人物簡介
【生卒】:960—1020 【介紹】: 宋陜州陜縣人,字仲先,號草堂居士。不求仕進(jìn),自筑草堂,彈琴賦詩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陰,與表兄李瀆同被舉薦,上表以病辭,詔州縣常加存撫。與王旦、寇準(zhǔn)友善,常往來酬唱。為詩精苦,有唐人風(fēng)格,多警策句。有《東觀集》、《草堂集》。全宋詩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號草堂居士,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東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陜縣東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薦徵召,力辭不赴。廣交僧道隱者,與當(dāng)時名流寇準(zhǔn)、王旦等亦有詩賦往還。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贈秘書省著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閑總其詩重編為《鉅鹿東觀集》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有傳。 魏野詩,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貴池劉氏影宋刊本《鉅鹿東觀集》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元年嚴(yán)陵郡齋刻本(殘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簡稱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圖書館)、舊山樓藏清鈔本(簡稱舊山樓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張蓉鏡藏清鈔本(簡稱張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章鈺藏清鈔本(簡稱章本)、宋筠錄溫忠翰校跋本(簡稱溫校)、趙氏峭帆樓一九一四年刊本(簡稱趙本)、傅增湘批校本(簡稱傅校)、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清初鈔本,收《草堂集》三卷,簡稱草堂集本)等。另從《草堂集》、《全芳備祖》等書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八二
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號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東郊,遂又為陜州人。家世為農(nóng),及長,不求聞達(dá),惟嗜吟詠,當(dāng)世顯人多與之游??軠?zhǔn)鎮(zhèn)北都,嘗召野置門下。大中祥符四年三月,與中表兄李瀆同被薦,辭疾不至,詔州縣長吏常加存撫。天禧三年十二月,無疾而卒,年六十。四年正月,詔贈秘書省著作郎。子閑,亦不仕,有父風(fēng),賜清逸處士。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fēng)格,契丹使嘗求其集。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鉅鹿東觀集》十卷(存)。事跡見《宋史》卷四五七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夢溪筆談》卷一六。